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 道机 人
三清门下一孺子
希望对得起每一个关注
有人问我这件事怎么看,我没过脑子我脱口而出的评论,直接把我文章评论限流了。哎呀,好像也不允许我有看法啊,那就算是我有看法,能怎么样呢?他是能不放吗?并不能。那我能像王真人那样,一口真气整出来个火山喷发还是整出来个海啸地震?不行啊,我没练出来这个本事啊。所以说我的看法呢,只能作为牢骚替你们发一发。我的看法,在人家的框框里里叫看法,不在框框里,那就叫违法。
1
北京的雾霾
说到海洋,我想到与海洋最为相像的非蓝天莫属。那么就在十年以前,北京的雾霾非常的严重
2013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但首次纳入全年监测的PM2.5年均浓度达89.5微克/立方米,超标156%(国家二级标准为35微克/立方米);
十年之后呢,现在的北京,天空湛蓝,当然离不开工程设计师的指点,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让我们摸着良心的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何其幸福,拥有这样的蓝天,你要知道需要付出多少经济代价?但是他们就是愿意为了我们的健康,放弃经济目标,后来我们大力倡导环保,甚至在世界的舞台,我们中国人也一直在强调低碳环保,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觉得我们是走在全球环保大国的前沿,那可是大国的担当。
我记得十年前在北京,出门必须戴口罩!甚至过敏体质呢,要带上护目镜是最好的,出去一趟回家结膜炎都犯了,真实不虚,一点都不夸张。后来迁移了很多重污染的企业,也腾退了不少民宅,交通上,也开始管理的更加的严格,比如说登记车在北京,必须符合国六标准。还有冬季的取暖,烧煤烧炭也都管理起来了。就这样,十年的坚持努力下,北京的天终于蓝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8月22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3年上半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呈持续改善趋势,为历史同期次优。
2同一场事故的代价
有一天,我开车在马路上,从后面驶来一个大货车,满载货物,跑的飞快,转弯也不见减速。路口有骑电摩托的妇女很害怕,就赶紧躲嘛。这个时候我就在想,从路权的角度讲,其实两个车是平等的,你看,大货车可以走,小电摩也可以走,这是公平平等的。
那如果这个货车操作不当,把这个电摩撞了,大货司机需要付出他的代价,这个小车上的妇女,也会得到她的补偿。如果小车违法,导致了和大货相撞的事故,小车也要付出她的代价,交警来了,判责,大货和小车的民事主体地位,也都是一样的。那从法理来说,也很公平,也是平等的。
但真的平等吗?不管是大货导致的事故,还是小车导致的事故,本次事故大货车司机的人身安全风险,对比小车的人身安全风险,是平等的吗?显然不是啊,小车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大不了大货车就是赔钱,钱没了可以再赚,命没了那就只能去许愿再来世投个好胎。
因此我听说不少大货司机,如果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那么就踩着油门,顶着事故就往上撞。难道不是因为看似平等的背后是根本不平等吗?一场事故不同主体付出的代价不同,就绝对不可能达到平等。
违法也是一样,犯罪也是一样,任何不那么美好的事故,如果事故背后的角色,付出的代价不一样,就不会有平等和公平可言。
3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同样的都是车祸造成的损伤,有的人赔点钱了事儿,有的人披麻戴孝,更过分的是披麻戴孝的人要是有心,还能掉两个眼泪,要是没有心,孝帽下面不一定都笑开花了,毕竟别人的命换点银子,有的人就会很开心。
同样的,都是雾霾下的结膜炎,有的人得了结膜炎,耽误了月薪3000的工作,揉一揉就只能继续工作了,还能怎么办吧?那有的人就不行啊,你让他得结膜炎他可能大事一肩挑,干不了了,岁数再一大,整点并发症再死了。
比如说有些大企业,那总裁的身体健康可是直接事关整个企业能否正常运转的,你让总裁身体倒了,是付出多大的企业经营代价?所以同样是在雾霾下,弱势群体的代价反而小,大不了死了能有个阴宅,倒也清静,你让总裁也死去吗?
4海洋与天空
所以这个企业啊,一定是总裁最有天地良心,他就一定是最担心事故发生的那个人。一个小电摩不会轻易违法去撞大货,一个总裁也不会轻易允许结膜炎诱发并发症,总裁太怕死,你就可以放心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神圣使命交给他。在换句话说,就算是总裁死了,单位黄了,那那个时候,我们作为职员的,丢了饭碗,好像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们问我的这个问题就有一个明显的逻辑悖论,就是这怎么日本的总裁,都这么不惜命?毕竟日本可是在核污染第一线啊?
而且不仅日本的总裁不怕死,好像美国的总裁也不大怕死。那说回来,怕这个行为,本质是什么呀?他是一种情绪,古人说人有七情:喜怒哀乐惊恐悲。中医认为:肾主恐,过恐伤肾,以思胜恐
意思就是,人体中肾是主导恐惧情绪的,如果一个人过分的恐惧,往往容易影响这个人的肾气,那怎么解决这个事儿呢?就要调动自己的思虑来战胜恐惧。
为什么思虑就可以战胜恐惧呢?因为我们人啊,恐惧来源于未知,怕鬼是这样,怕人也是这样,所有的恐惧都是你对这个事儿不了解,所以你要去认真研究,思考,你就会战胜恐惧,是面对还是逃避,你再去选择,就可以战胜盲目恐惧的情绪。
那我们现在就面临这么个倒霉邻居,逃避也没有什么出路,只能是去了解和面对了。那面对的话,查阅科学的资料,我们现在就又面临一个难题,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听科学的声音?科学,不管有国界还是无国界,科学的精神是建立在理性、数据、实验基础上的,我们似乎应该更关注科学的数据,怎么做的实验,实验的结果?进展了多久?实验的反复验证是怎样的?也许这些正是克服恐惧的根本,因此,我找到nature杂志去问询我内心的困惑,我也只做了初步的浏览,那么发出来呢,也许有的人思路跟我一致,那么大抵可以在惊恐的氛围中找到一方孤岛。
链接我放这了,你们自己复制下来去浏览器看吧,一键翻译也容易些: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2057-y
《自然》(Nature)杂志在学术界的权威地位是如何树立起来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06939
5道破玄机
再说,天塌了砸死个子高的,当我们的情绪无法解决问题时,那么任何情绪都是一种累赘,战胜情绪本身就是修真最重要的一门课。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做到「青山原不动,浮云任去来」。
近期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