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处方指南(第二版)

文摘   健康   2024-07-01 17:26   湖北  

警告

本专栏提供的健康和医学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可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我们不对本专栏内容的使用或误用承担责任。


序言(点击阅读)


引言

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抗抑郁药;对轻度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也可以作为抗抑郁药的替代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如迷走神经刺激术、经颅磁刺激等)也已问世,但仍具有试验性质,尚没有被广泛应用。下面介绍开药的基本原则。


抑郁症用药基本原则

  • 与患者讨论药物的选择,以及其他非药物治疗的可用性和可行性。

  • 与患者讨论可能的结局,如抑郁症状需要经过几个星期才能逐步缓解。

  • 给予可能有效的抗抑郁药剂量(必要时逐渐加量)。

  • 对于单次发作,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至少6~9个月(多次发作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 抗抑郁药需缓慢停药

  • 要告知患者停药症状的风险和性质

  • 对于轻度抑郁症,并不推荐抗抑郁药作为一线治疗。对这类患者,最好选择积极监测、认知行为治疗或者锻炼。

  • 抗抑郁药可用于中、重度抑郁症和恶劣心境。

  • 若有必要使用抗抑郁药,建议使用SSRIs。

  • 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推荐的策略包括使用锂盐或抗精神病药作为增效剂,或者合用第二种抗抑郁药(参见“难治性抑郁”一节)。

  • 既往已经有2次抑郁发作,并存在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要治疗至少2年。

  • 电休克(ECT)已被证明对严重和难治性抑郁症有效。


抗抑郁药概述 

疗效

抗抑郁药物主要应用于中至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普遍观点是,病情越严重,这类药物所能带来的改善效果就越显著。
对于轻度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则显得较为有限,与安慰剂相比,其优势并不明显。
对于那些长期感到情绪低落,但并未达到典型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抗抑郁药物可能仍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不过,其确切的疗效持续时间目前尚无定论。
对于大多数仅表现出轻微症状的患者而言,并不建议使用抗抑郁药物。这是因为,考虑到药物可能带来的潜在副作用,其风险可能超过了其可能带来的微小益处。


起效时间

普遍观念认为,抗抑郁药物的疗效通常需要2至4周的时间才能显现,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展现遵循一种特定的模式:在治疗的前1至2周内,患者的状态改善最为迅速,而在4至6周期间,改善的速度则相对缓慢。
在统计效力强的荟萃分析中,抗抑郁药物起效为1周,若治疗的患者数量大并使用详细的量表记录,1周就能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抗抑郁作用,在仅采用简单观察法的临床实践中,通常需要两周才能看到抗抑郁作用。
当抗抑郁药物治疗3至4周后,如果患者仍未观察到明显的病情改善,那么,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抗抑郁药物就成为了必要的考虑。然而,在此之前,准确识别并评估药物治疗初期的疗效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可能会相对较长。对于那些最终能够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而言,通常在治疗进行到第3周时,他们就应该开始感受到至少一定程度的病情改善。因此,如果到了这个时间点,患者完全未察觉到任何病情改善的迹象,这可能意味着当前的药物剂量对患者可能永远都不会产生显著效果。相反,如果在治疗的第3周,患者出现了轻微的病情改善(即虽未达到“有效”标准,但仍有所进步),则有理由相信,随着治疗的继续进行,患者最终会达到充分的疗效水平。


抗抑郁药选择和相关不良反应

SSRIs因其良好耐受性,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首选。
尽管在某些试验或分析中,某些抗抑郁药物看似更有效,但差异并非能每次得到证实,解读其效果需审慎。
各类抗抑郁药副作用多样,患者个体差异显著,选药须个性化考量。SSRIs除典型副作用外,还可能诱发性功能障碍、低钠血症及胃肠道出血。MAOIs由于与酪胺食物的潜在交互作用,可能导致高血压危象,故其应用受限。所有抗抑郁药停药时均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尤其短半衰期药物更甚,因此缓慢减量停药至关重要。


药物相互作用

当SSRIs与其他经由相同CYP途径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可能会产生显著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共用药物的血浆浓度,有时这种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此外,抗抑郁药之间的转换也需要谨慎处理,因为它们可能引发药效学相互作用。在从一种抗抑郁药转换至另一种时,临床医生必须仔细评估潜在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的减弱。这些相互作用可能源于不同抗抑郁药对CYP酶活性的抑制或诱导,或是由于药物间直接的药理学作用叠加,从而影响整体的治疗方案和患者安全性。


自杀

抗抑郁药治疗被认为增加了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出现自杀观念/行为的风险,因此,建议警告患者在治疗前几周存在这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并使其了解如何在必要时寻求帮助。所有抗抑郁药均有此风险,包括那些适应证并不是抑郁症的药物(如,托莫西汀)。应该注意的是:
  • 尽管对一些患者而言,自杀风险相对于安慰剂有所增加,但绝对风险仍然很小,避免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最有效的措施是治疗抑郁症。

  • 抗抑郁药是目前所有措施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大多数情况下,自杀风险已经随着抗抑郁药治疗显著减少。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如果用一种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出现或加重了自杀观念,使用其他治疗时也可能有类似的体验。


疗程

抗抑郁药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并不能治疗其潜在病因。因此,单次发作恢复之后,还应继续用药6~9个月(以覆盖绝大多数单次发作未治疗时的假定病程)。对多次复发患者,现有证据提示患者维持治疗2年以上是有益的。


抑郁症治疗流程

注释

  • 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是临床试验中用于评价疗效的工具。HAMD有些落伍,但熟悉MADRS的医生较少(尽管MADRS可能是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变化最好的量表)。PHQ-9使用简便,推荐用于评估抑郁症的症状变化(尽管它更适宜评价症状的频率,而不是评价症状的严重程度)。

  • 对治疗无效的患者,有证据表明在同一类药内换药是有效的,但在实践中,组间换药(跨类别)是最常见的换药方式,两个方法均推荐。

  • 如果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或者治疗3~4周时仍毫无进步,应尽早换药。2~6周时无效是药物总体无效的良好预测指标,若治疗3~4周时已有一定改善,可继续治疗并评估2~3周。

下一步治疗

约33%的患者使用第一种抗抑郁药无效。这些患者可选的治疗手段包括增加剂量、换用另一个抗抑郁药或者给予增效治疗。(见“难治性抑郁的治疗”)


难治性抑郁的治疗

难治性抑郁的治疗很难成功,治疗结果欠佳,尤其在没有遵守循证治疗方案时更是如此。难治性抑郁并非完全一样,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不同等级,形成一个复杂的谱系,其治疗结果与严重程度等级密切相关。少数症状相当顽固的单相抑郁患者事实上有可能是双相抑郁,抗抑郁药对他们常常无效。
难治性抑郁需要采用灵活的策略,某种治疗的疗效难以通过药理学或既往治疗经验预测。


精神病性抑郁

虽然各种程度的抑郁症都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但是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通常比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病情更严重。


提示

  • TCAs可能是精神病性抑郁的首选药物。

  • 当TCAs耐受性差时,SSRI、SNRI是第二选择。

  • 建议在抗抑郁药基础上联合使用奥氮平或喹硫平。

  • 合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最佳剂量和疗程尚不明确。如果在维持期停用一种治疗,通常应停用抗精神病药。

  • 如果需要快速起效,或其他治疗失败,应考虑进行ECT治疗。


抑郁症治疗中兴奋剂的使用

兴奋剂能减轻疲劳、促进觉醒、提高心境(与抗抑郁剂不同)。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安非他明就被用于治疗抑郁症;近来,莫达非尼被作为标准抗抑郁药的辅助治疗手段进行了评估。安非他明具有耐受和依赖倾向,因此现在极少用于抑郁症。莫达非尼可以合理地作为抗抑郁剂的辅助治疗使用,也可以作为嗜睡和疲劳的一种特殊治疗方式使用。
兴奋剂使用的短期和长期安全性均不明确,将任何兴奋剂用于抑郁症治疗时都需要慎重考虑。


卒中后抑郁

抑郁本身是卒中的一个明确危险因素。此外,卒中的幸存者中至少有30%~40%患有抑郁症。目前已知卒中后抑郁会延缓患者功能康复速度。抗抑郁药可缓解抑郁症状,促使患者更快康复,还能提高整体认知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尽管益处显著,大多数卒中后抑郁患者并未得到治疗。
卒中后抑郁--推荐药物
  • SSRI

  • 去甲替林

SSRI 会增加新发出血性卒中的风险(绝对风险低),当已知现有卒中为出血性时,SSRI与华法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合用时,需要密切关注。如果患者在同时服用华法林,建议使用西酞普兰或艾司西酞普兰(或许相互作用可能性最低)。进行抗凝治疗或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如果要使用SSRI,需同时处方质子泵抑制剂护胃。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

并没有针对老年人群的理想抗抑郁药。所有药物均有一定问题。SSRI通常比 TCAs的耐受性好;然而,它们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在高龄老人中。
阿戈美拉汀对老年患者有效,耐受性好,且不引起低钠血症.。它的使用因为要经常抽血检查肝功能而受到限制。
沃替西汀和度洛西汀在老年人中有效,且耐受性较好,但针对SSRI的警告在此同样有效。
老年人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应该非常谨慎,需要全面考虑他们的身体状况。老年人通常伴随着许多其他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功能受损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并增加产生副作用的风险。因此,在给老年人开具抗抑郁药物前,需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考虑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抗抑郁药停药症状

停药症状是什么?

停药症状指不具有依赖性的药物停药时患者出现的症状。“停药症状”和“戒断症状”在语义上有重要的差别--后者意味着成瘾,前者则没有。对准确的医学术语而言,这种区分非常重要,但这种区分与患者体验无关。停药症状可发生在停用多种药物(包括抗抑郁药)之后。

停药症状既可能是全新的,也可能类似于疾病的原有症状。停药症状大致可分为6大类:情感(如易激惹)、胃肠道(如恶心)、神经运动(如共济失调)、血管舒缩(如出汗)、神经感觉(如感觉异常)、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梦多)。

罕见情况下,也可发生躁狂症状。停药症状发生于至少发生于33%的患者,可见于所有抗抑郁药,但阿戈美拉汀和沃替西汀可能例外。

停药症状通常在停药5天内发生(具体时间取决于药物半衰期);偶然情况下,在药物减量或者漏服药物时也可发生(仅见于短半衰期药物)。症状的类型和强度各不相同,可以出现任何组合。

停药症状通常轻微并有自限性,但偶尔也可能很重并持续较长时间。如果没有事先告知患者,患者感知到的症状可能更加严重。

可用《停药出现的体征和症状量表(DESS)》进行量化评估。

阿戈美拉汀的停药症状即使有,也非常少。米氮平的停药症状以焦虑、失眠和恶心为特征。安非他酮的停药症状与SSRI相似。沃替西汀引起停药症状的可能性小。有证据表明,停用帕罗西汀会出现急性自杀观念。


临床相关性

停药症状可被误认为疾病复燃或者出现新的躯体疾病,导致不必要检查或重新使用抗抑郁药。停药症状可严重到足以影响社会功能,那些出现停药症状的患者可能推断抗抑郁药有“成瘾性”,不希望接受治疗。


谁是风险最高的?

尽管所有患者都可能发生停药症状,风险较高的见于短半衰期药物(如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尤其是患者服药不规律时。67%的患者不时漏服药物,许多患者会突然停药。
风险较高的还有已经服用抗抑郁药8周以上者、抗抑郁药(尤其是SSRI)治疗早期出现焦虑症状者、服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降压药、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者、儿童或青少年,以及既往出现过停药症状者。


如何避免停药症状

一般而言,停止抗抑郁药治疗的过程至少应该需要4周(氟西汀不需要这么长),药物半衰期越短,越要遵守这个规则。减药后期,速度应该更慢,使用MAOIs治疗的患者,其减药过程需要更长时间。环苯丙胺可能特别难以停药。高危患者(见上)减药需要更加缓慢。阿戈美拉汀和沃替西汀可以突然停药。
在缓慢停药的情况下,患者即使接受了充分的停药症状教育,仍有可能发生停药症状。对于这些患者,如选择突然停药,需要认真对待。一些患者可能宁可选择面对1~2周的强烈停药症状,也不愿意接受长达数月、严重程度较轻的停药症状。


患者应该知道的要点

  • 抗抑郁药没有成瘾性

  • 需要告诉患者,他们停用抗抑郁药时,可能会出现停药症状。

  • 停用所用药物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不同于停药症状)

  • 短半衰期抗抑郁药一般不能突然停药,尽管一些患者宁愿忍受短期的严重症状,也不愿忍受长期存在的轻度症状。

  • 若所用抗抑郁药的半衰期短,漏服药也可能出现停药症状。


抗抑郁药的预防作用

首次发作

单次发作的抑郁症在完全缓解后,仍需治疗至少6~9个月。如果病情缓解后马上停抗抑郁药,50%的患者在3~6个月内又会出现抑郁症状。


复发性抑郁

在有过一次抑郁发作的患者中,50%~85%会出现第2次发作;在有过2次发作的患者中,80%~90%还将出现第3次发作。

已知有很多因素增加复发风险:

  • 抑郁症家族史

  • 复发性心境恶劣

  • 伴发非情感性精神障碍

  • 女性

  • 发作时间长

  • 治疗困难

  • 慢性躯体疾病和

  • 社会因素(如缺少可信任关系和心理社会应激源)

  • 一些处方药会促发抑郁


提示

  • 与健康个体比较,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率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也增加。

  • 对抗抑郁药的巩固治疗分析显示,继续抗抑郁治疗减少了66%的复发风险,相当于绝对风险的一般,复发风险在停药后前几个月内最大,这个风险与既往治疗时间长短无关。

  • 许多本可从抗抑郁药维持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并没有接受维持治疗。

  • 长期抗抑郁药治疗的潜在缺点是,增加了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另外合用可能增加出血和低钠血症风险的药物时,额外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 近期有2~3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发作期有严重功能损害的患者,均应建议持续服用抗抑郁药至少2年。

  • 对于维持治疗的患者,应该再次进行评估,考虑其年龄、共病状况和其他危险因素之后,再决定2年以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


达到预防作用的剂量

  • 成人剂量与急性治疗期相同。老年患者中可以采用较低剂量(争议)。

  • 停用ECT后的复发率与停用抗抑郁药后的情况相似。需要使用抗抑郁药进行预防。最好选择与第一次治疗时失败的药物不同的药物(缺少证据)。

  • 锂盐对单相抑郁症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与抗抑郁药相比疗效如何,尚不明确。

  • 锂盐维持治疗能预防自杀(强有力的证据)


患者应该知道的要点

  • 单次抑郁发作应该在临床痊愈后继续治疗至少6~9个月。

  • 抑郁症的复发风险高,且复发风险随着复发次数增加而增加。

  • 有过多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治疗多年。

  • 坚持服用抗抑郁药能大大增加患者保持健康的机会。

  • 抗抑郁药:有效,不成瘾,不会随着时间延长而丧失疗效,不会引起新的长期不良反应。

  • 药物需要按剂量按时服用。若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可能有更合适的替代药物。

  • 如果患者决定停药,一定不能突然停药,因为会导致令人不快的停药反应(见“抗抑郁药停药症状”部分),并带来较高复发风险。药物需要在医生监督下逐渐减少。


抗抑郁药:换药和撤药

指导原则

  • 所有抗抑郁药都有可能导致停药反应。当持续服用抗抑郁药6周以上时,除非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如三环类抗抑郁剂导致的心律失常),否则不允许突然停药。(参见“抗抑郁药停药症状”部分。)

  • 一般不建议突然停药,但是缓慢停药可能不会降低停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因此有些患者宁愿忍受短期的停药反应而选择突然停药。

  • 当要换用另一种抗抑郁药时,通常应该避免突然停药。建议交叉换药,即逐渐减少无效或不能耐受的药物剂量,同时逐步增加新药的剂量。

  • 交叉换药的速度最好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确定。这方面研究很少,因此需要慎重。

  • 若药物合用存在理论风险或缺乏经验,不宜交叉换药。

  • 在某些情况下,没必要使用交叉换药。例如,将一种SSRI换成另一种SSRI时,因为二者作用太相似,后者可以改善前者的停药反应。对于SSRI的停药反应,一直主张突然换用氟西汀治疗。某些情况下,突然停用一种抗抑郁药,换用另一种药物的常用剂量,不仅耐受良好,而且能降低停药反应的风险。两药方式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时,也可以突然停药。

  • 同时服用两种抗抑郁药的潜在危险包括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5-羟色胺综合征、低血压、困倦)和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如有些SSRI类药物增加血浆三环类药物的水平)。

  • 在换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

  • 阿戈美拉汀可在SSRI,SNRI类药物逐渐减量同时立即使用。

  • 由阿戈美拉汀换另一种药时,应该完全停药后再服用另一种抗抑郁药。

  • 阿戈美拉汀似乎不会引起停药反应。从阿戈美拉汀的作用方式来看,预期它不会减轻其他抗抑郁药引起的停药反应。阿戈美拉汀可以和其他抗抑郁药合用(氟伏沙明除外)。


抗抑郁药停药症状表


避免或尽量减少问题的方法

  • 当需要合用抗抑郁药时,应选择那些合用起来较安全的药物,并在开始用第二种抗抑郁药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 避免合用药理作用类似、但未作为抗抑郁药上市的药物。

  • 熟悉药理学(大部分相互作用都容易预测)。

-参考-

The Maudsley Prescribing Guidelines in Psychiatry ——David Taylor  

Carol Paton  Shitij Kapur

注: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和书籍,由于篇幅所限,并未全部出,对所有作者表示感谢,文中错误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END—

如需转载或使用本文内容,请后台联系公众号获取授权。

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Psycho Space
“Psycho Space”是由热爱精神卫生事业的各界人士组成的公益社区。 我们的使命是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支持,提升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知,推动相关领域从业者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