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视频号,
听经典好书分享
过年时,我们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其中一个同学问我说:“听说你把人家涛涛关门外一个多小时,他都没给你发火?”
我一脸茫然地愣神两秒。
这时旁边另一位同学提醒我说:“你忘记啦,我在你家的时候,咱俩躺在床上聊天,你的手机静音,门关着,涛涛敲门咱没听见,结果让人家在门外站了一个多小时。”
我哈哈大笑,要不是你说,我都忘记这事儿了。
因为这样的事儿不是第一次,有一次涵爸晚上12点回来敲门我没听见,打电话我手机静音,直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我才看到手机的未接来电,打电话给他时,他才从车里出来,然后上楼。
当然从那之后,要是他晚上晚归,我一般会先把手机调成非静音,除非我忙忘了。
然而涵爸给同学们的解释连我都吃惊了,他说:“我们工作时等甲方好几个小时的事儿经常发生,为这么小的事儿发火,不值当。”
那一刻要说毫无触动是假的,而且我这人吧,一旦被触动,就会思索好多。
比如我会想到,我真的嫁了个蛮好的人,因为在外面跟别人装孙子,在家里大发神威的男同志大有人在。
再比如,我说怎么自己现在变得越来越宽容,身上那种紧绷感也逐年消失了,原来我一直被松弛感包裹。
那为一点小事就引发争吵的原生家庭,已经成为历史,我现在的家庭一直在用“这是小事,没关系”影响着我。
因此,我也渐渐地学会了不用小事消耗家人,对涵涵经常说“没关系,这是小事”。
父母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孩子才有力量去不断地挑战自我,才会在犯错后,依然敢于去尝试。
一句“没关系”,不是纵容,不是娇惯,是理解,更是安全感的给予。
过年期间涵涵的两个朋友在群里发生了小矛盾,她俩就退群了。
其中一个还把涵涵从好友里删除了。
因为发生矛盾的这俩小朋友,原本是不相识的,她们都是涵涵拉进群里的。
这件事情发生后,涵涵就去分别安慰她俩。
这时她发现另外一个小女孩已经把她删掉了。她就想着怎么把她加回来。
第二天晚上,她又说:“现在王××应该消气儿了吧,我这个时候安慰她,她肯定会加回我的。”
见不得女儿受委屈的老妈子一秒上线,对她说:“你没必要这样吧,她把你删了,还有别的好朋友啊,为什么非要哄着她?”
涵涵说:“你看你这种思想,难怪你朋友那么少。”
我又被这句话触发了感想。
我后来在跟我做心理医生的朋友聊起这件事时,还说:“幸亏我没有强加干涉,对于这件事,我当时的想法是反正我自己也不是人际关系达人,既然这方面不是我的强项,那我也没有指导她的资格,索性说一句就不再说了。”
“可是后来我一想,她这种行为并不是我思维里的讨好别人,委屈求全,这恰恰是证明她内心强大,所以有力量去安慰别人,我以前的那一套‘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你都把我拉黑了,我还舔着脸加你?’,其实属于社交弱势思维。”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组实验,结果发现:从1岁开始拥有自我选择权的孩子,长大后会比只会听从父母命令行动的孩子,自控力更强、独立性更高。
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一个喜欢控制孩子,对孩子指手画脚的妈妈,在我不擅长的事儿上,我都很少发表意见。
毕竟如果一件事情上,我们本身就做的不够好,那孩子在咱的经验指导下,难道就能做的超越我们?
让孩子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很多事情允许她自己做决定,她才有干劲儿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跌倒了也更容易爬起来,接着再来。
若是父母包办的人生,则是在出了问题之后,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去抱怨父母的指导不对,甚至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何来强大内心?
一颗充盈强大的内心,才是孩子独立自主,拥有幸福人生的法宝,而这颗内心的强大,跟平时父母的教养有很大的关系。
蒙台梭利曾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关注视频号,
听经典好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