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祥研究延津三国文化受到上层重视

文摘   2025-01-18 18:23   河南  


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法祥同志,年逾古稀,矢志不渝,精心钻研延津三国文化,受到河南日报顶端新闻、新乡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重视。
张法祥同志根据新老延津县志的记载,苦心研读历史名著《三国志》,发现一部《三国志》,竟然五次出现“酸枣”、八次点到“延津”,另外还有“乌巢”“故市”这些延津境内的地名。一个县的地名在《三国志》里出现这么多,这么频繁,全国几千个县,唯有延津。于是,他于2002 年在《新乡五千年》一书首次发表《官渡之战与延津》一文,2003年又在河南省文史研究馆《中原文史》杂志发表七千字的同题文章。从那至今20多年来,从未间断对“延津三国文化”这一课题的学习与研究。2012年他撰写的《官渡之战在延津的相关传说》经县文广旅局推荐,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三国乌巢遗址纪念碑在僧固乡东史固村落成。2023年,他积极响应省文联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文艺活动的号召,先后在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发表《我看河南历史大事官渡之战》《读<三国志>谈体会》等系列文章20余篇,2024年8月被顶端新闻招募为“河南18地市顶端文学活动新乡市负责人”;2024年5月,中国先秦史学会、河南省历史学会、新乡学院召开第三届牧野文化学术研讨会,他撰写的《二十年锲而不舍探索路——我对延津三国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成果汇报》(约两万字)被《第三届牧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邀请他出席会议并发言;他获悉天津师范大学征集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学术论文,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先后撰写投递三篇长篇论文,不会当页标注等技术性操作,就让做扶贫驻村工作的儿子星期天回家帮忙教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11月底,他应邀赴天津师大出席了第二届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他19000多字的学术论文《官渡之战之我见》被收录《第二届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还让他在大会上发言。主持人、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地方文献研究专业组委员、湖南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彬在总结发言中评价说:“张法祥老师来自河南省延津县关工委、作家协会,他从自己的家乡入手,讨论了对官渡之战的看法。他把历史和文学,还有当下以及如何做人结合起来,这是张老师的特点。张老师还是比较执着的,对自己家乡文化的热情很高!”
   由于参会人员多,大会分“方志研究”“地方文化”和“青年论坛”三个组,前两个组每人发言10分钟,青年论坛组每人发言仅5分钟,一共81人发言。所以,能得到这样几句评价,已经是相当不易了!
   1月11日,张法祥又被评为“优秀活动组织者”赴郑州参加了“2024顶端文学创作者大会”,接受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武皓的颁奖。   

1月11日在河南省文学院顶端文学创作者大会上,张法祥(左5)获优秀活动组织者奖。

1月11日张法祥(2排右7)出席河南日报顶端文学创作者大会上的合影。

2024年5月31日张法祥(2排左9)出席中国先Qⅰn史学会、河南省历史学会等单位在新乡学院召开的第三届牧野文化学术研讨会合影。


品读延津
品天南地北延津人,读咫尺天涯延津事儿。了解延津关注延津敬请阅读延津人文电子媒体——品读延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