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无数典籍如璀璨星辰闪耀其中,《梦溪笔谈》就是宋人沈括所写的一本笔记体著作,收录了作者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我们熟知的许多成语亦是典出其中,形容某人具有极高的能力或技能,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难倒的成语“无所不能”便是一例。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一中记载:“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古代中国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这一风俗,从唐代一直流行到沈括生活的宋代。有一次他在迎紫姑的人群中,遇到一群自称是仙人下凡的占卜师,诗词歌赋与医术都很好,下棋的水平也非常高超,可谓“无所不能”,他觉得很离奇就记录在笔记中。沈括随身的笔记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写满了他在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的所思所想,后来他罢官居家后就根据多年的笔记整理编撰出多达30卷的《梦溪笔谈》。这是一部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价值非凡。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此书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爱记笔记的习惯与他的成长经历也不无关系。沈括出生于杭州钱塘沈氏家族。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幼年时,因为父亲四处为官,沈括一家一直是随迁各地。母亲许氏是他的启蒙老师,鼓励他跟随兴趣成长,要多问。听闻潮州有大船般的鳄鱼,虽身在福建,许氏仍带着10岁的小沈括,前往潮汕一探究竟;沈括对草药“钩吻”治病又有毒的说法好奇,在自家院子里试种,母亲居然也予以支持。于是对世间万物抱有强烈探索欲的沈括14岁就读完了家中藏书。
后来,沈括以父荫入仕,担任海州沭阳县县主簿,不过沈括志向远大,决心辞官科举。32岁时如愿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负责一州刑狱。作为负责司法的主官,为了方便办案,沈括对各种奇人异事都详加搜集,在学习他人高明之法的过程中,再次提升与创新自己的学识。
在天文历法领域,他借编校昭文馆书籍之机,大胆改良优化浑仪构造,让观测更精准便捷,还改良漏壶的管路布局,让计时更加准确。
地理方面,沈括堪称宋代实测地图绘制的开拓者。他亲身实地考察,足迹遍布山川。他开创性的用“二十四至”确定方位距离,使绘图更精准,将古代地理测绘技术推进了一大步。
数学领域,沈括创立“隙积术”,解决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难题,让人们对有空隙堆积物体的体积有了更简便的计算方法;他用“会圆术”给出求弓形弦和弧长办法,如今在工程、天文测量领域依旧发挥作用。
物理学方面,沈括研究光学现象。虽然当时条件有限,但他利用简单器具来设计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等规律进行总结,加深了宋人对光学知识理解,为后世光学理论奠基。
沈括还是乐律行家,撰写过《乐论》《乐器图》《三乐谱》《乐律》等著作,系统阐述了古代音乐的音阶理论,以及对唐宋燕乐的研究心得。
沈括在书画收藏与鉴赏方面也是行家。他撰写过《图画歌》,用歌诗的方式,对两晋至宋代50多位名画家的作品及风格进行品评,语言精练、视角独到,得到了著名书画家米芾等人的高度评价。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沈括一生的著述有22种155卷。除《梦溪笔谈》外,还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医药类著作《苏沈良方》,科学类著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熙宁奉元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记》《天下郡县图》《南郊式》《诸敕格式》《营阵法》等。元代主持编撰宋史的脱脱赞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无所不能”这个成语是他写来评价别人的,其实在今天的人看来倒反更像是历史对他的评价。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沈括所展现出的大胆创新、深入钻研的科学精神,依然如同一束璀璨之光,深远且多维度地呈现着。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和成果延续,不仅见证了人类对科学真理不懈追求的坚定决心,更彰显了创新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价值,激励着更多人为推动科技进步、造福人类社会而砥砺奋进。
资料丨区社科联 西湖之声
编辑 | 王慧
一审 | 刘佳欣
二审 | 王灵
终审 | 吕啸
你的每个“点赞”和“在看”小布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