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的设置、边界,及其父母焦虑的来源。

文摘   2025-01-09 07:36   山东  

来源|冰千里
(微信ID:zixunzhuli-666
 
前言
时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了各类问题,这让家长们伤透了脑筋,他们试图理解孩子,但又对孩子的状态无能无力。
最终不得不求助专业人士,却又对心理咨询效果心存疑虑。
同时,很多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也无从下手,在咨询中受阻,影响了咨询效果。
究其原因之一,我认为是最开始的“设置”不明晰,或者说对青少年、他们的父母、咨询师本人没有一个透明的、公开的框架,来明确三方的边界和职责。
下面,我就这个部分来谈谈我的观点(精神动力学视角)。
希望能给咨询师同行、父母些许启发,缓解你们的焦虑,让孩子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进入良好的咨询氛围。
先要清楚年龄限制
心理咨询大致分为2种,一种是谈话治疗,一种是非谈话治疗(绘画、舞动、沙盘、游戏、音乐、卡牌等)。
谈话治疗需要孩子有充分的语言表达能力,适合的年龄段为10-18岁,事实上,这也是孩子的叛逆阶段,是心理咨询的主流群体。
10岁以下,谈话会作为辅助方式,目前常用的是沙盘(需地面)和游戏(需地面)。
“游戏治疗”甚至可以接待3岁以前的孩子,之前我做该疗法的时候,最小的来访是一岁半。
作为父母,要依据你家孩子的年龄选择咨询师。
比如10岁之前,建议查看咨询师沙盘和游戏类受训背景,并且尽可能地面咨询,网络效果不好。
10-18岁,视频咨询是有效的,这也取决于咨询师的偏好和线上经验。
咨询师更要清晰自己的领域,目标群体越精细越好,多数同行都会概括为“青少年”,我认为还要分的更细。
比如:“我的方式是谈话与绘画,我比较擅长接待15-18岁少年的一对一咨询,我的视频经验有300小时”,这会让家长一目了然。
特别指出:有支付能力的大学生群体我视为成人咨询,尽管他们的生活费依旧是其父母提供的。
设置条款、协议的公开
作为咨询师,无论你的设置是什么内容,比如收费、每周几次、约谈时间、约谈时长、约谈方式、如何保密、与父母见面之类。
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在纸上,给家长公示,并鼓励家长仔细阅读、提问。
青少年咨询之所以后期出问题较多,就是因为开始不透明、不公开、不讨论。
也许是咨询师本人不重视,或把重点放在了别处,从而模糊淡化了这一点。
作为家长,一定要在意这个部分,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要在意保质期、发票、售后服务、明码标价一样,来不得半点含糊,切不可病急乱投医。
界定三方权利和义务
这是最关键的,我将详细展开。
与成人咨询最大的不同,青少年咨询是“三方关系”甚至是“多方关系”,而非“双方关系”。
太多同行抱怨:孩子的心理治疗最大阻碍来自父母。
而父母又是“付费者和监护人”,咨询师根本无法绕过直接面对孩子,特别孩子问题来源又往往与父母相关,这让咨询师更为难。
家长也会抱怨:咨询师究竟能不能帮到孩子?
他们在咨询室究竟干什么?为什么孩子还是不能去上学?我该做些什么?为什么打电话咨询师不接?
同时,孩子作为直接来访也很无奈。
我到底该听我妈的还是咨询师的?他值得信任吗?替我保密吗?他和我妈为何见面?我爸为何非让我来?或者爸妈不给我缴费咋办?
有的家庭意见不合:妈妈愿意孩子咨询,爸爸认为这没用,爷爷奶奶还会掺进来……
你看,青少年心理咨询很容易陷入这些困境,并且往往都不明说。
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在“形式上界定”,然后在“动力中工作”。
下面我将分别描述,并建议咨询师把以下内容提炼为协议内容,与家长签订。
首次约谈父母的目的
首次父母访谈,目的就是收集资料。
要深入了解孩子现在怎么了?为何找到你?过去发生了什么?孩子是怎么长大的?父母怎么养育的?有哪些重要事件?比如疾病、搬家、父母离异、寄养、创伤、父母自己原生家庭之类。
第一,孩子无须参加,也不要在外等候。因为首次谈的主要对象就是他,这会让孩子质疑且羞耻,网络更是如此。
第二,父母当然会本能避重就轻,比如夸大自己的付出,淡化或遗忘错误,隐瞒重大事件、把责任推给伴侣等等,这都没关系,你只要达成你访谈目的即可,就算撒谎也有其意义。
第三,建议有统一的提问模板。没有模板,妈妈可能会情绪失控哭诉很久,耽搁资料收集,不建议对父母过度共情,毕竟你的来访是孩子。
孩子和父母绝不可以是同一个咨询师,希望我这是句是废话。
第四,建议父母访谈与孩子咨询时长统一并收费。
告知父母咨询流程
第一,接下来父母只负责接送,其余都是咨询师和孩子单独见面,我甚至不建议父母在等候室等候,让父母直接离开,等孩子咨询完接他即可。
第二,网络咨询,孩子必须单独一个房间,父母不准随便出入,并且最好让孩子与咨询师单线联系,要用孩子自己的通讯设备。
第三,日常父母可以给咨询师发信息,但咨询师不会回复,除非孩子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危机干预。
第四,咨询师不需要咨询后再与父母聊聊。
因为孩子在场会被冷落,也因为那十几分钟没啥意义,最有可能是为了缓解咨询师和父母自身的焦虑,也可能是咨询师想要证明什么。
必须牢记,孩子才是求助者。
让父母心安的必要性
第五,告诉父母,每与孩子咨询5次或10次(咨询师根据自身和孩子情况决定)就会与家长单独访谈一次。
访谈目的也要告诉父母,主要是让他们放心,也是50分钟正常收费。
必须不能透露与孩子咨询细节,必须要让孩子知晓且同意咨询师何时约谈父母,原因是什么。
让父母安心绝不是告诉你和孩子发生了什么,而是理解共情父母。
很多咨询师会被孩子过度卷入,从而对其父母怀有敌意,然后会教父母怎么做怎么做之类,这会加重父母的焦虑,让他们感觉自己糟透了。
咨询师要安抚父母焦虑并给他们希望感,要去理解父母这些年的艰难、愧疚、以及心酸。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年他们自身难保,哪有爱孩子的能力?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你是站在了中立位置并充满人性关怀,而非偏见。
理解父母焦虑的动力与来源
其实,即便设置再清楚、协议再明确,咨询师还是会不可避免卷入到家庭中来,毕竟感受这东西不受协议的影响。
而这,恰恰是你工作的点。
家庭动力过于复杂,需要咨询师细细品味,并依据自身的感受来深入理解这个家庭、理解这个孩子,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好让你理解这种思路。
比如1:
妈妈会无视协议频频给你打电话、经常发大段信息、不分时间场合半夜打扰你、会约你见面,会延迟、拖欠、遗忘付费、各种替孩子请假,给你送东西之类。
这些表现可能代表父母想“掌控你与孩子的咨询”。
对此你会很愤怒、焦虑、厌烦、无奈。
那么很可能,你的感受乘以很多倍就是孩子在家庭中的感受——如此,你就更加理解孩子了。
现实层面,我要你坚守协议设置,别被轻易扰动,你越稳,就越能给孩子安全与力量,同时也能给这位母亲提供榜样和表率。
比如2:
父母会各种赞美你、夸奖你、顺从你、迎合你,好像找到了你孩子就得救了,你是他们家的救命稻草,之类。
你也许有开心,因为被认可了,自恋得到了满足。
但也会有压力,你开始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你不能做的不好,否则他就会贬低你指责你,甚至会因你而“死掉”。
那么,你的感受也可能是孩子的感受,这是典型的“以爱为名的控制”或者是“牺牲型养育”,你就会更理解孩子。
比如3:要学会用“动力学头脑”思考父母的焦虑。
许多父母的焦虑开始并不是为了孩子这个人本身,而是“孩子的问题和症状”。
是孩子的问题给父母带来了麻烦,因为孩子出了问题,父母要放弃自己常态生活去关注孩子、照顾孩子、安抚孩子,或者孩子就无法完成他本人的期待——这让父母很焦虑。
所以家长找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快点好起来,快去上学,快去考试,快像个正常人那样,这样他们就不焦虑了。
而如果你也这么想,想尽快为孩子做些什么,就错了,你正在被父母焦虑传染,变得不安。
因为孩子不上学是一种反抗和革命,他要自己说了算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要父母真正关心他而不是关心他的成绩。
为了达成这一点,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这是很可悲的事实。
你要看透,要做孩子期待中的父母那样,而不是和他父母一样让他快点好起来。
这就是动力学思维,你是在与孩子的潜意识工作、在人格层面工作,而不是在问题和症状层面。
可喜的是,但凡你做到了这一点,困扰父母和孩子的那些问题、症状都会统统解决,孩子才能重返校园。
因为他不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满足了。
如果让我说得再深一点,其实很多父母潜意识是“不希望孩子改变的”、“嫉妒孩子的”、“依赖孩子的”、“不愿与孩子分开的”之类。
因为那样他们会失去依靠、失去控制、代表他们做的不好、生活变得没有意义、显得很脆弱,之类。
以上这样的动力有很多很多,你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而不仅仅是做个心理咨询师的职业。
自愿冲突、保密冲突、谁是来访
最后,我想说三个特别冲突的事情:
第一个冲突:孩子的自愿与不自愿。
心理咨询要求来访者完全主动、自愿,但就青少年而言几乎没有主动自愿的。
他们多数是被父母逼迫的,或是为了照顾父母情绪才来的,但表面上孩子会说是他自愿的,咨询师要清楚这点。
故此,这个冲突一开始你就要重视并把“被动变为主动”。
这里有很多技巧,但不要直接问,这样显得很低级,总体来说你要用心对待这孩子,关注他所有感受情绪,和他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原本只是敷衍了事的心理咨询,变成了他的希望。
第二个冲突:保密与泄密。
伤害青少年最深的就是你的“背叛”。
对此,要永远保持警惕,甚至有的孩子会故意让你传话,替他发声,让你背叛。
有咨询师总忍不住把孩子告诉自己的一些东西传递给父母,记住,无论你多么委婉和巧妙,都是你潜意识对其父母的讨好。
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你意识到孩子正在遭受侵犯、被霸凌、有自杀或伤人行为时,就有义务告知他的监护人,以此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
第三个冲突:究竟是谁需要心理咨询。
事实上,家庭病了,孩子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替家庭承担。
这是孩子用症状(身体疾病、辍学、网瘾、抑郁、自残、混社会等)来呼救。
家庭的病最大可能是父母关系,其次是养育方式,再次是其中一方的问题。
很多觉醒的家庭,往往是与孩子靠的最近的那个人做心理咨询,其次才是孩子。
那么,如果你是一个焦虑的父母,希望这篇文让你了解青少年心理咨询到底在做什么,清晰你的钱花的值不值。

“首个儿童青少年咨询系统精讲”课程

限时抢购价

1680元/人


扫码订阅课程

扫码可以试看一集

- END -

文章 | 整理自网络
图片 | 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成员招募 | 心理学交流社群 招募成员了~
心理咨询师扶持计划|全免费
心理咨询师公益督导服务
【限量领取】房树人必备表格、制度、文档49份

【50部必看的经典心理学电影】在线下载收藏

免费领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经典案例汇编

【限时免费】90份心理咨询经典案例报告逐字稿

【免费领取】学校心理辅导ppt经典案例+反校园霸凌(逐字稿)

免费领取:40份萨提亚治疗必读文档+萨提亚冥想音频22首
免费领取【心理咨询师必备常用表格、制度、协议80份】下载收藏

心理咨询师专用表情大全,不要笑!

16岁儿子抑郁自杀后,我才看见了他心里的那根刺

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48部电影

如果各心理学大佬会发朋友圈,会是怎样…

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毕淑敏:学习心理学是生命的福祉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

【心理漫画】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图解告诉你该怎么做

对不起,我要回去学心理学了,别再找我了!


心师之友
心师之友是一个专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免费的就业辅导 专业培训及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平台 为了让更多想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从中获益,我们特筛选出有严格的受训背景的资深心理咨询老师为同行们提供公益督导 课程 读书会等专业的系统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