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薛龙春 | 碑帖之间存在的鸿沟,为何难以融合?
文化
2024-11-01 06:14
江苏
薛龙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史系主任,艺术史研究所所长。近十年内曾先后在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等机构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明清书法篆刻史、尺牍文献与金石文化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故宫学术季刊》《清华学报》《文艺研究》《文献》等杂志,主要著作有《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古欢:黄易与乾嘉金石时尚》(三联书店,2019)、《王铎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20)、
《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
(三联书店,2021)等。曾为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策划“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等展览并主编同名图录。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4年9月,薛龙春以《二王以外:清代碑学的历史思考》等获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研究方向金奖。
碑帖之间存在的鸿沟,为何难以融合
薛龙春
我对书法史研究的兴趣,首先来自于写字。虽然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期,可临习的资源与可阅读的书籍远不如今日丰富,但我的大学老师华人德先生是一位博学而有成就的碑学书家,他的言传身教向我展示了一个我完全无知的书法世界,金石拓本、汉魏碑刻、长锋羊毫、高古稚拙,对于当时只知道颜筋柳骨的年轻学子而言,这一切陌生而新奇。
华老师的取径是碑学的路子,他擅长隶书,行书亦自汉魏碑刻化出,而不遵循传统的二王苏米的路径。在这方面,他深受顾炎武“采铜于山”治学观念的影响,以为学名家书法如同鼓铸旧钱,而学汉魏碑刻,则如同披沙拣金。在东台下放时,他的老师王能父先生曾建议他写两手字,一手是自己喜欢的汉碑,一手是人见人爱的文徵明体,但他并未接受,坚决不学唐以下的名家书法。在他的影响下,大学四年之中,我所临写的都是汉魏碑,行草基本没有学过,不会写也写不像。
明拓《张迁碑》,故宫博物院藏
明拓《曹全碑》,故宫博物院藏
明拓
《礼器碑》
,故宫博物院藏
大学毕业之后,我到了南京工作,业余虽继续临写汉魏碑,但南京的书法风气和苏州迥然不同,那里有不少擅长行草的书家,他们的书作潇洒灵动,让我很是歆慕。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对二王一脉的旨趣与用笔逐渐有了深入的理解,临写《阁帖》与唐宋名家也愈益自信。
神龙本《兰亭序》,故宫博物院藏
王羲之《初月帖》
可以说,在碑学与帖学两种取径的实践中,我都幸运地得到了最好的指导,但我同时也处于巨大的矛盾之中。碑学和帖学,不仅范本与美学趣味不同,在工具、材料与书写技巧上也截然相左。我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游戏,除了都是写字以外。一个成功的碑学书家可以一生无视二王,而一个帖学名家于篆隶完全可能是一个外行——有趣的是,他们写的字都被称为书法。
就创作活动而言,艺术家当然拥有百分百的自由,帖学也好,碑学也好,碑帖结合也好,都完全可行。但是一旦要将这些主张理论化,比如提倡帖学而否定碑学,提倡碑学而否定帖学,或是提倡碑帖结合,都会难以自洽。清代三百年中,已经出现了众多碑学名家,认为粗率的造像题记不可取法的陈词滥调,早已为人摈弃;碑学书派认为,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大坏,但自从有了摄影制版技术,不仅善本法帖易得,前人墨迹也化身千万,其立论的基础也不复存在;而碑帖结合始终都是援碑入帖,不闻援帖入碑,因此这种结合仍是碑学,碑帖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难以真正融合。
郑簠《隶书杨巨源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邓石如《隶书对联》,上海博物馆藏
赵之谦《临祀三公山碑轴》,故宫博物院藏
就范本而言,碑学与帖学所崇尚的分别是铭石体与手写体。这里所说的铭石体,又特指唐以前镌铸的铭文,在唐代以前,字体仍处演变之中,演变未终结所带来的“新理异态”是碑学审美的核心之一。为了表现这种新理异态,清代书家在不断探索中揣摩、整理出一套中锋、 藏锋、中实、迟涩的书写技巧,而新技巧的运用又藉生宣与长锋羊毫而如虎添翼。但这套技巧,与帖学的一拓直下、发而中节、八面出锋、钩锁连环风马牛不相及。在20世纪以来发现的古物中,并非没有唐以前的手写体,如战国简牍、汉代简帛、六朝写经等,大多用笔迅疾连贯,点画狼藉,二王笔法呼之欲出。碑学取法二王以上,其意图之一正是追溯其笔法的源头,但当这个源头清晰再现的时候,碑学家却不置一词,他们甚至在临写简牍时,主张以碑学的用笔方法对之加以改造。也就是说,因为一种新的审美与技巧的成熟,碑学回避了其最初溯源笔法的意图,而将这种带有“返祖”性质的审美与技巧视为“历史的真实”,并认为比帖学更具合法性。事实上,在清代碑学的推进过程中,即使是一些传统的帖学家,其工具、技巧也多少打上碑学的烙印,而与明以前书家的实践有着明显的区别,最典型的体现,是羊毫的广泛使用与提按笔法的流行。
包山楚简
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木简
可见,碑学不再如此前屡屡发生的复古运动,意在调整传统帖学,并延展出传统的新脉络。它是反帖学传统的。正因为如此,正统之争在晚清民国之后愈演愈烈,直到今天它仍是一个无解的话题。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无解而对这一重大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沿袭碑帖之争的习惯论述。倘若我们将目光转向碑学的历史形成,借助于文献与图像资料,梳理脉络,廓清误解,聚焦困境,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也会引发更多的思考:原本只是字体与使用场合的差异,如何酿成了审美的对立和实现技巧的判若江河?
碑学给我带来的思考,源于书法实践中的困惑。我常常会想,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研究者会不会有我同样的困惑,尤其在艺术史研究的社会史转向与文化转向之后?因为研究范式的转换,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不断为文化意义所取代,在品质的分野被打破之后,艺术史的研究重心必然不再是艺术品的美学意义,而转向艺术的生产、消费、功能及其文化意义,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史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的对话,并促进艺术史研究日渐成为显学。
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转向中,理论成为研究者的救命稻草,“艺术”这个价值主体却越来越被边缘化,研究者对艺术形式的感知力、对品位优劣的判断力急遽下降。有人甚至扬言抛弃传统研究中的“鉴定学”,认为鉴定的结论不过是一种建构而非历史事实,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力不能逮的一种托词。艺术史不是哲学与社会学,艺术史也不是思想史,深入到历史情境之中来解释复杂的艺术现象与艺术品,仍是这个学科最为核心的任务。就书法而言,判断一件作品所使用的毛笔与纸张的性能,分析书写过程以明了其运动的节奏、笔法的特点,乃至墨色的层次,并准确揭示其形式传统与象征意义,这些技巧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这些也可以说是书法史研究“自己的方法”。如白谦慎在《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一书中,提出“不规整有意趣”“无古无今”等重要的概念,与他对进入楷书系统之后大量素人之书的形式特征的观察有关,在这样的基础上,他才能够发问:为什么我们将古人奉若神明,却对当代同样性质的书写不闻不问?这本书所展现的文化反思的力度,正建立于作者对于书写趣味与技巧所形成的错位的深刻认知之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有成就的书法史学者往往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与鉴赏眼光,像傅申、曹宝麟、朱关田、丛文俊、刘涛、华人德、黄惇、白谦慎、刘恒等人,原本都不是学艺术史的,都因爱好写字而兼善研究。但随着高校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分离,书法史研究主体的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受西方艺术史研究范式转换的影响,很多年轻学子热衷于理论、方法与跨学科的对话,而不暇训练自己的手眼,让自己首先成为艺术的内行。换言之,一个对艺术有着相似赏鉴经验的学术共同体的缺席,将成为这个领域的常态。但是,仅有理论的关怀,我们的解释力真的能够获得提升吗?起码我是怀疑的。
点亮“在看”和“赞”,让更多人看到
大家都在看
评论全开,请发表你的观点!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NjU2MTc4Ng==&mid=2247723964&idx=2&sn=996daa573759d14b656f9b1f05f9d9de
王氏书画家园
一个专门分享书画教程的学习平台!点关注,不迷路。V:18252015220
最新文章
这5种书法作品,恰是最招评委反感的
钟繇小楷超清放大,原来这就是魏晋风度!
白蕉|三百年来一复翁
“超越古人”——审美与话语权博弈
钱锺书晚年忆胡适
纪录片 |《书简阅中国》(全六集)
美女韦斯琴20岁入书协,40岁成理事,书法有格调、有情调。
纪录片 |《敦煌伎乐天》(全八集)
安徽省书协换届,新当选主席李明作品欣赏
看孙晓云临《圣教序》与原帖对比,从中体会临摹什么才是最好的自己
拒娶宋美龄、给青年毛泽东送匾额,这位楷书大家着实令人敬佩!
赵孟頫的赝品都能被拍到2.67亿!真品呢(附图)
白砥夫人、书协副主席金琤教授书法欣赏!
董宇辉直播“题字”,这明显带有“老干部体”特征啊!
中国11位外交部长书法,其中一位小楷了得!
王火:亲临杜月笙60岁寿庆
赵朴初先生的大气与小气
大师就是大师丨西泠印社7位社长作品欣赏
八届中书协有16位女性理事,谁的书法更有特点呢
白砥 | 探索的愉悦与愉悦的探索
梁启超的篆隶书情结
纪录片 |《颜真卿》(全五集)
陈忠康 | 清代民国诸家书法简论
关晓彤书法北京入展,水平如何?
颜体写到这等水平,当今书坛能有几人?
林散之70岁时临写《张迁碑》,这才叫临帖!
用错繁体字,书法写得再好都可能遭人笑话
王 玺|激扬文字——全国80后六人书法批评展
王树成|激扬文字——全国80后六人书法批评展
郭沫若 |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徐渭 | 悬崖边缘的狂舞
刘彦湖|书法不等于写字
中国书法最美的字——建议收藏
金文——研习书法艺术的“龙门”
高 清 |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入展作品
第1—8届书法兰亭奖获奖者作品专辑(高清)
中协主席孙晓云行书《中国赋》,晋唐神韵,自成一体!
全国第五届草书展大草作品选刊!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作品专辑
徐邦达北京访谈录(多少不为人知的往事)
走近名家 | 张建会
疏宕天成 | 李双阳隶书作品专辑
最新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获奖作品,不服不行!
“翰墨铸魂”——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成立二十周年书法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首届“逸庐奖”全国草书作品展获奖作品展示(高清)
重磅!“驭汉——李守银书法汇报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幕
94年的小伙连入全国展:钟情“米襄阳”!
于右任榜书匾额
当智永《千字文》遇上写经体
郑孝胥 临帖作品专辑(高清大图)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