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铭记!74年前的这一晚

政务   2024-10-19 09:55   四川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铭记 74年前的这一晚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夜幕掩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等处奔赴前线。渡江行动从黄昏开始,到第二天凌晨4点结束。

 一位宣传队员曾回忆,到了江边,大家都去河里捧水喝,“这是壮行酒,很快就要告别祖国”。
‍‍


 告别祖国,为的是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横加干涉、全面介入。不仅如此,其第七舰队驶入高雄、基隆,在台湾海峡耀武扬威;其空军飞机先后5次侵入中国领空,公然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安东等,击伤火车司机、机场工作人员和居民21人,打死机场人员3人。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战火烧到家门口,躲是不现实的。但入朝作战,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策。

 彼时的中国,刚刚结束绵延战火,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非常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而美国,已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数据显示: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848亿美元,钢产量8772万吨,而中国钢产量仅60万吨,工农业生产总值仅100亿美元。

渴望太平与发展的中国人民当然不愿战。但某些国家的坚船利炮,打碎了幻想空间,让更多人正视事实。

 “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某种程度上,抗美援朝是形势所迫,不仅是出于支持朝鲜的道义考量,也是为切身安危长远考虑。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制空权”理论认为:飞机在战争舞台上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以往战争的面貌,空中战场是决定性战场。据统计,朝鲜战争爆发初期,美国及其盟国投入了强大的空中力量,各型作战飞机1200余架,而当时中国空军作战飞机还不足200架。

 陆地战场也不容乐观。美国拥有原子弹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门类齐全、数量充足,而战争初期的我国,基本上只能用“小米加步枪”来形容。武器装备如此悬殊,这场仗究竟要怎么打?

 “夫战,勇气也。”与强敌抗衡,是物质的角力,也是意志的比拼、精神的对垒。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置身异国他乡的志愿军战士们,打出了新生共和国的国威,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
 从云山接触、首战即胜,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二次战役、扭转战局,让“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狂言成为泡影;再到第五次战役决胜、粉碎“联合国军”建立新防线的计划……经过2年零9个月的激战,那个不可一世的世界霸主,最终不得不第一次“在没有得到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国何以能胜?西方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他们,恰恰忽视了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这一精神上的关键变量。


 长津湖水门桥,温度低至零下54摄氏度,战士们伏守在冰雪之中无一人后退,以战斗之姿永远停留在朝鲜最冷的冬天;三所里急行军,战士们14小时狂奔72.5公里的山路,疲惫不堪之时迎敌仍誓死不退,创下世界步兵行军速度的天花板;上甘岭山头,面对“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炮火密度”,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筑起坚强堡垒,“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武器装备、人员数量、后勤补给等皆可测算,但不畏牺牲、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难以估量。正是那些最可爱的人,靠着“炒面加步枪”,赶跑了美帝野心狼。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彭德怀同志留下了那句掷地有声的名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豪迈宣言,也是由无数牺牲与奉献铸就的自信底气。此战之后,世界上再没有人认为这样一支“农民军队”是可以不放在眼里的力量。世界上再也没有国家会错误地认为,这个初生的人民共和国,是可以肆意挑衅的。
 以劣胜优,以弱胜强,抗美援朝早已超越一次非同寻常的军事行动,而成为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全面展示。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从来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我们一定有决心、有实力挫败任何挑衅进攻。这场“不可能实现的胜利”正告世界,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无实力而乞和平,则和平危;有实力而卫和平,则和平存。和平与战争的辩证法,过去如此,今天亦然。
 尽管进入到21世纪,世界依旧波谲云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阴霾从未散去,国际斗争依然充满着丛林法则的残酷底色,局部地区仍然笼罩在战火之中。看看那些深陷战火的国度,看看那些发展进程被迫中断的国度,便会更加懂得,抗美援朝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此时此刻,那些“抗美援朝值不值、该不该”的所谓讨论,何其谬误、何其苍白。

今天的中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和平安定从何而来。

 “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吃了三代人的苦。”“未见其面,却受其恩。”“去是少年身,归来甲子魂”。每每提及抗美援朝,总会牵动舆论场上的浓烈情绪。英雄们为家国永安抛头洒血;而今天的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

 穿越光阴,我们在深情地追忆英雄。一封封浸透着岁月沧桑的战地家书,一件件沾满硝烟炮火的战地物品,一部部将战争场面“具象化”的影片,一段段被时光掩埋的英雄故事……透过依旧鲜活的细节,尽可能捕捉那个时代的气息,感悟“最可爱的人”。

 忠魂不灭,我们郑重地迎接烈士回家。让无名者有名、让英烈们归根。近年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分批由专机护送回国安葬,轰鸣的战机、接风的水门、真挚的感怀,无不表达着国人对英魂的深情祭奠。

 丰碑永存,精神不朽。“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话虽浅白,道理过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论艰难,论困苦,今人遭遇有多少能与当年相比?追思英雄,发扬壮大他们的精神,我们便有战胜困难、决战决胜的不竭动力。


 光阴荏苒,今天的中国,行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程,发展任务与风险挑战都摆在眼前。

 我们走出的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戳破了某些国家一直以来构建的神话。某些人虚幻的优越感被不断戳破,陈旧的零和思维却依然故我。放眼望去,针对中国的“捧杀”“棒杀”,“贸易大棒”“科技壁垒”,以及“香港牌”、“台湾牌”等等,为的皆是扰乱中国的发展节奏,打断中国的复兴进程。

 试想,积贫积弱之时、国家初创之时中国皆没有退步,今时今日,又岂会被威胁挑衅、打压围堵吓退?

 关关难过关关过,胸怀梦想的远征,何惧千山万水、何畏千难万险。直面外部挑战的逆风逆水,跨越不进则退的发展关隘,需要吾辈自强。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有幸参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必要全力以赴。


 高山苍苍,岁月奔流,是光阴的故事,也是光明的故事。

 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烈士纪念广场上有一面由138块黑金沙花岗岩组成的烈士英名墙,镌刻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197000多名英雄儿女的英名。

 他们的青春热血,他们的美好希冀,在今人的幸福生活中有了最清晰的回响。

 为家国牺牲者,不可使之遗忘于历史。为未来奔走者,不可使其精神消散。
 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来源:长安街知事

图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 北京日报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方志四川
直笔著史记盛世 问道彰善启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