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观点丨彭天铎: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推动交通低碳转型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减排

2024-11-18 19:32   北京  

2024年11月13日,第二十九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中国角边会“中国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发展”在阿塞拜疆巴库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丹麦、英国、国际能源署(IEA)等国家和国际机构的高级代表、高端智库专家与企业领袖,共同探讨中国能源转型政策及新能源发展成就,交流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措施与国际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和全球能源低碳转型步伐。该边会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和中国投资协会协办。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交通与工业研究负责人彭天铎副研究员在主题报告环节做题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长期转型路径——以交通和新能源融合发展为例”演讲。

彭天铎发表演讲

     彭天铎副研究员以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为切入点,介绍了团队关于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长期转型路径研究,以及长期低碳转型过程中高比例新能源对交通深度脱碳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减排的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汽车交通深度脱碳的关键举措,其销量和保有量将迅速增长。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增长为新能源应用提供了广阔场景。测算结果显示,206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规模将超过3.5亿辆,由此带来的电力需求将超过1万亿kWh,氢能需求将达到千万吨量级,为新能源的利用提供了巨大空间。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可以作为灵活性资源融入能源系统,通过采用车网互动等智能技术,帮助平抑无序充电带来的负荷冲击和可再生能源出力负荷不稳定带来的电力波动。同时,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消耗大量电力,加大供应链环节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够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测算结果显示,不考虑能源替代和能效改善情形下,如果电力供应中新能源占比提升至90%,典型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碳足迹较传统燃油车的下降率将从目前的20%左右提升至75%左右。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与变革是推动能源系统脱碳的关键,对于交通、建筑、工业等能源需求侧,模式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在数字化、共享经济、循环经济等发展潮流下,能源消费领域的各种创新和行为改变对于推动未来能源系统转型的积极作用也要高度重视。

     演讲最后,彭天铎副研究员介绍了团队在模式与技术变革下的能源需求侧转型路径、高时空分辨率下可再生能源及氢能成本评估、氢能与高耗能工业融合发展建模、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嘉宾合影

气候院能源转型研究主任杜尔顺副研究员(右1)与彭天铎在中国角展示报告


内容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能源资讯


中国能源杂志社
《中国能源》杂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办,由智库专家解读中国能源宏观政策,客观分析能源发展新经验、新模式,聚焦国内外重大能源战略和中国能源发展问题,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探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