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行业是个彻头彻尾的重资产行业,其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几乎是所有资深行业人士的共识。动辄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农旅项目,比比皆是。
农旅项目从入场开始,就直接跳过了比拼农产品的初始阶段。如果你的项目需要在完善基础配套、优化农产品、改良土壤等环节持续投入,只能说明还没有完成农业的积累,更别提跨越为农旅融合项目了。
单单在农业积累阶段,土地流转、道路修建、供水供电、设备、机械、种子、农药、肥料、技术、用工等等环节,每年都是巨资,每年都需要持续投入,这还不提天灾给农业带来的重挫。
而农旅融合项目,按常规思路是由生产型农场提升、转化、叠加、融合而来,由最初单一供应优质农产品、以农产品的功能性价值为核心,迈入向土地、空间、农产品、在地资源索取附加值的综合性园区。
那么,农旅项目的非常规路径呢?直接以餐饮、住宿、游乐、观光、休闲、研学等为主、为先,农业沦为噱头、名头、由头、搭头。或者以康养园、产业园、文化园等为名,在田里种房,美其名曰农旅融合。实际上,这类项目的投资更大。
既然哪类农旅项目都是投资巨大,那么,市场上为啥有轻资产做农旅的说法呢?
首先,正因为农旅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市场又有着旺盛的需求,才有了轻资产的假象式、幻想式追求,其核心是舍本逐末,其本质是异想天开,其逻辑是追热点挣快钱。坦诚说,追热点挣快钱无可厚非,但在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力、产业支撑力缺失的情况下,打着农旅(借力农业、农村、农人)旗号的网红轻餐小院、露营地、民宿,究竟能走多远呢?
其次,以农业为载体、以农村为场景的农旅项目,容易给人一种凡乡村就是诗歌田园、沾上乡村就是诗和远方的假象,似乎吸引城里人的都是乡村本有的,挨上乡土就听到了金钱的脚步声。那么,消费者下乡究竟在消费啥呢?是基于配套设施人格化、时尚化、品质化、场景化、体验化之上的文化氛围、社交氛围、情感氛围,如果能再注入庄主的个人IP,那就是迎合了消费者想要的农旅氛围。而这一切,都是漫长的投资、培育过程。换句话说,即使在重资产上投入轻了,在轻资产上的投入一定很重很重。
再次,新媒体催生了一批网红,网红又带火了一些项目,给人一种引流就是如此简单的假象。岂不知,抛却意外走红的网红,多少网红的背后是独特的形象、个性的风格、敏锐的洞察力、出色的表达能力、持久的高频率更新等等,才换来的影响力和大批粉丝。又有多少网红的背后,是庞大的专业团队在运作,人力成本、流量购买成本又导致了投入的不可把控?换个角度来说,以高体验、高品质、高舒适、高颜值为核心的农旅项目,在没有练好内功的情况下,如果把取胜赌在营销至上上,即使有了人流,也难以转换为现金流。
又次,很多走红的农旅项目,要么根植于区域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周边环境、综合配套、业态互补都很到位;要么寄身于一个投入巨大的田园综合体、乡村综合体之上的某个单体项目,也就是说,这类项目的所谓轻资产只不过是忽略了配套投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最后,农旅项目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成为了当下消费市场的一股新势力;农旅项目能够促进城乡交流,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旅项目能够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旅项目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各地大力支持农旅的发展,农旅项目遍地开花,这就成了很多机构鼓吹轻资产打造农旅项目的底层代码。你想挣快钱,某些机构比你更快。
想做好农旅项目,有必要关注在地性、季节性、体验性、情感性、社交性、创新性。
想做好农旅项目,在不忽略基本配套的情况下,要就品牌策划、空间设计、视觉传递、业态植入、产品品质、服务特色、人力资源等持续投入,然后,借助多渠道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各种强化宣传,让消费者了解,进而让消费者认同,继而尝试接触,最终到成交、多频次成交。当然,最佳的境界是把消费者变为粉丝、朋友。
而这一切,一点也不轻。
作者:木尧
原创来源:参见庄主(id:cjzz360)
—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往期内容 —
旗下机构
参见庄主 · 未来乡村研究院: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参见庄主团队融合平台资源,致力于打造乡村生态聚落、未来乡村社区、田园康养社区、自然时尚生活空间,为乡村振兴助力,做乡村守护人。
参见庄主 · 休闲庄园研究院:融合参见庄主团队多年来的实操案例,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以运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实战型机构,致力于为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研学基地提供顶层设计、商业策划、落地资源、运营辅导等服务。
庄主学院:针对村庄和农庄经营者开展实操培训、资源对接、商务合作,只为影响有影响力的“庄”主。
微信联系
合作、咨询,请加个人微信:cjzz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