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巨婴”的生产流程

文摘   2025-01-11 07:36   山东  

文章来源公众号:人文本心理(renweibenxl)

作者:未知

01


近来看了部动画小短片《巨婴》。





很讽刺,很压抑,但也很真实。


男主是个大号“巨婴”。


赤裸着半身,大喊一句“妈”,然后,妈妈就帮他把衣服穿上。



剃胡须也让妈妈动手。



吃饭全靠妈妈喂,“巨婴”只负责打游戏。


而爸爸呢,除了负责掏钱,好像屋内一切都与他无关。



不幸的是,有天爸爸遇上车祸,死了。



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倒下了。


没多久,家里陷入窘境。


妈妈不得已开始变卖家具,以维持“巨婴”的日常需求。



这时“巨婴”在电视上看到一个VR产品,便大喊一句:“妈,给我买这个!”


但这一次,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



一刹那,画面突然跳到了十几年前。


巨婴还不是巨婴,只是个小小孩。


一看到电视里有新玩意,手一指,叫一声“妈妈”,然后,妈妈就绝对满足他。


不管多贵,也不管是否合理。



那时候的爸爸还是一样,从来都只负责掏钱。



可是,十几年一过,爸爸走了,但小小孩,还是“小小孩”。


“巨婴”因为没买到VR新产品,便把遥控一摔,表示非常生气。



这时,妈妈哼起了童谣,希望依然能用这种方式安抚儿子情绪。


但“巨婴”的反应可想而知。



妈妈叹了口气,将手嵌入自己体内,然后,掏出血淋淋的肾脏,送到儿子面前。


“巨婴”一看,大喜,立刻拿去换钱找乐子。



可没多久,肾换来的钱,也给败光了。


他摸了摸咕隆咕隆的肚子,想喊妈妈,却发现,妈妈早已咽气。



他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能填肚子的东西。



最终,“巨婴”不堪饥饿的折磨,扒开妈妈伤口,重新钻回她的肚子,再次成为一个婴儿。



02



真个是脑洞大开的作品。


它赤裸裸地呈现出一现象:溺爱,既毁孩子,也毁自己。


不过,今天不是来跟大家讨论“溺爱”对不对。


毕竟“溺爱”已是人人喊打的教育方式。


问题在于,既然都知道溺爱不好,为什么还有很多父母对此趋之若鹜?


一言蔽之:“溺爱”这玩意,它是父母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孩子的成长需要。


其实每个人潜意识里,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


父母在真实世界里如何对待孩子,基本上取决于“内在小孩”向外的投射。


如果一个妈妈的“内在小孩”是丰盛的,充满爱的,那她自然就会看见孩子真正的需求,并且给予。


如果这个“内在小孩”是缺爱的,在某些方面相当匮乏,那她就会把这个“匮乏部分”,全然投射给真实世界的孩子。


举个例子。


比如你小时候经常被虐待,被忽视,这种不幸的童年,就形成了你“内在的缺爱小孩”。


后来,你当了妈妈。


你看见孩子就有一种付出欲,恨不得什么都帮他完成,感觉怎么爱都不够——也就是所谓的“溺爱”。


你会有一种强烈的牺牲感:天呐,我真是一个伟大的妈妈!


其实呢,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的缺爱小孩”罢了。


03



李雪分享过她的童年经历。


小时候,妈妈很溺爱她。


当然,这是亲戚邻居说的,并非她的真实感受。


因为那时,她每次想自己洗衣服,妈妈就来一句:“你洗不干净还浪费水,还是我给你一起洗了吧。”


一起去超市购物,她明明挑得差不多了,妈妈又一股脑塞给她一堆昂贵的零食。


妈妈生病了,她试着关心,结果得到的回应是:“没事,学习第一,你看书去吧。”



可要是她真看书去了,妈妈又会唠叨一句:“还真是个白眼狼。”


后来李雪发现,其实妈妈内心极度缺爱,所以才会通过牺牲自己,来过度满足女儿。


而这种一味地付出,也在间接地满足妈妈“内在的缺爱小孩”。


至于孩子的真实体验?


只有束缚,没有爱。


04



被溺爱的孩子,和不被爱的孩子,其实本质都一样——没有得到真正的爱。


我们觉得被溺爱一定是件很幸福的事。


其实不然。


它只是父母们的游戏——孤独的自我牺牲。


孩子被这种“假爱”吞没后,会偏向两个极端。


一个是成为“家庭吸血鬼”。


比如上面那个巨婴。


其实任何孩子,都会天然的渴望自由意志,以及精神独立。


但他妈妈不希望他拥有这一点。


妈妈意识层面可能会悲伤,但潜意识里声音就是:宝宝不能离开我,这样我就永远付出,永远享受伟大的牺牲感了!


最终,孩子连基本的意志都没有形成,自然做事无定力,当吸血鬼也不知廉耻。


另一个是被溺爱控制,活成了“爱恨纠结体”。


其实更多的人,都成为了这种。


任何爱都是功利性的。


溺爱就更别说了,它暗藏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孩子,按父母意愿行事。


比如逼婚逼生,比如什么事都插一手。


而孩子,大都选择服从——毕竟父母付出这么多,实在太内疚了。


这一点,妈宝男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口头禅是:“我妈养我多不容易啊!你就不能孝顺她一点吗?”


其实呢,妈宝男内心非常痛苦。


他既爱妈妈又恨妈妈。


爱,大都源于愧疚。


恨,是因为妈妈的控制,以及他渴望自由而不得。


你说,“溺爱”这东西,是不是很毁人?


05



曾奇峰也写过一个事。


一个妈妈追着孩子喂饭。


曾奇峰说:“孩子这么大,不用妈妈喂了。”


“我孩子挑食,我不喂啊,真怕他饿坏了。”


“放心,要是哪个物种连饿了都不知道吃东西,早灭绝了。”



几经劝说,这妈妈决定试一试。


果然,不到一个月,孩子不但能自己吃饭,还不挑食,什么都尝尝,有一种终于解放的感觉。


而这时,妈妈反而流露出一丝焦虑,总觉不妥。


看,这就是在玩“自己满足自己”的牺牲游戏。


沉浸在这种伟大的牺牲感里,自然无法看见孩子对独立意志的渴望。


而父母想走出“自己满足自己”这个困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向外观察,以及向内觉知。


向外观察:孩子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他想要什么样的成长体验?


还是李雪那句话,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向内觉知:拿自己的童年,与孩子的现在做比较,问自己,我究竟是在满足谁?买一大堆玩具,倒底是“我”想要,还是孩子想要?


只有区分出这些,你才能真正看见一个孩子的所思所感。


而看见,是一切真爱的前提。


文章来源公众号:人文本心理(renweibenxl)原文未标注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 END -

文章 | 整理自网络
图片 | 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成员招募 | 心理学交流社群 招募成员了~
心理咨询师扶持计划|全免费
心理咨询师公益督导服务
【限量领取】房树人必备表格、制度、文档49份

【50部必看的经典心理学电影】在线下载收藏

免费领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经典案例汇编

【限时免费】90份心理咨询经典案例报告逐字稿

【免费领取】学校心理辅导ppt经典案例+反校园霸凌(逐字稿)

免费领取:40份萨提亚治疗必读文档+萨提亚冥想音频22首
免费领取【心理咨询师必备常用表格、制度、协议80份】下载收藏

心理咨询师专用表情大全,不要笑!

16岁儿子抑郁自杀后,我才看见了他心里的那根刺

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48部电影

如果各心理学大佬会发朋友圈,会是怎样…

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毕淑敏:学习心理学是生命的福祉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

【心理漫画】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图解告诉你该怎么做

对不起,我要回去学心理学了,别再找我了!



心师之友
心师之友是一个专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免费的就业辅导 专业培训及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平台 为了让更多想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从中获益,我们特筛选出有严格的受训背景的资深心理咨询老师为同行们提供公益督导 课程 读书会等专业的系统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