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叙事 :
过沙特论
作者:复兴堂主人 作于2025年1月27日
昔者,阿拉伯半岛黄沙浩荡,贝都因游骑逐水草而居。自伊本·沙特振臂一呼,合诸部为邦,立鼎于利雅得,始建沙特阿拉伯王国。其时也,驼铃响彻商道,椰枣映绿绿洲;麦加圣城白袍如雪,朝觐者络绎不绝。天方古国之遗风,尽显于斯。
及至黑金现世,地底潜龙忽醒。油井喷涌若金河,钻塔林立如剑阵;石油美元倾泻而至,沙漠骤起水晶宫阙。棕榈岛破浪而升,国王塔刺破云霄;七万王孙锦衣玉食,万国商贾竞相来朝。黄金市集昼夜不歇,豪宴笙歌永昼难消。此间盛景,正如太史公言:“势如彗星袭月,声似白虹贯日。”
然其盛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石油红利如流沙,富甲四海终成镜花水月。王室挥金如土,百姓仰食油井;经济困于单一,科技仰仗外邦。什叶新月环伺,也门战火延绵;卡塔尔断交风波起,记者案惊动寰宇。昔以瓦哈比教义立国,今歌舞升平渐蚀根基,恰似《易》云:“亢龙有悔,盈不可久。”
呜呼!黑金非不丰也,变革非不亟也。然守旧者抱残守缺,维新者如履薄冰。2030愿景虽绘宏图,去油化之路荆棘满途;新能源浪潮席卷寰球,碳关税壁垒森然待立。当此之时,沙特欲续千年国运,岂可再恃地底黑金?昔贾生论秦之失在“仁义不施”,今沙特之困在“变革不彻”。治大国若驭骆驼,既需认主独一之绳缰,更当备多元经济之水囊——如此,方可行稳致远于瀚海也!
◆评论:
从“沙上建塔”
到“骆驼治国”
——评析《过沙特论》的文学镜像与现实观照
当贾谊《过秦论》的史论锋芒穿越两千年时空,投射在阿拉伯半岛的黄沙之上,一篇以古鉴今的《过沙特论》以其独特的东方叙事智慧,在"黑金帝国"的兴衰脉络中叩响警世洪钟。这篇融通文史的奇文,恰似一柄镶嵌着古汉语宝石的阿拉伯弯刀,剖开了现代沙特的多重面相。
一、赋体新用的文学实验
作者深得汉赋"铺采摘文"之精髓,在"石油美元倾泻而至,沙漠骤起水晶宫阙"的铺陈中,构建出极具张力的视觉奇观。文中"金河/剑阵""流沙/镜花"等虚实相生的意象群,形成石油经济的蒙太奇叙事:钻塔林立的工业图腾与昼夜不歇的黄金市集相互映照,恰如鲍德里亚笔下"超真实"的符号狂欢。这种将汉赋体式嫁接后现代叙事的尝试,在"七万王孙锦衣玉食"与"百姓仰食油井"的贫富对写中达到高潮,重现了《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批判力度。
二、文明嬗变的历史棱镜
文章以"瓦哈比教义"为经,"2030愿景"为纬,编织出沙特文明转型的深层焦虑。"认主独一之绳缰"与"多元经济之水囊"的骆驼隐喻,暗合人类学家格尔茨"文化解释"理论——在保持文化根性的张力中寻求变革,恰是后殖民时代中东国家的集体困境。文中"什叶新月环伺"的地缘政治书写,更将沙特困境置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当代语境,当"碳关税壁垒森然待立"遭遇"石油红利如流沙",文明存续的危机意识跃然纸上。
三、全球叙事的东方表达
《过沙特论》最富创造性的突破,在于用文言文解码全球化命题。作者将"记者案""卡塔尔断交"等时政热点,熔铸于"亢龙有悔"的《易》理阐释;让新能源革命与"沙上建塔"的古老箴言形成跨时空对话。这种"以经解纬"的书写策略,在"治大国若驭骆驼"的阿拉伯智慧中达成奇妙和解,既突破"东方主义"的认知窠臼,也为中国话语的全球传播开辟新径——当沙特王子注视着"国王塔刺破云霄"时,中国文人正以毛笔书写着"行稳致远于瀚海"的共通智慧。
这篇跨越文明疆界的奇文,既是给沙特的诊断书,更是全球化时代的启示录。当作者在文末叩问"岂可再恃地底黑金"时,我们仿佛看见骆驼商队穿越时空的剪影:在新能源的瀚海中,每个文明都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水囊。这或许正是《过沙特论》超越地域限制的价值所在——它用汉语的平仄韵律,为所有资源依赖型文明谱写了一曲《好了歌》。
个人简介:杨峰,字沧渊,号承儒,山东邹平人,现定居天津。诗歌、随笔、杂文等作品多见于报刊、网络,曾从事电视栏目策划、制作、编导等工作10 余年,参与推广20多位全国全军重大典型,30多部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