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我在谢菲的倍速两年,衰落的钢铁之城、英国低调实力派院校还是“大学城”?开启景观建筑研究生的留学生活

教育   2025-02-06 12:01   浙江  



- 栏目介绍 -

跟随LAC的眼睛捕捉最真实的留学生活

当我们决定离开舒适圈迈开新步伐去探索海外生活,我们获取的途径是从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影视剧集,甚至书籍文学去了解未知的留学生活,多种多样的信息充斥而来,使得我们更加好奇、迷茫、期待着海外生活。真实的留学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在不同国家的人文环境、不同院校的学习生活又和我们有何差别?本栏目将通过各国各院校不同留学生的【Life】栏目带你同步体验最真实的留学生活,包括但不限于生活、学习、旅游、看展、美食、Party、兼职... ...


编者按


本次我们邀请了毕业于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专业Frances同学为我们分享她在UoS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日常。


哈喽,小伙伴们!最近我结束了在谢菲尔德大学两年的景观建筑研究生生活,这两年的的奇妙旅程让我收获满满。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在学术上有了质的飞跃,从一个只知道埋头画图的景观小白变成了既能独立思考又可融会贯通的景观“大触”,也让我在生活上掌握了超多独立技能,还培养了我对户外的热爱。下面就让我细细道来!





01
 ● UoS课程介绍 

_
02
●关于谢菲尔德

_
03
● 我的课余生活
► 点击阅读

_

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渐渐“开悟”的景观之旅


首先,咱们聊聊学习这块儿。在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的专业课程安排相较于其他专业算是很满了,研究生第一年几乎是每天有Lectures或者要去Studio画图的,经常有其他专业的同学约我出去玩儿而我还在肝图或者艰难地行走在调研的路上,所以想“水”过去是不太可能啦。


课程既有深度的理论探讨,也有实操性极强的项目实践,还贯穿了不少site walk,city walk和hiking。第一学年的课程安排比较基础也很多艺术手工和植物课,且以小组合作为主;第二年的课程自主选择性很强,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技术课和设计课,最后的毕业设计和论文也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和课题的。


Lectures和Studio的日常

▲小组合作的项目

由于我之前本科学习的是规划专业,所以适应较小尺度的细节的景观设计让我消耗了很多心力。记得在第一学期,我们的studio项目是要用最少的开支和最小的环境干预设计一个公园的一小块场地。我当时就懵了,相比与我从前很少考虑资金的大开大合的规划,这简直是“过山车”级别的。从那时候我就开始琢磨,怎样“戴着镣铐跳舞”还能舞出花儿来?第二学期的设计课是超大尺度的规划,但最后的落脚点依然是以小区域的景观去呼应规划的主题,即“以景观主导的规划”


▲老师带着外出调研

这两个项目快结束的阶段老师都会问“Are you happy with your design?”,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对自己的设计都不太满意,期间也读了很多书看了许多案例,但感觉自己最后的成果都是在为了设计而设计,既没解决任何问题,也没引出新的可能。有段时间我也经常深夜emo,感觉白费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出来留学。


然而“开悟”的过程是漫长又颠簸,“顿悟”就只是一瞬间的事儿。让我第一次领悟到景观的乐趣和魅力是Nigel教授的“Flow”workshop——他让我们用彩色笔在地图上随心创造奔放的曲线和色块,以此为景观的灵感。


▲学习中的杂七杂八


我和小组一起完成了大尺度的“Flow Plan”,之后的个人作业是选择小组Plan的三个区域深化种植设计提案,为此我也做了很多植物相关研究,并结合植物形态和平面位置想象它们在空间中配合会是什么样子。最后这门课我得了75分,也是我第一次上70的作业,给了我超多鼓励和坚持的动力!我开始明白,景观设计这事儿,既得讲科学,也得讲艺术,得不断地“探索宇宙的边缘”,才能有所创新。


▲Nigel的Flow workshop

自从“开悟”之后,我的景观设计旅程便顺了不少。第三学期的两个设计和最后的毕业设计,我都告诉自己,要么做些有意思的事儿要么做点有意义的事儿,要么既有意思也有意义!不能再来那些平白无趣没有生机的设计!于是我创造“Echology”回声景观,重塑场地地形引水为景,把垃圾填埋场的废弃管道做成收集场地水声的装置,让流淌千年的泉水回音重现。于是我为了城市角落难得的一抹绿色拆解建筑结构,保留一棵树让社区居民有一块自然微环境。于是我走进废弃工厂,让自然做设计,把自发植被和工业遗留变成新的景观元素……


总之,回顾这两年的学习生涯,可以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说的“螺旋上升”。且行,且错,且勇敢,且收获!


▲螺旋上升的艰难过程





01

● UoS课程介绍


_

02

 ● 关于谢菲尔德 


_

03

● 我的课余生活

► 点击阅读


_




这是我的第二故乡


不知不觉来谢菲两年了,谢菲尔德已然是我除了故乡之外停留的时间最久的一座城市。越来越了解她的同时也越来越爱她。初见她时,觉得这些高低错落的路,大大小小的坡很像重庆。起伏很大的地形让这里的建筑也跟着奇特起来,有些楼明明从北面看只有五楼,但从南面看却有七楼,很惊叹建筑师对地形充分利用的巧思。野兽派建筑和现代主义教学楼交相辉映,市中心则更多的是复古的砖石建筑,摄政风或巴洛克风格的大楼多被酒店或者银行租用。


▲谢菲尔德大学的四时美景(来源谢菲尔德大学官方ins)


谢菲尔德大学作为一个城市大学,教学楼散落在城市的各个地方,电车将它们串联起来,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在这里上学也切实体会到了“社会也是一个大学”这句话。当地居民对学生大多很友好,路上常有老年人和我打招呼或者唠几句家常。还记得第一年我上学的路上有一个小学,门口有一个大爷常常叮嘱因快迟到而疯狂跑的我慢点走;经常去的Penistone路上的Morrisons超市的保安都快认识我了,每次都热情地打招呼;跨年夜放完烟火回去路上遇到一群陌生的英国青年大声对我说“Happy new year!”……慢节奏的谢菲真是一个特别有人情味儿的城市!


▲谢菲尔德街景

在这儿呆久了,才知道她也是个衰落的钢铁之城,最繁华时也曾是英国钢铁工业的中心,是不锈钢的发明地。后来随着钢铁行业的衰败,许多大型制造业工厂倒闭了,它们像一座座无声的纪念碑,沉默地述说着往事。特别是在下雪的冬日,白茫茫的积雪覆盖一切,仿佛给这里蒙上了一层怀旧苍凉的东北电影滤镜。当然,谢菲尔德也在极力寻求她的涅槃之路,并凭借其最古老的足球俱乐部发源地身份和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契机成为英国第一个体育之都。


▲谢菲尔德街景


而后,她快速崛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大批美术馆,画廊和图书馆应运而生,一众涂鸦艺术家为她画上彩妆,一些电子音乐家的入驻让这里成为英国现代音乐之都。随便在谢菲的路上走走,就能看到一些墙面上很惊艳的涂鸦作品,或是听到一些Vintage店里播放的超有感觉的小众乐队音乐。


邻近峰区的地理优势也让这里成为一个著名的户外运动城市,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登山者从谢菲迈进峰区……另外,我们学院作为英国最古老的单独设立的景观学院,有她“自然”的道理。这里的城市绿化率高达61%,走两步路就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公园,“公园二十分钟效应”在这儿最受用!这些风格多样的公园也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场地和现成的案例。


▲谢菲尔德城市里的各种涂鸦

这儿的人们也热爱自然,哪怕一个很小的角落都要种上花草。公园里见到小松鼠向你讨要食物是常态,晚上去倒垃圾很可能和浣熊或者狐狸打个照面,在峰区徒步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野马和小鹿!


▲谢菲尔德的公园和城市绿化


▲在谢菲偶遇的各种小动物




01
●UoS课程介绍

_
02
●关于谢菲尔德

_
03
 ● 我的课余生活 
► 点击阅读

_



美食/徒步/钓鱼/旅行...
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第一年在谢菲的生活可谓是手忙脚乱的,还记得快来英国时临时在家里学做了西红柿炒鸡蛋,爸妈评价曰“嗯,可以食用,至少饿不死了”。真到这里后发现一个西红柿炒鸡蛋根本无法满足我多年来被“养刁”的嘴和胃。可惜谢大没有食堂,虽然这里的中餐馆还算优秀,但抵不住尴尬的钱包。在吃了近一个月的meal deal和干巴老头白人饭之后,我的嘴和胃终于破防了。

果然,美食荒漠英国助力每一个留子成为新东方大厨的梦想!从小红书到B站,我从零开始悉心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制作方法,并成功复刻了盐水鸭、酸菜鱼、梅干菜扣肉等高质量菜品,也成功将自己养胖十斤,暑假回去我妈都惊讶我每天都吃了啥。当然,托我“饭搭子”的关系我也在英国认识了一些专业厨师朋友,他们的投喂也是我长胖路上的动力哈哈。


▲干饭日常


都说吃多了得动,托谢菲尔德的福,我来这里几个月就开发了hiking这一户外爱好,让我不至于在胖成球的路上一去不返。从一开始的峰区短途徒步,到后来去湖区、北爱尔兰、Yorkshire Dale的长线徒步,再到后来专门选一些有点挑战的洞穴去探洞……我踏遍了峰区的崎岖山径,感受了湖区的宁静湖光,沿着北爱尔兰巨人之路,我聆听了海浪与玄武岩石柱的古老对话。约克郡谷地瀑布的壮观让我震撼,沿着北海岸线徒步之旅让我与野生海豹不期而遇……


▲一些徒步日常


每一次徒步,既是身体的挑战,也是心灵的放松。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让我与自然同频,脚步也愈发轻松而坚定。后来写论文的暑假我又迷上了钓鱼,有段时间几乎是一天不落地去附近地各大鱼塘打卡,后来又去溪流野钓……虽然收获甚少但依旧风雨无阻,这种劲儿彷佛提前预见了我以后的退休生活。当然,我的课余生活还有其他瞬间,比如旅游、摄影、种花、画画、逛二手店……这些都让我从繁忙的课程中短暂解放,在图纸和论文中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一些徒步日常

做饭和户外就像我课余生活的两担云彩,一担让我饱腹,一担让我舒心,让我得以从容地在景观天空里遨游。


谢菲尔德是矛盾的,她没有灯红酒绿的热闹繁华,却有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她的市中心衰败、老旧甚至枯燥,她的居民和学生却不断在用自己的方式让她焕发生机。这里是一个特别适合静下心来研究学习和感受自然的地方,如果你对繁华的都市生活没有执念,那么在谢菲的时光将值得怀念。





图文来源:Frances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空间学部 26、27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



推 荐 阅 读






_

LAC 建筑与交互
LAC 建筑与交互为LAC国际艺术留学下设的三大学部之一,专注于设计行业前沿知识传播与分享。联合全球顶尖院校设计师,艺术家,学者及相关机构,搭建学术前沿与行业交流平台。传承学术精神、分享行业经验,为学生的学术生涯与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