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峰,博士,副教授,电子信息学院专任教师,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阿坝州无人机协会会长,四川省“三区科技人才”。先后主研或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项目、成都市科技项目等项目10余项。第一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获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国家级一等奖;先后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校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班导师”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国家级一等奖、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挑战杯全国总决赛黑科技专项赛“恒星级”作品等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
在苗峰老师看来,班导师既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梦想的守护者。在与学生们同行的道路上,班导师们也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因为教育之路,永无止境,需要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进步。今天,苗峰老师以“一二三四五”工作方法,与大家分享他在班导师工作中的点滴感悟与收获。
▲与指导的优秀毕业生合影
一是把握“铸牢”主线,培根铸魂育新人。当前,学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班导师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班导师,班导师们肩负着贯彻学校方针政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值得庆幸的是,学校为班导师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张宁书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时代楷模鲍卫忠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及刘国恩校友的大思政课,都为班导师们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这些活动,让思政教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鲜活、有温度的生活体验,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每位师生的心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学校的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召开主题班会
二是两种模式贯穿始终,专业能力与个性化培养双轨并行。专业能力培养是班导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大一的基础学习到大四的就业准备,班导师们始终将专业能力培养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例如,在大一阶段,苗峰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二阶段,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到了大三,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在专业领域中不断突破自我;大四阶段,则注重学生的全方位能力提升,帮助他们顺利走向职场。
一对一贯穿培养也是苗峰老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从大一开始,他就通过每学期至少一次的一对一谈话,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职业规划,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方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学生由被动的参与者变成主动的执行者,激发他们的活力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各自的赛道上找到自己的价值。
▲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三是情感共鸣,搭建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苗峰老师始终秉持着“共情是沟通的桥梁、温情是心灵的港湾、真情是信任的基石”的理念。苗峰老师深知,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因为他相信,班导师们的善意学生们真的会懂。同时,苗峰老师也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班导师,他们要有激情、有闯劲,但更要有政治思维、底线思维。在工作中多想多问多学习,确保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不犯错误,不负学校和家长的期望。
▲学业预警
四是深化认同,引领学生成长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通过主题班会、三下乡、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班导师们不断深化同学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为他们打造最温情的底色。在这些活动中苗峰老师看到了科研创新与思政教育完美融合的可能。通过榜样示范、学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完成润物无声的引领,老师和学生真正的“融在一起”,使学生对专业、老师以及个人产生深层次的认同,为他们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协同育人,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班导师们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给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家校协同、本硕协同、团班协同、校企协同、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全方位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从本硕联建、朋辈引领到专创融合、技能提升,从科技普及、培根铸魂到就业对接、指导规划,五维一体协同培养又红又专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才。
去年,依托于飞行器协会,苗峰老师指导过的学生有5名同学加入到朋辈辅导员的队伍,对新生进行全方位引领,10位同学保送研究生、8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7名同学获得A证,在重大重点竞赛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40余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努力与成长,更是班导师们协同育人的生动体现与骄傲。
苗峰老师说:“作为工作在育人第一线的班导师们,我们应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用我们的使命和担当为学校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而我们的工作,正是始于初心,归于平凡。让我们携手并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努力做一名时代的筑梦者!”
END
往期回顾
▲班导师说 | 常凌雲: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回眸 聚力 向新程丨解锁2024年学生工作十大亮点!
来源 | 西南民大微学工
排版 | 刘汪尔
责任编辑 | 彭瑶 陈雪龄 郭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