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 | 杜怡萱
责编 | 芥末
“九几年的时候,我们眼睛不好,在农村,哪有什么机会出来。”唐师傅坐在自家推拿店中的按摩椅上,娓娓讲述着那陈年旧事,“当年幼儿园老师推荐我从浦南农村到上海唯一的一所盲童学校上学,我才有幸成为当时整个浦南最先走出农村的盲人群体中的一员。”
视障人士唐师傅目前在松江独自经营着一家盲人推拿店。店中只有唐师傅一名按摩师,他的妻子有时会帮助他一起经营店铺。
走访过程中拍摄
“按摩店一开始是我们一帮子按摩师合伙开的,做了一两年,没什么生意,大家就放弃了,我没放弃,一直做了下去。”唐师傅是率先从农村进入城市学习手艺的盲人之一,这条外人看来十分“保险”的路,他却走得不那么顺利,“2015年以前,上海市是有开按摩店的限制规定的。2015年以后,按摩行业全部放开了,政府不限制按摩店的规模和人员资格,很多外省市的人以及很多小门面都来参与竞争。”有部分推拿店打着“盲人推拿”的旗号,实际上从店长到按摩师都是视力正常的普通人。这部分健全人参与盲人按摩的竞争,对盲人按摩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回首上世纪90年代,盲人按摩曾经是许多人工作后消除疲惫的首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盲人按摩是技术与态度的保证。而近几年来,除去行业中的竞争压力,大众对于盲人按摩的态度也渐趋冷淡。
“盲人按摩如今这个状况,不怪按摩师傅,主要是外界变化。”一位盲人按摩培训学校的老师这般总结道。他认为,现今盲人按摩店客流稀少的一大原因在于“盲人按摩行业没有足够的曝光”。
如今,互联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信息流中,却少有盲人按摩店家的身影。某消费点评软件的“按摩/足疗”排行榜上,前二十名几乎被业务广泛、装修精致的综合型会馆占据,而盲人按摩店在数据算法的推送中却近乎隐形。
图源 某消费点评软件页面截图
这说明,盲人按摩店面在大规模商业化的背景下缺少吸引力和竞争力。 “我们主要依靠的是回头客。前些年按摩店生意还好,这几年又因为疫情差了不少,很多把美发、美容或者洗脚与按摩结合的店家规模起来之后,客人就更少了。”唐师傅如是说到。相比于其他装修精美、规模庞大的“一体式”按摩店,盲人按摩师傅的店面在对比下总是看着又小又旧,给人以不够正规或者不够卫生等的印象,多数客人自然是将装潢豪华,能够提供更高档服务的按摩店放在了首选。
图源 网络 上为盲人按摩店面 下为综合服务型按摩店面
由于感知世界的方式与普通人有所不同,视障人士自主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受到一定局限,因而外界的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要谈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回顾他们所接受的教育。
据业内人士了解,绝大多数视障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会选择就读职业中专,只有极少部分能够进入普通高中。甚至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在完成义务教育前就直接入读中专,而这些学校传授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推拿技术。这些视障学生毕业后,大多就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盲人按摩店,施展他们所学的技艺。
那么,就读职业中专,学习推拿技术就是盲人唯一的教育渠道吗?盲人难道不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更加多彩的人生吗?
近年来多次被报道的盲人高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然而,这条路,却更加不容乐观。
图源 网络 盲文阅读
2021年,我国视障人群总数已经超过1700万,而全国117个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的在校生共有11847人,其中盲人约有1761人,而决定参加高考的盲人考生,仅有11人。
自2014年高考首次使用盲文试卷以来,今年已经是盲人考生获得高考入场券的第十年,但这十年来,每年参加盲人高考的报名人数始终只有5到10人。2021年,有11名盲人考生报名高考,截至目前仍是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届。
即使中国高考在向人性化的方向不断迈步,但盲人与健全人之间始终存在难以跨越的教育鸿沟。
一方面,盲人考生为了参加高考,需要跨过比健全人高得多的门槛,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图形、文字与盲文的转换,还要具有更强的耐力。就以高考语文试卷为例,考试答题时间延长了40分钟,而与之相对的是长达25页的盲文试卷,这对考生的耐心和毅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类似的还如雅思中的盲人专用试卷,试卷页数惊人地达到近百页。此外,盲人学习的成本要远超非视障者。一张A3的盲文书写纸的印刷成本约为1.5元,所以同样一本书籍,买盲文图书的花销相当于普通图书15-20倍。那么会有人问,使用听书功能学习能否帮助盲人脱离上述困境呢?这当然是知识输入的一种途径,然而文本材料关乎知识的整理、记忆、查阅等各个方面,因此走应试道路,单纯凭借听觉几乎不可能。
另一方面,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招录盲人考生的大学寥寥无几,即使盲人考生的分数已经超过录取分数线,绝大部分学校仍然会以“不具备条件提供便利”的理由拒绝考生报考。
但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模式开创了盲人高考的新形态。上海教委为视障考生单独命题,考试内容与难度对标上海市盲童学校的课程。若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则有资格就读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对盲人群体教育现状的一大突破,但考虑到盲人高考的现状,盲人教育问题仍然是道阻且长。
唐师傅在谈到年轻盲人的就业问题时说到,现在盲校毕业的大学生们很多都不做按摩了,他们有在社区医院做材料统计的,有做无障碍电影配音的,也有做钢琴调音师的,就业路径开始变得多元。
“现在有培训1000个盲人做钢琴调音师的项目,我估计很难成功。首先,调音师要具备高门槛的能力,其次,没有市场条件,他们很难生存下去。”关于这些盲人群体中新兴职业的前景,唐师傅仍不觉得乐观:“再者,如果你要允许一个盲人进你家里调音,信任度有多少?”
201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听见:陈燕的调律人生》。在书中,陈燕分享了她在执业过程中遇到过的“不信任”。
图源 网络 盲人钢琴调音师陈燕
她曾经遇到过一个顾客打来电话,点名让陈燕调音。陈燕摸过琴弦后断定,那是一把十几年的旧琴,并告诉顾客如果一下子调到标准音,会导致断弦或开胶开裂,必须循序渐进。当陈燕给顾客打电话预约调琴时间时,顾客却说琴已经调完了。
陈燕感到有些抱歉,说:“对不起,让您等着急了吧?”
顾客却说:“我不着急,但我送你一句话,作为盲人,你们生存本来就很困难了,希望你以后做人要诚实。”
原来,是顾客认为陈燕不会调琴,假借托辞拖延调琴的时间。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陈燕的师弟师妹也同样遭遇过这种“信任危机”。陈燕的师妹因说明顾客的钢琴维修起来比较复杂,加收二十块钱且多次调音,被顾客指责“年纪轻轻的,说话不诚实!”。陈燕的师弟某次去一个偏僻的地方调琴,找了一个半小时才找到顾客的家门,而顾客开门一看是个盲人,直接要求公司换一个“看得见的人”来调琴,理由是不相信一个盲人能调琴。
事实上,全国各地正规的盲人调音师都已经过专业培训,且同非视障者一样,需要考出钢琴调律师职业资格证书才可上岗。近年来,更是陆陆续续有省份注意到盲人在听感上的优势,残联主办开展了更多盲人钢琴调律师培训班——这证实盲人调律不光具有可行性,更有普适性。
“你,真的行吗?”盲人群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常常因专业性受到质疑。而现实状况是,很多情况下,盲人与非视障人群进入某些专业岗位的门槛并无不同,并不能被证明他们在专业能力上有显著差别。
我们高兴地发现,通过自身的努力,一些盲人朋友的名字已被大众所知,比如:全国首位盲人化妆师肖佳、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首位盲人模特王蕾蕾,他们的经历成为互联网上流传的佳话。
图源 网络 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
尽管盲人的世界没有色彩,但这不能阻碍他们学会绘制色彩;尽管盲人的世界缺少视觉,但他们可以用更铿锵的声音构筑自己的看法与价值;尽管盲人的世界看不到前方的路,但他们却能靠着经验与信念在T台上走出最自信的步伐。
然而,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盲人群体中的大多数总还是显得有些吃力。采访结束后,我们希望与唐师傅合影留念。唐师傅一听,喊来妻子帮忙操作手机,因为他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照相功能。所谓“智能”,对视障群体而言,却可能成为无法驾驭的困扰。
失明者依然在等,等一个教育与就业的黎明;依然在追,追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的风云。
▼往期精彩回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