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新报·春节特稿】栾德慧 | 入伍之初逢大年

文摘   2025-02-01 07:55   北京  
                 
       入伍之初逢大年 
                  文/栾德慧


1993年11月底,18岁的我第一次远离亲人和故乡,从辽宁省大连市入伍至北京军区驻河北省涿鹿县西坝山下某部。在新兵连里,我迎来了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个春节。


记得那年除夕是腊月廿九。早上收操后,除了当日免去高强度训练,我们享受到了节日的第二笔“福利”——温水洗漱。虽说是在冰天雪地的室外,但那久违的温暖让我们欣喜不已。两个多月近似残酷的新训生活,使我们的满足感跌至从未有过的新低。大家一边兴高采烈的享用着温水,一边聆听着操场上的高音广播。


随着早上7点北京时间整点报时,播音员向全国人民恭贺新春佳节。大家瞬时静了下来。那一刻,以往与家人欢度春节的情景在脑海里蒙太奇般浮现。强忍着泪水,我把擦干的脸赶紧埋进了水盆里……


早餐列队唱歌完毕鱼贯进入食堂,每班依旧是浅浅的四碟咸菜。与往不同的是,用餐时间不限定为5分钟,餐后也不要求列队集中带回。

沉默的咀嚼着馒头咸菜,我的心再次飞回到两千多华里之外的故乡,随即鼻子一酸。为了不引起连锁反应,我悄悄溜出饭堂,一口气跑到了山脚下。就在我喘着粗气纵情流泪的时候,班长追了过来。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班长没有批评我,而是和颜悦色地问道:“想家了吧?”我未置言否。班长说:“我也想家。来,呐喊发泄一下!”说罢自顾自地对着山谷吼了起来。


愣怔之余,我的情绪很快平静了。班长把我带回宿舍,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袋方便面,用我的茶缸给我泡上。


中午连队会餐,每桌8道菜,对于新兵来说已是丰盛至极,但我却觉得没法与班长的方便面媲美。


饭后回到宿舍,因为不允许白天卧床,大家坐着马扎要么看书,要么写家信,而我则趴在床边沉沉地进入梦境。梦里,我身在故乡,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蓦然,我想到自己的军人身份。难道自己成了逃兵?不由一个激灵惊醒。当看到周边战友熟悉的面庞,心里不仅释然,也感到几分温馨。


傍晚,各班组织包饺子。书桌铺上塑料布就是面板,啤酒瓶当作擀面杖,大家七手八脚,千奇百怪的饺子应运而生。


心心念念的饺子煮熟了,大家却难以下咽。且不说饺子的味道,单是用洗脸盆盛饺子就让人心生不适,而且就在几天前,我们的洗脸盆都在清理旱厕冻冰时充当过运输工具。见大家迟疑不动,班长率先捏起一个饺子塞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屏息排除杂念,我和大家陆续克服心理障碍,最后竟把两盆饺子吃得所剩无几。


晚上,我们在连队俱乐部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阎维文激情豪迈的演唱让我深受感染——“一把钢枪交给我,二话没说为祖国,三军将士苦为乐,四海为家,哪里有我,哪里就有一二三四歌……”


是夜,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趴在被窝里,我在日记本中写道:“这是一个蕴含光荣与磨砺的春节,虽然未能与亲人团聚,但我听到了青春拔节的声音……”       


作者简介:

    栾德慧,男,辽宁大连人,1993年11月入伍,2005年转业。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团结报》、《华府新闻日报》(美国)、《商报》(菲律宾)、《辽宁青年》、《小小说月刊》等国内外报刊,偶有获奖。

 



战友新报
有情怀的战友文苑 有温度的战友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