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生效30年,《巴黎协定》生效9周年。在COP29大会召开前夕,由中法相关机构主导的第六届“巴黎协定之友”高级别对话会于10月28日至29日在法国巴黎举办。“巴黎协定之友”是一个朋友间的、非官方的高级别交流平台,与会嘉宾大都是《巴黎协定》达成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对话会全面回顾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及成效,深入交流了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要求及重点工作,并将产生一份主席总结,供联合国、气候大会主席国、《公约》秘书处参考。我有幸跟随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参加了会议,收获颇丰,感触很深,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认识。
近年来,在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驱动下,全球气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表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大气、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当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45℃。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地球上每一个地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威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拯救地球生态系统,更是拯救人类自身。
《巴黎协定》凝聚了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共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和制度安排。但全球气候行动却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现实与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特别是当前全球绿色转型进程面临波折,环境和气候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绿色贸易壁垒升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增加。中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近年来在加快自身能源转型的同时,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领域国际合作,是推进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稳定器。今年8月,中国政府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进行战略部署,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提速,也将为全球能源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路径日趋明确
过去30年,特别是《巴黎协定》达成9年来,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路径日趋明确。1992年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气候治理的终极目标与合作原则,即“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与“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建立了发达国家“自上而下”承担减排义务的机制安排。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安排,并且创新性的提出“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模式,各国既“共同”努力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又根据不同的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有区别”地作出贡献,同时每五年开展一次全球盘点,可持续推动全球气候行动进程。
《巴黎协定》生效以来,全球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的行动、支持和合作不断增加,并朝着协定目标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已广泛融入各国国内政策和战略以及国际合作之中,全球向低碳至净零碳、具有气候韧性的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球气候行动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2023年开展的第一次全球盘点显示,实际行动与《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和承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在技术、资金、透明度等方面全面落后,特别是落实《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融资速度明显偏慢,融资规模远远不足。联合国环境署(UNEP)评估认为,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将飙升至每年3400亿美元,但目前的支持金额却不到1/10。众多发展中国家在财政空间方面遭遇显著制约,公共财政资源的获取渠道受限,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也有限,这些因素限制了它们实施有力度的减缓和适应措施的能力。
与此同时,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纷争严重冲击应对气候变化多边合作体系,影响全球气候治理集体行动。为确保全球能够实现协定中将全球温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力争1.5℃水平的目标,各方应积极捍卫和坚持多边主义和多边进程,继续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之下开展气候治理和合作,同时加强交流磋商,避免采取拖慢转型进程的单边贸易措施,并确保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和调动资金,以支持更有力度的气候行动。
中国的能源转型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加入《巴黎协定》以来,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2020年,中国宣布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了2030年风电、太阳能总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的承诺。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2500万辆,今年前10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98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6%。
与此同时,中国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规模市场,实现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光伏产品、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竞争优势明显,也推动了全球风电、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成本大幅下降。目前,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部署、能源加速转型贡献了中国创新、中国工程。
中国绿色转型的顶层设计
中国坚定推进绿色发展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更多稳定性,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创新发展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作者:吕文斌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内容来源:今日中国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