幽幽古道,无尽苍茫

文摘   2024-09-26 18:20   湖南  

最近一个多月,利用双休日连续走了好几个乡镇。一些故事,随残存的古迹和有心人的引导,有意无意向我走近......

时光的雕塑和磨蚀,在山川大地之上既留胜迹,也留残痕。潇水河边的古渡、古桥,荒村旧寨的古宅、戏台,旧时繁华的古镇商铺,曾经威风八面的“中兴将帅”府邸......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无尽遐想的,还是古道。

(大路铺牛角湾古道)

这条古道,人们习惯称之为潇贺古道,无非是以潇水终端的某个码头为起点,而以广西贺州古城为终点。或者以终点为起点,以起点为终点,再无限延伸,成为古代中原地区通往岭南、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陆上通道。

仅在江华境内的这一段,在我头脑中以空间概念断断续续拼接起来,也很费了一番功夫。这些古道,形如蛛网,通道州、宁远、永明,也通广西、广东。仅在江华境内,古道主线经过的村落就有沱江镇亭路、上宅洞(有龙门桥石拱桥)、下车、木桥头、赫洞、白泉、阳华田,然后进入县城沱江;出县城过西佛桥,有涔天河镇马山、泥井、双石桥,桥市乡深塘尾、野猪桥,大路铺镇美井、牛角湾、宝昌洞,白芒营镇沙井、岩口铺、新寨、蒙家地、柏家;古道翻越勾挂岭南麓,到小圩桥头村、何家村、青山口村、十字村、石梯村;过石梯古道,是大圩镇黄庭、汉洞、宝镜、高寨、壕界,然后进入广西开山、桂岭。

如是我想,在我所在的一县一隅之地,无论怎么拼接完整,在整个大秦王朝的版图上,在两千多年历史的沙盘上,潇贺古道也仅是南岭区域的一段。相信还有无数的古道,星罗棋布,蜿蜒在山川与山川之间,连接在城池与城池之间,铺展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就像挂满无数葫芦的藤蔓,延伸至无尽的远方......

(石梯村青石板古道)

(宝昌洞古道)

假使这些用青石、麻石、鹅卵石铺成的古道能够复原,四面八方一路直铺过去,一公里,十公里,一百公里.......那该是多么壮观!

回到现实。湘桂边界江华大路铺镇牛角湾这一段古道,无疑是保存得极好的。古道上那一个个鹅卵石,极像农夫摆放在那里晾晒的一穗穗苞谷,村民习惯把这条路叫苞谷路。奇怪的是,这一颗颗鹅卵石,历经烟火岁月的浸润,经过二千多年的车马碾压和践踏,没有呈现光可鉴人的碧玉色泽,也没有留下严重磨蚀的印痕。设若不是年代久远,或者遭受雨水山洪冲刷造成地质破坏,或者经历人类改天换地的壮举重新安排山河,这些用鹅卵石、青石板人工铺设的驿道,一定会如这一段古道一样完好如初,就像一条闪着金光的绶带,或者是用一枚枚勋章镶缀而成的碧玉玛瑙项链,悬挂在苍苍茫茫的山川大地,给世人留下一代帝王开疆辟土的文治武功,留下一个久远王朝的光彩辉煌。

旧时古道通达之处,定是交通必经之地,考虑的是便捷第一、筑路成本第一。从筑路的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古道无一不是就地取材,有青石则用青石,有麻石则用麻石,有鹅卵石就用鹅卵石。但从残留的遗迹看,无论何种材料筑成,这些道路又都以质量为第一!在那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这些用青石板、鹅卵石铺成的道路,不说秦王朝征战百越时千军万马的纵横驰骋,也不说历朝历代商贾、旅人的车马往来,就是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日常,各种碾压、踩踏,年年月月周而复始,古道在重负之下依然坚固不摧。

那些古道上必须架设的石拱桥同样如此,就如时光老人压不跨的驼背,坚韧地扛着朝代更迭和人世间的风雨沧桑。我想,这些古道、桥梁能坚固如此,除了紧贴大地,具有超越时代的利用价值,更多的是粘合了古人的智慧、汗水和血泪。

回到现实。无论怎样,这些古道终究还是退出了时代舞台。人类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要改天换地,要与时俱进,要追求幸福美好,古道作为土地资源的附着物,在时代演进发展的车轮之下,以垦荒、开发的名义,被各种铁器和机械所挖掘,最终被夷为平地。现今侥幸留存下来的一部分,有的因道路改道被遗忘在荒郊野岭,有的却仍然作为道路在发挥作用。

牛角湾这一小段古道,行人在走,牛羊在走,摩托车在走,三轮车也在走......不能不说,两千多年前修筑的路,仍承载着现代人生产生活的奔波劳作。

欣喜的是,潇贺古道已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重视。

遗憾的是,古道保护与其他文物保护不同,因为里程长、范围广、缺乏连贯性,保护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加之有些古道地处交通要冲,仍为当地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所用,在缺乏有效保护的情况下,这种暂时无法取代的“用途”,与风雨侵蚀、自然灾害一样,仍在对古道造成损毁、危害。

庆幸的是,古道保护已引起当地政府、文物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些来自民间的“护路”力量和呼声,对于古道保护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围绕保护的话题,有了很多规划构想。就说大路铺镇牛角湾这一段保存比较完整的古道来说,当务之急比较靠谱而可行的方案是,用新修的公路替代现有古道的通行功能,将古道有效保护起来。具体采用何种保护方式,是修建围栏还是铺设玻璃护道,相信文物部门会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完美的答案。毕竟,现代人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的力量,足以让人们趋利避害,达成愿望所需。

(大路铺惠风亭)

(江渡快行亭)

(上宅洞村龙门桥,为目前已知跨度最大的单孔桥)

(阳华田村古戏台)

(抗法英雄、晚清“中兴将帅”王德榜故居遗址。其村后有古道从码头铺直达广东清远,由王德榜独资修建,现已湮没在山林阡陌之中。)

当然,古道和所有古迹一样,是古人创造的历史遗存,无数胜迹与万千英豪都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作为今人,能见证其中一二已是莫大的荣幸。即便古道损毁湮灭,在一个快速演进的时代面前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历史终归要以某种实体而延续,如果能妥善保存,也是善莫大焉的无量功德。

数千年的历史,无数的人们来来去去。历史沿袭至今,史书的记载总有些轻描淡写,而后世演绎的历史又多有敷衍,那么,这万里江山留存的遗迹,比如长城,比如都江堰,比如这天南地北密布的古道......这些凝结着古人血泪、汗水和智慧的庞大工程,无一不是叹为观止的伟大民生工程,至今恩泽天下万民,造福千秋万代。尽保护之力,观今鉴古,这也是古道留存到今天的意义所在。

浮世烟云过,古道已荒芜。这草色浸润的古道,远去了王朝更迭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也远去了贩夫走卒的苦旅人生、离人泪滴......而今,我们伫立在古道之上,很难用现代人的视角和眼界去解读那些王朝帝王将相曾经的决断。在我们眼里,眼前的所有,除了苍茫还是苍茫,除了沧桑还是沧桑。

透过历史的烟云,古道那头,是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

————————
无尽岁月,烟火人间
行走的脚步一直向前

一墨一世界
陈一墨的私家菜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