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团队合作揭示浅海贻贝在深海极端环境的早期适应机制!

学术   2025-01-30 22:49   山东  

浅海贻贝在深海环境暴露下的快速适应机制。刘阳制图



1月27日,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获悉,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浅海贻贝放置于1119米深处的南海Site-F冷泉,并原位固定采样,解析了浅海贻贝在深海环境中的转录组和微生物组变化。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通讯-生物》。
在本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借助潜水器和自主研发的原位固定装置,开展了样品的原位实验、采集与固定,最大程度确保了浅海贻贝适应深海环境过程中宿主及环境微生物数据的真实性。
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研究人员系统解析了贻贝的深海环境适应策略。他们发现,浅海贻贝进化保守基因的表达谱在10天内逐步从浅海表达模式转变为深海表达模式,呈现出深海贻贝的基因表达特征。这种快速适应主要与应激反应、免疫防御、稳态维持等机制密切相关,尤其体现在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显著调控变化上。
此外,浅海贻贝鳃组织的宏基因组数据表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适应深海环境的过程中也逐渐向深海近缘种的结构趋同。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深海贻贝的天然特异性共生菌——甲烷氧化菌,逐步在浅海贻贝的鳃组织中富集。同时,参与免疫识别和内吞作用的宿主基因表达模式与甲烷氧化菌的丰度高度相关。
这项研究为深入理解生物在深海环境中的早期适应机制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研究揭示了进化保守基因与微生物群落变化在适应极端环境中的协同作用,并为阐明宿主-环境微生物共生关系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宋迎迎 原题:研究团队合作揭示浅海贻贝在深海极端环境的早期适应机制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中国沿海的赤潮生物》正式出版!

《基于微纳传感器的海洋生物毒素检测技术》正式出版!

多位院士(张偲、周成虎、蒋兴伟)作序!杜岩、唐世林、冯洋等专著《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环境科学观测与应用》正式出版!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全25册】出版!

刘勇,李爱军,李华军著《波浪对海洋结构物作用的解析研究》正式出版!

征稿!《安全与环境学报》“面向海洋强国建设的海事安全与环境”专题

《近海海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正式出版!

陈大可院士荐书!唐佑民研究员团队:集合滤波数据同化方法及其应用

《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丛书》正式出版!
《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报告》正式出版!
吴立新院士等: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关键领域、总体思路及资助布局主要问题
“现代水声技术与应用丛书”正式出版!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正式出版
《海洋牧场概论》正式出版!
戴民汉、周忠和院士重磅推荐!国内首套极地海洋科考绘本出版!
《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和《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出版发行!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探知海洋 ;拓展海洋知识视野,引领海洋科研前沿;与您分享海洋知识圈,打造海洋知识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