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课设以时间为轴,空间为幕,聚焦高层建筑!将场地一分为二,圆形剧场建筑融入城市结构,打造跨越时间的全新地标!

教育   2025-02-05 10:02   浙江  



本次优秀作品分享我们邀请了

目前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建筑系

的罗京和组员季梓晗和袁子毅同学

分享他们的高层建筑课程设计项目

《光锥之内》

<WITHIN THE LIGHT CONE>


👀

先来看下高清效果图吧~









作者按: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大泽湖湿地公园附近某板块拟打造“省会新地标+湘江未来城”。项目重点打造国际级别的智能制造海归小镇,建成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生态友好、合作开放的国际小镇。地块临近大泽湖自然湿地公园,其3000亩自然景观成为海归小镇的生态核心项目。如何立足湘江未来新城?如何打造湘江沿岸未来宜居地标建筑?



设计说明


本设计概念为“光锥之内”,以时间为轴,空间为幕。我们旨在通过现代且充满未来感的建筑风格,展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为城市塑造一个跨越时间的全新地标。在设计策略上,我们注重城市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并特别关注时间与空间设计的结合,随着日光的变化,塔楼与圆形结构的阴影随之移动,为建筑群赋予了时间的维度。通过灵活的隔断和开放的空间布局,满足不同时间段内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还使得建筑能够随着时间和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而灵活调整。


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建筑学语言的结合,我们试图打破传统高层建筑中时间与空间的界限,重构设计的底层逻辑,为居住者和使用者创造一个更加灵活、多元且冲击的使用体验。




前期设计


在设计的前期,针对周边环境与基础设施,将商业办公综合体布置于靠近地铁口的西南侧,而临近大泽湖湿地公园的东北方向景观较为丰富,将高层住宅置于东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设计前期去考虑当地的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的手法提高高层住宅的舒适性是很有必要的。在满足日照采光的前提下给予住宅不同的旋转角度,在适应当地气候的同时产生不同的光影的效果。




对于地块的高差处理,我们将场地一分为二并以商业办公区域的交通环道为分界线,设置挡土墙。商业办公区域的较低地势使得其更加迎合城市,加强建筑与场地周边的联系。住宅部分高出3m形成天然的空间屏障。与此同时,住宅场地内的路网与楼群布置则使用天正日照分析软件与grasshooper蚁群算法寻求最优解。








设计过程

针对住宅区的户型设计,在满足通风采光需求的同时,我们希望产生一点点微妙的变化从而给设计带来更多的惊喜。圆形住宅采用了奇偶层设计,满足采光需求的同时也为住户带来了更为宽阔的入户花园和丰富的空间体验。椭圆形住宅则由传统品字形住宅变形而来,保证了适当通风的同时也牺牲了部分采光。 东西贝联珠贯的构件组合成住宅区高层外立面变化的主体,于此同时,也遮挡了西向的阳光并增加建筑的整体性。建筑立面采用的多层次的设计,有助于减少风阻,并提供丰富的视觉效果。



对于商业办公区的设计,广场是此次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广场作为过渡空间成为了建筑与城市空间的纽带。营造独特的建筑造型更是为广场留置出大量的空间并与之产生交互。


传统的商场设计较为闭塞且空间导向内部,其目的是为了为商场吸引更多的人流。而前景广场则为附近市民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从长远来看则是为整个场地引入新的血液。转盘广场的置入则为市民与场地的互动带来更多的趣味性。


而连接商业的后置广场空间则通过独特的旋转步道和大台阶舞台吸引城市人群驻足,旨在打破商业空间与公共区域之间的边界,打造场地社区感和开放性。通过圆形剧场将整个建筑融入城市结构,不仅增强了商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更为城市活力和社会凝聚力做出部分贡献。



商业建筑主体采用玻璃幕墙和流动的双层实木构件,双层幕墙结构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增强室内外空气换气次数,改善空气质量,同时在冬天减少室内热量向外流失。降低建筑能耗,满足节能需求。实木构件配合建筑形体上,引导出建筑主入口,为原本异形的建筑形体赋予更多的流动性并与高层住宅材料相呼应。


办公部分则与商业部分一同布置,内部空间布置部分中庭与部分边庭的,为立体空间带来丰富性。与此同时,部分边庭部分采用双层幕墙结构,在建筑的节能减排与气温控制带来显著提升。办公部分的外立面则采用大胆且更具冲击力的纹理,配合参数化设计双表皮,模块化的设计为未来的更新与拓展及相似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实木构件采用的参数化控制设计,控制不同角度阳光的进入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如西侧构件较密则阻挡了夏天的西晒。东北部的构件较为稀疏为边庭的植物与室内的使用者提供了充足的眼光。木制材料的选择更是为后续可持续利用做好了准备。




室内设计


不同光影的室内中庭


室内采用大量的木板与柔和的墙面涂料,配合暖色调的灯光为室内打造温馨且柔和的空间氛围。中庭大量的绿色植物则为整个商场带来勃勃生机。





总结

本次设计考虑周边环境,当地气候。打破了非常规方形建筑设计并辅以部分参数化设计和建筑技术。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的设计想法没有完成。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地下车库设计缺乏整体性。预留的地下庭院也未能实现,形体的推敲仍是不足。



文来源 / 罗京、季梓晗、袁子毅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介绍|

在图纸和五花八门的表达手法背后,是什么支撑了设计本身?在设计过程中又有哪些难点,哪些地方需要格外注意?你在做这个项目时候有哪些地方借鉴了别的建筑师 / 建筑项目,谁更值得学习?个人风格是如何养成的?…… 基于大家对于那些项目的好奇心,LAC 空间学社特地推出【优秀项目集合地】栏目!选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学生的作品,从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年级的大神在线回答我们的提



▲ 戳上方图片链接查看【优秀项目集合地】其他优秀项目分享



LAC空间学部 26、27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




推 荐 阅 读




LAC 建筑与交互
LAC 建筑与交互为LAC国际艺术留学下设的三大学部之一,专注于设计行业前沿知识传播与分享。联合全球顶尖院校设计师,艺术家,学者及相关机构,搭建学术前沿与行业交流平台。传承学术精神、分享行业经验,为学生的学术生涯与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