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重返古刹,缱绻焚香——成都文殊记忆

教育   其他   2024-03-28 22:57   上海  
作者|武千浔
编辑|王柯予
排版|范歆笛
责编|芥末




老成都人一定对人民中路上那座丝丝入扣、精雕细琢的文殊坊有极深的印象。穿过牌坊,左边是文殊院的外围红墙,右边则是川西平原古建风格的矮房,贩卖成都小吃、饮和文玩。





文殊院,又名“空林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



早在三国时期,佛教就已经流传入四川地区,形成本地较有特色的佛教文化传统。成都作为省会,自然养育了一众净手焚香的佛教信徒,而位于一环路以内的文殊院在其中的作用便不言而喻。文殊院不仅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更因其静谧雅致、闹中取静成为成都人的心灵庇护所。围炉煮茶、打扑克、摆龙门阵,成都慢文化也因此在文殊院生根发芽。



作为成都有代表性的糕点铺,文殊院外的闻酥园可算家喻户晓。薄如蝉翼的千层酥、蓬松酥软的拿破仑、弹牙馅满的爆浆麻薯……闻酥园的门口总是排起长龙。小时候听说妈妈要去文殊院上香,心里便暗自确认“今天能吃到闻酥园的点心了”。由于种类丰富、价格亲民,妈妈总会拎着两大塑料袋点心回家,小孩们便一拥而上,一口一个泡芙,奶油和笑容挤满了脸颊。


图源  微信公众号“王小妖要戒肉”



文殊院的“灵”似乎是全成都市民的共识。每逢大年初一,我家都有早上去点灯烧香的习惯。高中时期我就读于树德中学,距离文殊院仅要骑车二十分钟的距离。学业繁忙、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常和我的朋友Katherine去文殊院静心。我们不拜,只“逛”,从前殿走到后殿,偶尔在古木下滞留,抬眼看信男善女焚香膜拜,香炉里的供香就这样弥漫直上,消失在天青色里。院内有小湖,岸边爬满晒太阳的乌龟,苍郁的古树上能瞥见松鼠。最多的还是猫,它们有的在停车场里找一个休息处,有的就在院内散步,步伐也有几分禅意。



2023年末Katherine从香港来上海找我,提及逛寺庙此事,她摇摇头说再无文殊院的那种感觉了。那个寒假,一回成都我就重返文殊院,也邀约Katherie同去文殊院。是哪种感觉呢?




我们漫步。从文殊坊的牌子进入,走过厚重的红墙砖石,看举起单反拍摄石雕的行客,看身着婚服珠联璧合的新婚情侣,看门外蹲坐卖茉莉花手串的老妪;走正门进入,依然是赠香敬茶,一殿接着一殿,青烟还是青烟。一切的温度、声音、气味、所见,都是独属于成都人个体记忆里的一段。我们依旧欢喜。










近年来随着国潮的流行与传统文化的再起,文殊院是“新”与“旧”的共存。斋饭日增,走上大众点评小红书;抄经成为年轻人追随的静心形式;书画展、国潮设计展陆续开放吸引路人;“十八籽”手串成为文玩界新宠。扣齿演音间,文殊院的存在为日渐发展的成都找到了一条隽永的突围之路。文化需要发展、现实需要反戈。棋盘中的人暂时脱离职场与生活的压力,来到文殊院,脱俗于水泥森林,缱绻于理想光晕。文殊是我的记忆,也是成都人的日常,更是年轻人的选择。我们不执拗于某种评价标准的论证,只知对理想愿景的虔诚,在当代社会能找到一处喘息的裂口。




2024年初,成都小雪,文殊院的钟声响了一百零八下,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能听见。我便决定,每年都重返这座古刹,就像候鸟回到远方的古木。

往期精彩回顾



-END-

华政新视传媒
华东政法大学卓越人才培训基地实践教学成果。 一篇报道,一个故事, 一帧视频,一张图片, 它都努力用客观与理性的生命力告诉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