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我成为测量员后学的第一堂课。”刘艳洲常说。
河南南水北调辉县项目,这是刘艳洲“点线”人生开始的地方。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从外业测量到修改测绘图纸,作为初来乍到的新手,刘艳洲满怀热情地投身每一项工作,仔细观察,勤奋学习。白天翻山越岭进行外业测量,晚上回到驻地便挑灯伏案,分析处理数据报表,反复练习测绘技巧,改进测绘方法,碰到不会的问题,便详查资料,虚心向前辈请教。全站仪的小小望远镜里既见证了项目建设过程,也见证了刘艳洲的成长。
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没有白走的路。执着专注的学习精神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使得刘艳洲测量技术日益精进,很快便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2015年10月,在武警水电指挥部组织的测量专业比武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二名”的成绩;2016年,获得个人三等功及人才三等奖;2022年9月被集团公司评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艳洲始终坚信个人技术水平高,绝不是真正的高水平,只有团结更多的同事,将一个个有限的力量牢牢拧成一股绳,才能释放更大的能量。除了在工作岗位上潜心钻研,专注于提升技术能力,刘艳洲还以自己的切身经验和工程实践为案例,进行言传身教。
2017年,凭借丰富的测量实践经验,他受聘担任武警水电第七支队的测量教官,从最简单的跑杆到独立架设仪器;从内业一窍不通到CAD及CASS软件的熟练操作,两个月的时间为支队培出50余名合格测量员。每到一个项目部,他都会悉心为新员工讲解仪器操作、内业资料处理、项目生产管理等知识,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在他的帮扶教导下,多名年轻员工成为了所在项目的测量技术骨干。
作为一名测量技术人员,刘艳洲始终保持着“本领恐慌”的心态,不断丰富拓展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先后考取了建筑行业的材料员、中国石油关键岗位人员HSE证书、水利水电专业一级和二级建造师证书、市政公用工程的一级和二级建造师证书,向着成为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发起冲锋。
“工程未动,测量先行。测量员是项目施工的先遣队、排头兵,是项目施工的‘眼睛’和‘尺子’。离开优质的工程测量结果,施工会遇到极大挑战。因此,把好工程测量关口,当好工程的‘眼睛’,是我们的责任。”刘艳洲说道。
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坐落于大山深处,结构特点和地理环境复杂特殊,施工地段山峦起伏,测量工作复杂而种类繁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刘艳洲并未退缩,迎难而上。在项目开工前的几个月里,他带领测量队员们每天穿梭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之中,背着沉重的仪器,一边爬山一边测量。大山里的路很陡,甚至没有路,要借助树枝的力量往上爬。加之山里信号不稳定,寻找一个合适的测量点往往需要绕行数十分钟之久。
“测量工作是用数据说话的,相比其他工作岗位,更累更辛苦、责任更大,必须经得起检验。我每天扛着仪器满山跑,虽然苦点、累点,但我也看到了沿途不一样的风景。”面对每天繁忙的野外测量工作,刘艳洲乐此不疲。
这些年,他白天跋涉高山深涧,栉风沐雨,测量放线,为工程开辟道路;晚上则复核海量数据,废寝忘食,绘制图网,为施工导引方向,给河南辉县南水北调、云南溪洛渡水电站、山东南水北调、河南五岳抽水蓄能、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等多个项目“当眼睛”。有时候为了1厘米的测量误差,为了保证放样精度,同时查明误差原因,他组织队员深入现场,持续十几个小时不间断进行点位测量。返回驻地,又马不停蹄计算数据,在反复确认数据准确无误后,他才放下心。而这样的工作情景,只是他测量生涯里的一个缩影。
2023年7月底,京津冀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暴雨洪涝灾害,当接到抗洪抢险命令后,刘艳洲毫不犹豫领命出战,奔赴抗洪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到达北京房山抢险现场后,他第一时间扛起测量设备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对现场地形地貌进行现场测量,并对现场车辆进行指挥协调,协助抢修道路92米、进占丁字坝40米。
在河北涿州白沟河围堰局部漫堤险情现场,他克服重重困难,准确测量出围堰溃口长度16米,前期围堰及加宽后围堰尺寸并准确计算出加宽围堰所需土石方工程量9102立方米,加固河堤1300米、修筑围堰140米,累计清淤约2000方,为《涿州白沟河决口封堵方案》优化完善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在天津大清河台头镇抢险现场,他的任务不仅需要准确测量出水位变化,也需要详细描绘实地地形地貌,尤其是对新增设的子堤加高、沿岸崩塌、河水散浸、漏洞、管涌等重点区域测绘,实时更新和积累不同时段、不同水位的地形资料,为接下来的子堤加筑工作及其所需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临时指挥部在研判灾情形势及制定决策指挥方案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参考依据。由于在抗洪抢险任务中表现突出,被集团公司授予“抢险先进个人”、被应急管理部授予“嘉奖”奖励。
“我将继续把热爱、坚持和专注投入测量工作中,用一辈子当好工程的‘眼睛’。”刘艳洲的语气坚定且无悔。
二十载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他的身后,是留在祖国大江南北的一串串足迹,清晰而闪光,铿锵而充满力量;前方,是鞭策他努力奔跑的实现精准测量、打造精品工程的新征程。
编辑:罗娇 校对:李建春 执行主编:赵洪虎
转载请联系授权
中国安能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