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合作主题边会在巴库成功举办

2024-11-19 23:06   北京  

中国日报11月16日电 2024年11月15日,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合作主题边会在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中国角成功举办。本场边会由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协办,耶鲁大学国际领导力中心提供战略支持。

经过COP28的全球盘点,世界各国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更迫切感受到强化国际合作应对气候挑战的重要性。边会围绕"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合作"主题进行全面交流,系统思考全球气候治理的变革可能,旨在激活各层次多元行为体的行动潜力、识别潜力议题和方向等,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更多可能。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全球气候治理在三十余年间起伏跌宕,目前已塑造出多层次、多元行为体的治理结构,取得积极成效,在落实《巴黎协定》的关键时期,需积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合作。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朴世龙院士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朴世龙指出:"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以来,全球气候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国际社会的减排行动与《巴黎协定》确定的温控目标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本次联合国气候大会,正是推动和强化气候行动的重要时机,期待巴库气候大会能够在推动《巴黎协定》实施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朴世龙分享了北京大学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中和方面开展的工作,包括将"碳中和核心科学与技术"列为学校层面布局的四大重点交叉学科平台之一、成立碳中和研究院,设立"碳中和系统科学与治理"交叉学科博士点、举办首届全球变化生态学前沿论坛、联合耶鲁北京中心推出"北大-耶鲁双场联动"、联合巴黎政治大学举办"北大-巴政气候周"等系列工作。

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赵英民副部长指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自1990年正式启动以来,在曲折中艰难前进,始终坚持《公约》和《巴黎协定》确定的基本方向,不断取得进展,赵部长强调应坚定不移地捍卫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各国应采取务实行动,切实履行《巴黎协定》中所作的各项承诺,积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体制的建设,推动各国在现有基础上各尽所能,尽最大努力减缓气候变化,确保气候行动不倒退,有效发挥城市、企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耶鲁大学国际领导力中心首席战略官雨果·本·戴维德(Yuval Ben-David)分享耶鲁大学国际领导力中心的使命是培养和支持创新、高效和适应性强的领导者,以应对全球严峻的挑战;倡导全球化,通过公平、信任和建立人与人之间交流打破成见、消除疑虑从而解决问题。雨果强调国际气候进程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任何一个领导人或国家,每个公民、学者、企业和民间组织、城市和州,有义务且有责任互相鼓励,形成多方参与且韧性灵活的框架机制。致辞环节由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张海滨主持。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夏应显司长作主旨发言分享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工作进展。基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重点介绍减缓和适应领域开展的工作,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市场机制,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等;他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巴库会议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中国呼吁各方发出多边进程不可逆转、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积极信号。

美国前驻华环境科技卫生参赞沈岱波(Deborah Seligsohn)详细介绍了与清华合作开展的"新形势下中美气候合作"的最新研究进展。本研究针对中美过去气候合作的经验、当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展望进行问卷设计,邀请超过百位参与过中美气候谈判的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为中美在新形势下的气候合作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围绕加大合作促进全球气候行动合力作主旨发言。王毅强调,应打破单边主义,维护多边协议,走向合作共赢,要把雄心目标和务实行动结合起来,通过集合努力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英国外交部气候司戴比·帕米尔(Debby Palmer)司长强调对中英两国来说,全球气候治理不仅是个概念,还是必须推动切实行动的承诺。他分享了英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新的年度气候融资目标(NCQG)方面进展,肯定了本次气候大会在全球碳市场机制方面取得的成效。戴比强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强调中英两国间可以形成有效合作机制。英国在绿色金融、碳交易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中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清洁能源产业规划、在供应链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两国经验互补,通过强化交流可以为应对气候挑战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分享主题为"碳中和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

他强调实现“双碳”目标,应破除关于碳中和常见理解误区,如碳中和不只是技术问题、不只涉及重碳排放行业、除了生产端还有消费端、实现碳中和不会增加经济社会运行成本等。刘院长认为推动碳中和愿景下经济稳定增长,建立有效碳价形成机制、加大对处于碳生产网络节点位置行业的投资、改变居民消费和出行等行为方式是当务之急。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灿分享《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的主要发现。该报告通过171个指标构成的"目标-政策-行动-成效"综合体系,系统梳理了各国在目标、技术、资金和国际合作领域的年度进展,并识别出实际行动与碳中和承诺需求之间执行差距以及各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合中国视角和理念,提出了加速全球气候治理、公正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为2025年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交及全球气候行动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全球气候治理研究主任胡彬主持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未来全球创新实验室主任王彬彬主持"碳中和系统科学与气候治理的未来"环节的嘉宾讨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澍强调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相互作用会导致健康危害,需要更多深入研究。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高级副总裁亚米德·德格尼克(Yamide Dagnet)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网络全球气候中心主任、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菲比·匡多瑞(Phoebe Koundouri)分享了各自机构推进气候行动的策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李歆分享了对碳中和学科建设的进展。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助理教授王旭辉分享了关于碳中和科学的最新研究。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主持了"国家合作强化气候行动"环节的嘉宾讨论,来自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委员斯文佳·塞明斯基(Swenja Surminski)、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环境处处长张贤、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中英气候合作主任郭江汶、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就中英气候合作的经验与未来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嘉宾们一致认为中英是气候变化合作的重要伙伴,并表示未来可在技术创新、气候风险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内容来源:中国日报网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能源资讯

中国能源杂志社
《中国能源》杂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办,由智库专家解读中国能源宏观政策,客观分析能源发展新经验、新模式,聚焦国内外重大能源战略和中国能源发展问题,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探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