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各民族文学,如同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汇聚形成了中国文学的浩瀚海洋,让中华文化这棵大树不断得到滋养,从而永葆青绿,生生不息。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设立,正是基于这样的宗旨,是选拔和奖励少数民族作家的优秀作品的有效途径,更是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骏马奖推动了民族文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骏马奖”中的满族作家作品正是这样一道壮美风景。以京津为核心辐射全国的满族男性作家
当代军事文学题材的拓荒人寒风是一位著名的军旅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的数量上,更在于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的挖掘。1918出生于直隶(今河北)易县的寒风,早年参军以笔为枪,是一位成就斐然的军旅作家。在1980年之前创作的长篇小说《淮海大战》塑造了邓小平、粟裕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再现了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填补了我国当代文学军事题材空白的精品力作。《淮海大战》以思想上、艺术上的出色成就,获得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这肯定了他的文学成就,也证明了他的作品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
新时期京味文学的代表作家赵大年在当代满族文学的整体推进中,特别是在京味文学领域的开拓与发展中,可以称得上是一员虎将。1931年生于北京的赵大年,凭借中短篇小说集《公主的女儿》获得“骏马奖”,让他在小说和电影中行走。他的满族小说作品通过京味语言,生动描绘了独特的心理及日常文化。赵大年创作方法独特,既融合了满族本民族幽默语言,又通过诙谐、讽刺或机智的言辞来引发笑声,形成了京味京派的语言风格。作品风格各异,坚守一片草地的江浩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影视剧编导领域有着重要贡献。1954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的江浩,报告文学《盗猎揭秘》获得了“骏马奖”。这部作品的出版,在社会上刮起一阵声讨盗猎行为、保护野生动物的运动,意义重大。这篇纪实文学以翔实的资料和真实的现状揭示了盗猎行为的残酷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金钱至上的犯罪心理。文学的眼睛永远凝视这片土地的关仁山1963年生于河北,曾两度获得“马骏奖”。第五届获奖作品小说集《关仁山小说选》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对农村和少数民族生活的深刻描绘,以及对社会变革中人物命运的关注。通过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革的描绘,展现了人物在变革中的命运变化,刻画了新一代农村青年的形象,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现代化的艰苦历程。第八届获奖作品《天高地厚》则是通过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农村近三十年的历史变革,记录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反映了农民在改革大潮中的喜怒哀乐和命运起伏。关注“三农”的“粮民”作家爱新觉罗·蔚然1968年生于宁夏,以《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获得第十届“骏马奖”。这部作品探讨了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给浪费者敲响了警钟。《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出版后,他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可贵品质在读者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村现状和未来的研究著作,更是一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书籍,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调查和访谈,揭示了中国农村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包括土地流转、农民生计、农村空心化等问题。这有助于引起社会对农村问题的关注,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堪称一部当代中国贫困乡村最深入的社会调查文本和贫困人口的全景生存实录。宁夏文坛“三棵树”之一的金瓯——陈继明、石舒清、金瓯被称为宁夏文坛的“三棵树”——出生于1970年。《鸡蛋的眼泪》是金瓯中篇小说的处女作,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很大反响并获得“骏马奖”。这篇作品将金瓯的小说展现的淋漓尽致,也为他在中国文坛上留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以反映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为素材,描写深刻,细节引人入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人性光芒和人文特点,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坚苦创业的勤奋图。《鸡蛋的眼泪》中着力描摹自由与成长,以主人公嘀咕与生活中最普通的动物小鸡的故事结构成篇,在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表达极为丰富细腻的情感,从而透露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以情怀和责任为基点创作的80后作家马伯庸,原名马力。这位新锐80后作家,起点很高,在《收获》发表的长篇小说《大医》,让他夺得了第十三届“骏马奖”。这部作品文采飞扬,文字如行云流水,阅读时的酣畅淋漓之感令人陶醉,画面感强烈,充满了诗意。作品的故事情节不仅立体呈现红十字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且通过红会代表性人物沈敦和、张竹君、颜福庆等的人道主义精神,再现中国红十字运动的以人为本的精神风采,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亲切真实,没有模式化形象的痕迹。以笔作枪的抗联战士、作家关沫南出生于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原名关东彦,吉林永吉人。其作品《紫花与红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展现特定历史时期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紫花与红叶作为象征性元素,展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该作语言优美流畅,主题深刻,同时又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在社会上反响热烈,并荣获第一届“骏马奖”。关沫南作为满族作家中的杰出代表,其作品深刻反映了满洲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具有高尚人格和坚定信仰的文学家关守中193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祖籍辽宁凤城。他创作的歌剧《带枪的新娘》,20世纪70年代由哈尔滨歌剧院公演。这部抗战题材六场歌剧,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讴歌了他们英勇抗争和团结一心的战斗精神。剧中通过赵云平、小马、加达汉及其父亲威古善等多个角色讲述了东北抗日联军与敌人的斗争故事,以及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做出的牺牲,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的英勇与坚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鼓励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但要继续发扬抗争精神。拥有独特文学风格的作家胡昭1933年生于吉林省舒兰县。他的散文作品《心歌》《石林歌》先后获得“骏马奖”。《心歌》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颂歌,或者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慨与反思。“心”字突出了其源自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艺术表现上,《心歌》延续了胡昭质朴的语言风格。《石林歌》不仅仅是对石林外在形态的简单描述,更是深入挖掘石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石林在作者笔下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自然力量的象征,抑或是人类的某些精神品质的具象化体现,具有坚韧、奇特、神秘的特质。在描写石林时巧妙地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思考和情感,使石林仿佛具有了生命和灵魂,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领略到自然景观的壮美,又能体会到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新军旅小说家”朱春雨1939出生,被业界评为“新军旅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血菩提》获得“骏马奖”。这部作品是他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在当代满族作家中,对满族民俗文化有着细致的书写的,如老舍《正红旗下》、朱春雨《血菩提》等,可作为当代满族小说中的代表作品。纵观朱春雨的文学创作,他以丰硕的创作成果、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及庄严的民族使命感,使其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新边塞诗的吟歌者华舒1943年生于辽宁抚顺,原名张其华,是一位多产而又颇为重视创作质量的诗人。他的诗集《绿世界》荣膺第四届“骏马奖”,长诗《阳关在前》获第五届“骏马奖”。《绿世界》在描绘自然美景和生态保护方面有着独到的深刻寓意。以感情细腻、想象力丰富表达了对自然对环境对社会对人生的关爱反思,体现了作者人文关怀和大善大美的艺术追求。而《阳关在前》在主题方面侧重对未来的积极憧憬和前行信念的阐释,它不仅仅是一首描摹风光的豪气万丈的边塞诗歌,更是一首表达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诗歌,同时也对人文的破坏、历史的不堪回首、人性的丑恶等问题进行鞭笞与诘问。把作品当成照映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的作家孙春平1950年生于辽宁锦州。他历时九年创作的《路劫》获得“骏马奖”。这部作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批判了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该作品行文酣畅淋漓,倾注着作者的一腔热情。作品中虽是些平凡的小人物,却又有不平凡的业迹,真实、深沉、耐咀嚼,有余味,读后有益。一经发表就获得《新华文摘》和《红旗》杂志等权威媒体的高度评价。作品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捕捉和深刻剖析,使其不仅仅是一部小说集,更是照映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以乡村题材见长的作家、剧作家林和平1952年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他的小说集《乡邻乡亲乡人》获得第五届“骏马奖”。这部作品是林和平早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作品描绘了变革中的关东农村致富与道德力量、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文明与愚昧、新风与旧俗的冲突,是一幅光怪陆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图景,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关东农村的生活气息。林和平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又涵盖了小说和电视剧剧本领域。他早期以创作小说为主,反映乡村生活的小说《乡邻乡亲乡人》,通过描绘乡村生活,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场景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受到文学界的普遍赞扬。林和平除小说集《乡邻乡亲乡人》,还有电视剧剧本《老道口》《而立之年》《牵挂》等剧作。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也进一步证明了在文学和影视两个方面的艺术成就。冒险深入无人区书写英雄之歌的作家刘国强1957年生于辽宁西丰。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罗布泊新歌》讲述了中国钾肥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作品与时代脉搏同跳,文学性、艺术性都很强,由于作者在环境描写方面独特的视角作品及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以英雄人物平凡的一生映照出不普通不平凡的一面,作品的成功让其获得了第十二届“骏马奖”。作品通过新颖别致的结构设计,全景式地展现了罗布泊钾肥行业的发展历程。刘国强为了创作出不一样的《罗布泊新歌》,曾经四闯罗布泊并冒险去了楼兰故城。罗布泊环境恶劣,他的体验让他下笔时才能够生动将在极端条件下创业的那种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忘我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追求突破与创新原则的作家王家男1962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县。他凭借短篇小说集《乡恋》获得“骏马奖”。这部作品描绘了一幅贴近生活的乡村画卷,讲述了人们在乡村背景下的爱情与亲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感。故事围绕主人公回乡探亲的经历展开,展现了他在现代生活和乡村生活之间的挣扎与思考。这种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唤起了人们对乡村宁静与美好的回忆,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反思。作品围绕主人公的归乡之路展开,在其经历城市生活的迷茫后回到故乡,感悟到宁静与自然的美好。以书写当代英雄为职责的作家周建新1963年生于辽宁兴城。他在《静静的鸭绿江》中,对鸭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边境地区的生活场景等都有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东北边境地区的独特魅力。在作品中深入挖掘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尤其是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比如服饰、习俗、语言等,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担心每篇作品写得不够好的学者型作家于晓威1970年生于辽宁宽甸,凭借小说《L形转弯》获得“骏马奖”。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显著,且在绘画上出手不凡,让读者和学术研究方面的专家都瞩目。《L形转弯》揭示了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小说通过独特的情节和机敏冷静的叙述风格,深入探讨了人性深处的欲望、情感的困境与无奈。这种对现代都市人心理状态的描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这部作品手法多样、题材开阔,风格独特。于晓威显然不满足一般求新求变,每篇小说从构思到完成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最佳表达形式,这使他的创作理论、作品结构、语言风格都不会相互重复。(赵晏彪,京味作家、社会活动家,《民族文学》原副主编。赵伯仁,青年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馆员,国际写作中心签约作家。)《广西民族报》2024年11月8日第七版
来源:广西民族报
作者:赵晏彪(满族) 赵伯仁(满族)
责编:张新怡
审核:李道芝
复审:黄浩云
监制:韦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