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俊 | 乾隆拜祭恩师景考祥

文摘   2024-10-19 00:00   江苏  

乾隆拜祭恩师景考祥
宜陵  景俊

作者景俊先生:江都宜陵人,热爱美术、地方志研究,时有作品发表。

据《景氏族谱》《扬州画舫录》《汲县志》等记载:景考祥(1672—1746),字旋吉,号履斋,一字蘧村,江都宜陵景家荡(又名黄花岭)人,幼随父占籍河南。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官、文颖馆提调官、提督陕甘全省学政、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提督学政、福建盐运使、提刑按察使司等职,多次担任乡试、会试考官,并任上书房行走,曾为乾隆老师,有“御师”之称。康熙曾手书“尊训堂”三字额及“兴贤遵昔轨,崇文育群伦”五字联赐之。工书法,扬州天宁寺杏园石额为其所书,著有《台湾纪略》《蘧村学韵偶存》《楚游草》等。

雍正三年(1725年),景考祥在台期间,与同任满监察御史禅济布呈请雍正帝为台湾鹿耳门天后宫(即妈祖庙)题匾。因与禅济布产生矛盾互参,雍正对两人的互控审调三年。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两人各予以交部严加议处结案。景考祥深明大清乃满人天下,遂归隐于家乡景家荡。

乾隆登基后,几番相邀恩师景考祥进京商议治国方略(也有说为报师恩邀先生进京颐养天年),景考祥均以年迈不便婉拒。乾隆十一年(1746年)中秋月圆时分,隐居的景考祥在乾隆再三相邀下,起身坐船沿水路北上。当船行至泰州段时,年迈的景考祥伫立船头,眉头紧锁,始终难掩心中的惆怅,望着粼粼波光,不禁长叹一声,吞食鹤顶红自尽。民间有说乾隆幼时调皮,景考祥曾用戒尺打过他,遂生惧心,害怕降罪故自尽。然乾隆乃一代明君,怎会为恩师的严教而耿耿于怀呢?有红学研究者认为,景考祥与曹雪芹家交往甚密,私藏禁书靖本《红楼梦》,生怕被发觉殃及族人而不得已自尽,但笔者多年前走访砖桥靖家营靖应鵾族弟靖应鹤先生,得知靖本红楼是其族上曹氏先妣嫁到靖家时带过来的,且靖与景并非同姓,所以因何自尽至今仍然是谜。

乾隆得知恩师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向着南方恩师的家乡鞠躬致敬,并谕旨扬州府厚葬。扬州府特指有名的风水先生择风水宝地,厚葬景考祥地处景家祠堂南,扬州府指派几十名兵勇围得水泄不通,戒备森严,动用180余民工和众多瓦工秘密施工构筑墓殿,开挖河湖,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施工,工程竣工后遂将景考祥厚葬在所凿湖塘中心方形岛屿下墓殿中,乾隆并御赐两件宝物玉杖和金盆。

为什么秘密厚葬呢?实因提防盗墓贼,为此还在河湖西北角构建特别设施,以假乱真保护墓殿。为悼念恩师,乾隆还特派大臣前来悼念,并于景家祠堂搭台唱戏七天,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景考祥安葬地的岛屿位于数百余亩河塘中央,占地约三五亩,远远望去似镶嵌在湖泊中央一个巨大的金色大印,故名大印汪。大印汪周围三水交汇,景优境美,绿树成荫,四季繁花似锦。印子岛东侧,东南到西北建有蟒袍玉带桥,桥长百余米,由众多精工特制的石鼓石柱砌建而成,圆形石鼓恰似蟒袍上的玉佩。岛上建有丈余米高祭拜的亭台,岛下藏有乾隆赐赠的玉杖金盘玉碗等奇珍宝物。每逢当地乡民喜庆之事或荒灾之年,乡民们只需划船至大印汪上焚香祷告,便有玉碗金盘等什物供民众使用。

据说乾隆六次下江南,曾两三次来到景家荡行隆重的拜祭之礼祭奠恩师。后人有诗赞曰:“为人师表众皆钦,清白一生传古今。育出风流千古帝,流芳万世降甘霖。”

丁中广祥听文化
以声音之美,传文化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