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万患者背后:《中国阿尔茨海默病蓝皮书》发布!

健康   2024-08-15 19:13   北京  
点击上方“神经时讯”→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每天第一时间看推送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联合制订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蓝皮书(精简版)》发布,本文总结其主要内容如下。




阿尔茨海默病(AD)及其他认知障碍疾病是发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一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袭且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涉及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和视空间等认知域,不同程度地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职业功能,最终进展为全面性痴呆。

在痴呆患者中,AD最为常见,约占65%。疾病进程通常可由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痴呆逐渐进展(图1)。最终患者通常死于肺部感染、褥疮、营养不良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由于患者认知能力下降,出现走失或意外引起的死亡风险也增加。

图1 认知障碍程度进展

流行病学特征


1. 患病率

2019年我国AD及相关痴呆总人数为1314万,大约占全球AD患者总人数的25.5%,我国AD及相关痴呆总体患病率为924.1/10万,年龄标化患病率为788.3/10万。

随着年龄的增长,AD及相关痴呆患病率呈指数增长,MCI和SCD患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我国女性AD及相关痴呆、MCI、SCD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农村地区人群AD、MCI和SCD患病率均高于城市地区;不同省份AD及相关痴呆的患病率也呈现明显差异。2019年我国AD及相关痴呆年龄标化后患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及东北地区,排名前五的省份是河北、河南、吉林、广东及浙江。

2. 发病率

2019年中国AD及相关痴呆的发病率达到126.6/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03.8/10万。男性年龄标化发病率为89.7/10万,女性为115.2/10万。各年龄组AD及相关痴呆和MCI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升高。

3. 死亡率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迅速,AD死亡率稳步上升,死因顺位从1990年第19位跃升为2019年第6位,已成为我国人群第六大死因。在我国,AD及相关痴呆的整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AD及相关痴呆的死亡率从7.9/10万增加到22.6/10万。

4. 疾病负担

我国AD及相关痴呆的疾病负担逐年上升。2019年,AD及相关痴呆在我国造成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分别为597.7万人年、411.4万人年和186.3万人年。女性AD及相关痴呆的DALY数、DALY率、YLD数、YLD率、YLL数和YLL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影响因素

AD等认知障碍疾病发病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详见图2。

图1 AD的影响因素
脑认知健康指数

2023年4月中国发布了“中国脑认知健康指数”,该指数旨在建立一个反映我国人群脑认知健康的综合指数,以反映全国及各省份人群整体脑认知健康状况,了解认知障碍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评价我国认知障碍疾病防治水平,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脑认知健康指数指标体系包含4个维度(A.认知障碍疾病流行情况及疾病负担、B.危险因素暴露情况、C.危险因素防控情况、D.认知障碍疾病诊治情况)、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
从总体得分(表2)来看,全国脑认知健康指数平均为47.39分,4个维度百分制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认知障碍疾病流行情况及疾病负担(64.25分)、危险因素防控情况(49.97分)、认知障碍疾病诊治情况(43.75分)、危险因素暴露情况(35.90分)( 表2 )。在4个维度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和认知障碍疾病诊治情况两个维度整体得分相对较低;在认知障碍疾病流行情况及疾病负担方面各省差异最为明显(最高分/最低分:2.18),其次为认知障碍疾病诊治情况(最高分/最低分:1.84)。
表2 中国脑认知健康指数(2023版)及各维度总体得分情况

根据中国脑认知健康指数(2023版)测算结果,北京取得最高分(61.31分),江苏、湖北、上海、天津、浙江分别位列第二到第六名。得分整体上呈现东部省份得分较高,中部和西部省份排名相互交叉的趋势。

诊断现状

目前我国不同级别医院对AD及其他认知障碍疾病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有记忆门诊和没有记忆门诊的医院间认知障碍疾病的诊断数量差异很大。 

诊断延迟是我国AD及其他认知障碍疾病患者诊断现状的痛点之一。既往研究表明,患者从出现认知障碍症状到初次就医存在时间延迟,就诊时往往已有明显症状。影响诊断延迟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患者、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治疗现状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AD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应积极接受药物治疗。

(1)我国AD药物治疗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抗痴呆药物接受情况有所改善,然而目前服药的AD患者比例仍较低,特别是乡村患者中用药难度大、不配合治疗的问题更突出,因此,亟须针对这些问题和痛点进一步改善我国AD患者的治疗现状。 

(2)常用治疗药物

目前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AD的一线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以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甘露特钠胶囊上市注册申请,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AD。2024年1月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由AD引起的MCI和轻度痴呆。

在临床上其他辅助药物包括奥拉西坦、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银杏叶提取物等,用于协同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老年期痴呆,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针对AD引起的精神和行为症状,可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以及5-羟色胺类药(西酞普兰、丁螺环酮等)治疗。此外,中医药治疗AD痴呆符合AD进展期间的证候演变规律,显示了一定的证候关联效应。

图2 AD的治疗药物

(3)药物临床试验

近年来中国AD及其他认知障碍疾病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数量有所增加。这些药物可分为3类:

  • 化学药物,如盐酸多奈哌齐口溶膜和甘露特钠胶囊;

  • 中药/天然药物,如复方银杏叶片、五加益智颗粒;

  • 生物制品,如donanemab注射液和gantenerumab注射液。

2.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在帮助患者保持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改善精神行为症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目前AD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认知干预、神经调控、运动疗法等。

认知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认知功能和认知储备,涵盖的认知域包括定向力、感知觉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逻辑推理、加工速度及语言功能等,根据不同人群进行针对性训练,可采取线下认知训练门诊与线上认知训练平台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神经调控是指利用置入性或非置入性技术,通过物理(如:电、磁、声、光)或化学方式,对中枢、周围和自主神经系统邻近或远隔部位的神经元或神经网络的信号传递发挥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症状的目的。神经调控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脑功能刺激,分为侵入性脑刺激和非侵入性脑刺激。侵入性脑刺激包括深部脑刺激和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等;非侵入性脑刺激主要有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和光生物调节,具有无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文献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蓝皮书(精简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4, 104: (29): 2701-2727.

编辑 | 董晓慧
校对 | 仇俊鑫

神经时讯
《神经时讯》是致力于促进国内外最新神经病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平台设临床病例解析、医学人文、疾病专栏、会议报道、学术争鸣、基础研究等学术栏目,注重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将选择本季度最新会议及研究的内容进行介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