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故事:延津抗战史上一位奇女子和她的家人们

文摘   2025-01-16 12:36   河南  

编者按:新乡市“延麦食品杯”延津故事,评选活动圆满落幕。为让更多人通过延津人文故事,了解延津,爱上延津,来到延津,进而助力延津经济文化繁荣和乡村振兴。评选组委会将通过《品读延津》微信公众平台和今日头条号《头条独家》陆续将获奖作品推介给大家。

文/张振之

在延津,特别是魏邱、胙城一带,抗日英雄“贾子和”的尊姓大名如雷贯耳,人们大都会说出“贾子和打魏邱――不拉倒”的歇后语,而贾子和夫人的事迹鲜为人知。

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贾子和的夫人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女人,她虽然籍籍无名,但从贾子和叱咤风云的往事里和轰轰烈烈的抗日事迹里,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贾夫人为大义为国家为百姓而奔走的勇毅形象,她以自己的担当和聪慧书写了延津抗战时期的传奇,堪称奇女子。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延津县城沦陷,国民党县政府解体,延津农村盗匪四起,民不聊生。1939年至1949年11年,日本鬼子、日伪、顽杂长期肆虐延津,延津人民多磨难。相关资料考证,日本侵略者共投弹66枚,烧房3780间,杀害无辜百姓2061人,伤残729人,被迫逃亡22155人,征粮2080万公斤,征税11.5亿元(法币),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多次抢掠清剿,征粮派款、杀害革命干部、战士和农民,手段极为残忍,罄竹难书!

   为了保家自卫,地方武装“民众自卫团”应运而生。从1941年起,全县先后共组织建立4个民众自卫团。其中以贾子和为团长的“贾团”发展势头迅猛,由初建时常备队员只有二、三十人增至300余人,预备队员达七八千人,团部设于胙城华严寺,名声显赫,影响日大,以胙城为基点,辖小庄、董固、野厂、班枣、魏邱等60余个村庄,势力最强。

团长贾子和,胙城乡王堤人,1903年出生,出身大户人家,有文化,而且尚义好客,宽厚仁慈,乐善好施,乡邻有难相求,必慷慨解囊。其夫人和他同乡邻村,是小庄村人,出自书香门第,上过女子师范,虽比贾子和小了二十来岁,可还是丈夫的贤内助,人称“贾夫人”。

实际上,贾团的发展壮大,贾夫人没少吹“枕边风”:天下大乱,一个人再有能耐,也难以自保,人多力量大,尚能保护咱这一方平安......

贾子和对夫人的话还是放在心上的,毕竟他失去第一个老婆,有着刻骨切肤之痛;毕竟自己向现任老婆的哥哥保证过:兄弟,你只要一直跟着我干,我是不会亏待你的,你保的媒,我一定会保护好咱妹子不受任何人的欺负。

梁启超说过,“妇女的光芒可以照亮世界,只要她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自由。”弗朗茨·冯·普朗肯斯贝格也说过,“妇女的力量远超过她们自己所认知的,她们拥有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

当然,贾团也不负众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歼敌数千人,缴获各种武器八千多件,为延津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贾夫人参与协助,筹谋划策,可圈可点的就有两件大事。

急中生智掩护陈毅夫人

1943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由贾团副官孙英(真实身份是八路军地下党)介绍,贾子和家来了八路军文工团的三位女同志,其中叫张茜的是陈毅的夫人。贾子和秘密地把她们安排在自家堂屋的二楼,起居由贾夫人亲自照料。三位女同志整天在楼上编草帽、打草鞋,很少下楼,一住就是十多天。

一天下午,贾夫人上楼送开水,张茜忙起身接水壶,忽然从手拿的小本子里掉出半张纸片,贾夫人拾起一看,是一首短诗,张茜说,“我们在试着给这首诗起个调唱成歌儿呢,你看这诗写得好么?”贾夫人一字一顿地读了起来:

再过旧黄河

故道黄河千里沙,旅途投宿二三家。

黄昏细雨人不寐,夤夜隔窗数雪花。

(1943年12月过延津)

读罢,贾夫人说,“写得太好了,谁写的?”

那两位女同志说,“还能是谁写的?她最亲的人呗!这才走了几天,就想了!”张茜瞬间涨红了脸,急得上去就挠她们的胳佬肢儿,她们笑成了一团,末了,便放声唱起了八路军军歌。

“什么人在楼上?”几个团兵从楼下经过,厉声问道。

“是我几个表妹。”贾夫人随机应变。

团兵们虽然没再说什么就走了,但贾夫人心里特别着急,想着下一步怎么办。很快到了做晚饭的时候,正好孙英来了,贾夫人赶紧把此事告诉了他,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他作为地下党的警觉。于是,孙英和贾子和连夜把3位女同志转移到了苏班枣村。苏班枣村距离原屯也就十里多地,当时的原屯已由敌占区变成了游击区,是十月份刚成立的延浚汲淇四县边区抗日行政办事处所在地,相对安全。而王堤距离原屯三十多里地,人员复杂,斗争形势严峻。

果不出所料,第二天,天还没亮,贾子和夫妇就被一阵粗野的敲门声惊醒。一群日本便衣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堵住了大门。

好几个日军、伪军闯进堂屋,直接上了二楼,搜查一阵子,没什发现什么,日军鬼子队长便怒声喝道:“楼上黑三七哪里去了?”黑三七乃当时的土匪,日本鬼子误认为我军的三位女同志是土匪。

“太君的,不是,她们是我妻子的几个表妹。”贾子和答道。

“黑三七,坏了,坏了的,你的,要多加小心!”鬼子队长态度缓和起来,说完便带着部队走了。

三天之后,孙英又将张茜等三位同志护送到余庄,与奔赴延安的其他八路军会合。

解放后的一天,开国元帅陈毅的夫人张茜和两个警卫闲谈,得知其中一个是延津县苏班枣村人的,便颇有兴趣地说:“抗战时期,我还到过你们延津的小李街(小李街是苏班枣村过去的名字)呢!”

一条歇后语的背后, 优雅女子谁人知

1944年9月,由土匪王森带着的八支队(国民党第一战区“河北挺进军第八支队”简称)到贾团地盘魏邱一带催粮要款。

此时的贾子和已伏击土匪闫希孟并把他赶出延津,又打了几个大胜仗,对于八支队在自己地盘上横行霸道实在容忍不下,对于老奸巨猾的惯匪王森恨之入骨,于是铤而走险,作出攻打魏邱的决策。

已成为贾团的参谋的孙英分析形势,劝贾子和不要硬打,要避其锐气,待机行事。回到家中,贾夫人劝阻道:“你想立功加入共产党八路军共同抗日,心情我能理解,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凡事要沉得住气,小不忍则乱大谋,欲速则不达。”

贾子和答道:“这我知道,可我实在等不及了,四县边工委、七县办事处、新四路军领导常和我整夜整夜地谈,我不表现一番,怎么能上进呢!再说了,不试一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你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上一次打闫匪,我只带了几十个人30多支枪,不也打得漂亮么?边工委老李(李先贤)都说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看王匪无非也是个纸老虎,样子看起来凶罢了。”

“你还是要谨慎一些吧,去年春上打八支队魏邱张(张继昆,亦叫张昆峰,投靠日伪)部,不是被人家打退了吗?”

“别提那次,一提我就来气,张子亨、李立三那俩货说得好听,说是“民众自卫团”,关键时候掉链子,居然怂了,也不配合我,致使我团失利,这次我也不要他们配合了。”

贾夫人还要说什么,贾子做了一个打住的手势:“你就不用管了,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看我这次要给边工委一个大见面礼。”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天刚行动时雾并不大,后来越来越大,结果贾团遭到惨败,被打得七零八落。

贾子和想到自己好大喜功,心里非常懊恼,又顾虑此次战败,边工委还有八路军领导会不会因此重新审视自己,更有甚者会不会失去投靠的大好良机......

此时散兵们纷纷问贾子和怎么办,于是有着难言之隐的他只能回答三个字:“不拉倒!”

   又有人问,他也只能回答:“反正不跟他拉倒!”

   有人琢磨这句话没底气,没把握:“不拉倒”,又能怎么着,最后不还得拉倒;“不拉倒”,怎样才能“不拉倒”呢?

后来,贾子和这句话成了歇后语——“贾子和打魏邱——不拉倒!”人们闲谈时提到这条歇后语,往往都会面带微笑,既表现了对贾子和的赞许,又体现了对贾子和的戏谑。

世人只当玩笑话,难言之隐谁人知?

实际上,贾子和的顾虑是多余的,共产党人的格局是阔大的,孙英同志指出率团起义是正确选择,也是唯一出路!贾夫人也从旁推波助澜。

紧接着,10月7日,贾子和率团在滑县黄塔宣布起义,冀鲁豫四分区为此召开欢庆大会。将该团命名为延津县抗日自卫团,建制不变。贾团起义后,在中共冀鲁豫四地委和第四军分区的直接领导下,与中共四县边抗日游击大队并肩作战,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扩大了游击区,也使原来的班枣、马庄、原屯一带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胙城一带由游击区变成了根据地。

1947年10月,贾子和抗日自卫团改编为刘邓大军独立二旅四分区十四团,配合兄弟部队攻克长垣之后,随刘邓大军南下,后又转战山西等地。贾子和不忘“不拉倒”的初心,不仅为当年惨遭杀害的乡亲们报了仇,更重要的是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弱肩成山,重文化育栋梁

新中国成立后,贾夫人随贾子和一起投入到国家建设的洪流中去,贾子和一度被聘请为公安厅东方酱菜园公司经理,后担任县文化馆馆长、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等职务。然而,文革开始后,贾子和被关进牛棚,贾夫人和五个孩子被赶回农村老家,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压力山大,扛在一个弱女子的肩膀上。孩子们相继辍学,大儿子贾文喜当时才16岁,本该读高中乃至大学,但看到母亲累死累活,省吃俭用,两个弟弟两个妹妹都还小,便放弃了求学的机会。贾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劝孩子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读书,要重视文化重视学习。贾文喜心思缜密,敏感多愁,全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不管是当泥瓦匠、还是当掏粪工,一有时间就捧着书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文革结束后,贾子和的冤案得以平反,其子贾文喜已长大成人走上了工作岗位,虽遭丧父之痛,依然踔厉奋发,因为母亲也是一座大山,是他坚实的精神力量。通过自学,他获得了西北新闻学院新闻系的大专学历,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中国企业报》“中央电视台”等知名报刊、电台上发表了许多新闻、艺术稿件和摄影作品,业余时间还撰写拍摄了《悠悠故道情》《小城春秋》《往事如烟》《多彩世界》《贾子和先生轶事》(与人合著)等多部著作,并成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先后担任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县文联主席等职,成为百度百科人物。

当然,这都是令贾夫人引以为豪的,也是贾夫人相夫教子最好的福报。贾夫人的二子、三子或在文化部门工作,或从事着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没有两把刷子没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能胜任工作吗?他们不都是在父母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浸润中最终成为国家有人才的吗?

贾夫人,怎么去形容呢?她的孙女如是说,“我奶奶唇红齿白,慈眉善目,面容姣好,头发乌黑油亮,在脑后挽个发髻,衣服总是斜襟的玉白色的,领口的扣总是工工整整系得严严实实,夏天也不例外,就这也露出一大截雪白的脖颈,没裏过脚,穿37码的鞋子,说起话来柔声细语,一看就是大家闺秀......

后来,爷爷偏瘫了,听我妈说,他个子高大,有一米九左右,可能是因为有病,理了个光头,而且脾气不好,经常拿拐杖打奶奶,当时,奶奶才三十多岁,可奶奶还是整天忙前忙后的尽心待候......

我奶奶是我最近距离接触过的优雅女子,她真的仿佛一株幽香的兰花。”

编剧徐静蕾说,女人不是应该和男人平起平坐,而是应该站在他们的前面,引领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贾夫人,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一个奇女子!值得人们去探寻,去追忆,去敬仰。

(诚挚地向提供资料的贾家后人致谢!)

作者简介:张振之,网名香路幽远,延津一中语文教师,延津县作家协会理事,新乡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太一文学院签约作家。诗文有300多篇发表于报刊,多篇入选作品集,多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其中,《这一年,我的爱都是为你准备的》一文在“2020年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中获得散文组二等奖,《家乡深处的花生》一文在“双桥杯”豫见文学·老家河南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曾主编《延津诗歌》,现兼任纸刊《百度名家典藏》特聘责任编辑。著有《香路幽远》文集。


品读延津
品天南地北延津人,读咫尺天涯延津事儿。了解延津关注延津敬请阅读延津人文电子媒体——品读延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