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冬季老年人跌倒的现象大幅增加。跌倒可造成老年人骨折、头部损伤等,不仅给老年人带来痛苦,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更增加家庭成员照护负担。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原因
1.身体机能:衰老可导致身体平衡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变弱等机能改变,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重要生理性因素。
2.健康状况: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骨骼关节疾病、足部疾患、认知障碍等疾患。
3.穿着:穿鞋底不防滑、鞋跟较高的鞋,不合身的衣裤,行为动作过快,进行不适合身体条件的运动等行为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4.周围环境:地面湿滑、不平、有障碍物,照明不足,起身时缺乏支撑物,家具过高、过低或摆放不合适等。
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老年人跌倒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降低跌倒后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此,重视跌倒预防,提升预防跌倒意识,掌握基本的防跌倒技能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心理建设:正确认识和适应衰老,衰老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和形态发生改变,这既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普遍规律,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老年人应以积极心态接受和逐渐适应这一自然过程,根据身体情况主动调整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放慢速度,不要着急转身、站起、开房门、接电话、去卫生间等。
2.加强身体锻炼: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和健身舞等运动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功能。进行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身体摆动等,下肢肌肉力量可以通过提踵、直腿后抬等方法锻炼,耐力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如健步走、健身舞等锻炼。老年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和强度,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注意运动安全。
3.选用合适服饰:穿防滑、合脚的鞋有助于预防跌倒。鞋底纹路清晰、防滑、有一定厚度和硬度,鞋跟不宜太高,材质要柔软、保暖、透气,足弓部位稍微增厚。老年人应穿合身的衣裤,不过长、过紧或过宽松。
4.擅用适老辅助器具:科学选择和使用手杖、助行器、轮椅等。手杖是简便有效的防跌倒工具,选择时老年人应亲自试用,手柄应为弯头,大小合适、容易用力。手杖杆应结实耐用,无变形、不易弯曲。手杖长度以穿鞋自然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时,手腕横纹到地面的距离为宜。手杖底端应配有防滑橡胶垫,并定期更换。
5.养成安全出行习惯:注意观察室外环境中的跌倒危险因素,选择无障碍、不湿滑、光线好的路线,日常生活时站稳扶好,放慢速度,避免“忙中出错”,根据身体条件主动休息。
6.防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增加老年人跌倒后骨折的风险,因此建议均衡饮食,选择富含蛋白质、钙、低盐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和负重运动,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
7.遵医嘱用药:服用影响神智、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功能的药物或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能增加跌倒风险。不要随意增减药物,避免重复用药,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使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系统的药物后动作应缓慢,预防跌倒。
跌倒后的处置
1.积极自救:老年人跌倒后,不要慌张。摔倒时臀部及髋部着地会造成髋部骨折,用手支撑则会造成腕关节骨折。预感到自己要跌倒时,要保护好头部并顺着力的方向顺势倒地,以背部着地较为安全。
2.自行判断:有无受伤、受伤部位、程度,能否自行站起等。经尝试后,如自己无法起身,不要强行站起;可以通过大声呼喊,打电话,敲打房门、地板、管道等物品发出声音求助,但要注意保持体力。
3.等待救助:在等待救助期间,可用垫子、衣物、床单等保暖。如自我判断伤势不重,可以自己站起。首先应先将身体变为俯卧位,利用身边的支撑物慢慢起身,不要盲目突然站起,以免加重伤情。起身后先休息片刻,恢复部分体力后再寻求救援或治疗。无论跌倒后受伤与否,都应告知家人或医务人员,并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
4.他人提供科学帮助:发现老年人跌倒,施救者首先要确定周围环境的安全,在确保老年人和救助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助。救助时首先判断老年人的意识、呼吸、有无骨折、大出血等伤情,避免因盲目扶起伤者而加重损伤。不能猛烈晃动伤者,注意给老年人保暖。受伤的老年人如意识不清、伤情严重,请立即帮助拨打急救电话;如老年人意识清醒,可给予安抚、宽慰等心理支持。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