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动态】病理科援疆专家柳秋月:诊断1例“恶性黑色素瘤”

文摘   2024-12-23 21:48   新疆  

    病理诊断是医学上最可靠的“金标准”,对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尤为关键,往往能“一锤定音”。

    近日,48岁男性患者艾某,因腹痛不适一月被我院收治。经腹部超声及腹部CT,均提示肿瘤可能;之后进一步完善无痛胃肠镜检查,取活检送病理科以明确诊断。

    收到标本后,第九批中期轮转援疆专家、病理科主任柳秋月取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片状,局部呈巢状分布,肿瘤细胞呈梭形,圆形及卵圆形,染色质粗糙,未见明显核仁,初步考虑恶性间叶源性肿瘤。

(第九批中期轮转援疆专家、病理科主任柳秋月(中)组织科室阅片)

    此类细胞形态多变,细胞学的诊断难度较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柳秋月主任还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最终确诊其为“恶性黑色素瘤”。

(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援建 全自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系统)

    据了解,发生在消化道粘膜的恶性黑色素瘤比较少见,早期多以便血为首发症状,其他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或形状改变、肛门肿物脱出、肛门不适或下坠、疼痛和里急后重等,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常常会被忽视,而此病例的明确诊断,体现了柳秋月主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业务功底,她“抽丝剥茧”,层层拨开“迷雾”,为后续临床治疗指明了方向。

    2024年12月5日,柳秋月作为泉州市第九批援疆医疗专技人才抵达我院,开启了意义非凡的援疆征程。进入科室后,她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全身心投入医疗工作之中,第一时间深入了解科室状况,仔细梳理现存问题,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与技术优势,为病理诊断工作提出诸多合理化建议。她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用一年半的援疆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科室的年轻医师,让病理科的诊断水平更上一层楼,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供稿:病理科



科普时间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多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足底、口腔,也有少数发生在消化道、眼结膜等地方。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

    1、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可导致黑色素细胞DNA损伤,进而引发基因突变。

    2、遗传因素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存在基因突变。

    3、免疫因素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如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免疫监视。


分型

    · 浅表扩散型黑色素瘤:这是白种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70%。常来源于不典型色素痣,多发生于间歇性接受日光照射的部位,如头颈部和躯干皮肤。

    · 结节型黑色素瘤:这是一种侵袭性强的亚型,占白种人所有黑色素瘤的10%~15%。这种分型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接受日光照射的部位。

    · 恶性雀斑样黑色素瘤:占所有黑色素瘤的4%~15%。这种类型生长较慢,少见转移,老年人多见,预后相对较好。

    ·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在有色人种中更为常见,如我国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多数为此型。这种分型侵袭性强,常由水平生长期迅速进入垂直生长期。


诊断

    ·  视诊: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皮损局灶性隆起或结节状,不对称,边界不规则,直径>6mm,颜色不均一,生长迅速。因此视诊是早期诊断的最简便手段。对于自己身上特别是手掌、足底、手指、脚趾这些部位的痣,要提高警惕。

    ·  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发现卫星灶及转移灶。

    ·  实验室检查:黑色素瘤尚无特异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但血常规、肝肾功能这些指标可为后续治疗做准备,同时了解预后情况。

    ·  病灶活检及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是黑色素瘤确诊的最主要手段,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黑色素瘤的主要辅助手段。


治疗

    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发现时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通常有更好的预后。

关注我们
FOLLOW US

昌吉市人民医院
微信订阅号
昌吉市人民医院
服务号

昌吉市人民医院

官方抖音号

编 辑:王美娟

校 对:王   淅  

责 编:贾若艺

监 审:张   勇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
医疗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推广,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就医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