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的艺术饱含着中华民族最真挚的思想情感,承载着最生动的工艺智慧和最朴实的审美趣味。为了持续打通散杂居地区和民族地区校际深入交流屏障,携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共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紫竹路小学校教师团队于5月16-18日再次深入阿坝藏羌文化走廊,与理县文化与旅游局理县通化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交流活动,与理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理县通化 九年一贯制学校联合拍摄理县民族非遗艺术精品课程,形成资源互通共享新格局。
01
羌笛
羌笛传承人:王小勇
结对学习教师:王东
02
羊皮鼓
羊皮鼓传承人:
王刚 孟子成
结对学习教师:王东
03
碉楼
碉楼传承人:贾学友
碉楼讲解:杨天琼
结对学习教师:贾茗涵
04
藏羌剪纸
剪纸传承人:郭勇军
结对学习教师:
贾茗涵 周丝雨
05
羌绣
羌绣传承人:潘云兰
结对学习教师:贾茗涵
06
博巴森根
博巴森根传承人:
领舞——李志平
领唱——郭勇军
结对学习教师:
杨晓芳 王东
07
嘉绒藏族民歌
民歌授课教师:班玛初
结对学习教师:杨腾
08
锅庄民族舞
舞蹈授课教师:胡月燕
结对学习教师:杨晓芳
紫竹路小学教师团队一行,在理县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与理县通化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团队对接1个阿坝州非遗文化传承人,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民族艺术文化之旅。团队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结合历史与文化,精心挑选了博巴森根传统舞蹈、羊皮鼓民族器乐、剪纸、羌绣、羌笛等音乐美术领域的7项非遗艺术,进行课程拍摄。
羌笛悠扬,羌碉巍峨,羊皮鼓舞欢畅,博巴森根锅庄,寄托着对英雄的敬仰,川西民歌情意绵长,嘉绒藏族锅庄云水间裙舞翩翩,满怀对美好的期望……各民族璀璨的艺术如繁星,共同绘就中华民族艺术的星海。
在拍摄过程中,紫竹路小学的教师们与理县通化九年一贯制的的教师们共同向非遗传承人学习技艺,深入了解非遗艺术的内涵和精髓。他们用心聆听传承人的讲解,仔细观察他们的操作过程,不断提问、交流,力求将最真实、最生动的非遗艺术呈现给孩子们。
在拍摄博巴森根时,教师们亲身感受到了这项传统舞蹈的激情与力量;在吹奏羌笛时,他们仿佛与羌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一次亲密的对话,心灵深处被羌族音乐的纯净与深沉所触动;在学习羊皮鼓的制作和演奏时,他们领略了民间乐器的独特韵味;在探索羌碉建筑的过程中,他们被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所震撼;而在剪纸、羌绣等手工艺品的制作中,他们则感受到了非遗艺术的细腻与精致。艺术家们的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匠人的专注和执着,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坚定。
坚守
传承
除了学习技艺外,教师团队还与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言谈举止间,非遗传承人们对传承及宣传民族艺术的精神令人感动和佩服,并纷纷对紫小团队前来拍摄宣传表达了感激之情。尤其是羊皮鼓传承人孟子成老人,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听说遂宁老师前来拍摄非遗课程,更是倾囊相授。他不仅为老师们亲自演绎羌族羊皮鼓的演奏技巧,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体会和传承经验。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羌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制作非遗精品课程,就是与艺术家们一起,将非遗艺术传承下去,用课程化的思路,开发系列课程,同时与其他课程融合,用民族艺术 滋养孩子们心灵,在见艺术之美中让美可见,在艺术的体验与表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志于把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艺术自信,也是文化自信!遂理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期待共建的民族文化艺术精品课程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文字 | 罗嫦
编辑 | 周丝雨
审核| 陆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