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的头部公司绝大多数都已上市,这些上市公司每个季度的财报数据,反应着这个行业的起伏变化。
截止十月末,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电影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如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中国电影、博纳影业、华谊兄弟、横店影视、上海电影、金逸影视、北京文化营收、净利润同比有涨有跌,但整体在走下行趋势。
受疫情冲击三年后,经历了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短暂反弹,2024年二三季度,电影行业再次进入危机期。
判断电影公司业绩好不好,大盘票房是最直观的指标。
2023年,全国电影票房549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了83%,恢复到了疫情前2019年85.6%的水平。
这一年,以上九家A股上市公司中,光线、万达电影、中影、横店影视、上影、金逸六家扭亏为盈,华谊同比大幅减亏,只有博纳、北京文化两家亏损在继续扩大。
2024年第一季度,因春节档在《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等热片的助力下爆发,票房创历史新高,一季度大盘票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
因此,各电影公司一季度的盈利表现整体不错。
主控出品并发行《第二十条》的光线传媒一季度净利润4.25亿元,超过了2023全年。
参投了《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四部春节档高票房电影的横店影视一季度净利润2.19亿元,也超过了2023全年。
以院线、影院业务为主的全国第一大影投万达电影一季度净利润3.26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了3.3%的增长,跟一季度全国大盘票房的同比增幅接近。
但好景不长,春节档过后,影市持续走弱。支撑二季度的五一档大盘票房同比几乎没增长,支撑三季度的暑期档大盘票房同比下滑近44%,其他没有热门档期的月份影市更冷,导致二季度、三季度大盘票房各同比下滑29%、44%。
也因此,各电影公司二季度、三季度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一季度大赚4.25亿元的光线二季度净利润只有4820万元,三季度变成亏损1189万元。
一季度大赚2.19亿元的横店影视二季度、三季度各亏损1.3亿元、7104万元。
一季度大赚3.26亿元的万达电影二季度亏损2.13亿元,三季度盈利5530万元。
可以看到,主要依赖影院(包括票房分账、爆米花可乐等卖品、映前广告等)和电影投资、发行的电影公司,其业绩表现跟大盘票房涨跌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全年大盘票房能否维持在500亿元上下(对应单季平均票房125亿元),将会是多数头部电影公司能否盈利的一个分水岭。
以影院业务为主的公司,对大盘冷热尤其敏感。
以业务相对单一,影院、院线业务营收占比高达98.8%(2024半年报数据)的金逸影视为例,在今年一季度大盘票房164.84时,金逸影视单季盈利1795万元,在二季度、三季度大盘票房各74.17亿元、108.64亿元时,金逸影视单季各亏损8723万元、3868万元。
当然,每家公司因业务不同,盈利能力也各不同。
同时拥有国内影院和澳洲影院,也有电影投资、发行业务,电视剧业务、游戏业务的万达电影就比金逸影视抗风险能力更强一些。
大盘票房108.64亿元的第三季度,金逸影视亏损,万达电影盈利5530万元。
万达电影虽然业务布局很全,实际上还是一家影投公司,据2024半年报,其影院、院线业务营收占比81%,电影投资发行、电视剧、游戏业务营收占比分别只有2.53%、1.05%、5.32%。
相比,中国电影的产业链布局更完整,覆盖了影视拍摄基地、投资、制作、发行、影院、院线、巨幕、放映系统、售票系统、融资租赁等上中下游几乎所有业务。
中影的业绩就相对好看,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各9691万元、1.07亿元、1131万元,虽然第三季度环比大幅下滑,但仍实现了盈利。
据2024半年报,中影创作、发行、放映、科技、服务五大业务营收占比各13.16%、42.3%、22.34%、16.67%、4.56%,其中放映(即影院)、创作(即投资)板块毛利率各3.59%、11.33%,而发行、科技、服务板块的毛利率各37.24%、29.76%、52.34%。
可见,看起来风险最小的影院放映是这其中最不赚钱的业务。电影投资,要看成功率,依赖爆款,毛利率并不稳定,也是所有业务中风险最大的。
以电影投资为主的几家公司,就在承受业绩更大的波动。
光线传媒一季度因有春节档大卖的《第二十条》,净利润大增,二三季度没有爆款电影,业绩相应地就环比跳水。
吃到过主旋律商业片红利的博纳影业这几年再没成功的爆款,就连亏三年,今年投资、发行的《传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票房惨淡,前三季度净利润各555万元、-1.44亿元、-2.16亿元,还在持续亏损中。
同样依赖爆款,爆款又出不来的华谊兄弟、北京文化名头还在一线,但往日辉煌早就不再。
华谊今年投资的《屋顶足球》《狗阵》《来福大酒店》票房都很少,前三季度有两个季度亏损,前三季合计亏损4248万元,2019年至今已连亏7年。
开不出新项目的北京文化除了《749局》《封神第二部》《封神第三部》几部库存片,已无主控的电影可上映,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只有9937万元,净利润连亏三季度,亏损额合计3991万元,2019年至今已连亏6年。
在影市趋冷的情况下,行业内公司都在积极自救,除电影外,大多数公司都在试图多条腿走路。
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博纳影业、华谊兄弟、北京文化、横店影视都有剧集业务,华谊兄弟、横店影视还在做网大、微短剧,华谊甚至创建了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跟阅文、中文在线、番茄短剧等合作,同时推进多个项目。
另一方面,这些公司都在积极拥抱AI技术,试图通过创新获得突破。
博纳影业的AIGC生成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七月已上线,暑期档上映的院线电影《传说》也用了AI技术,虽然很不成功。
华谊微短剧《鸿天神尊》的一些场景是与阿里巴巴ideaLAB创新实验室联合,使用AI生成的。
光线也在其大量的动画电影制作中利用AI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不过,这些尝试目前还没看到有大幅改善业绩的奇效。
管理部门也在尽力呵护、救援。
针对影院好片供给不足的情况,进口片的引进明显加快、增多,像《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死侍与金刚狼》《盟军敢死队》《异形:夺命舰》《非礼勿言》《小丑2》,还有之后待上映的《角斗士2》《猎人克莱文》这些R级电影都被放行。
在今年十月底的第二十六届全国影片推介会上,迪士尼、环球影业、华纳兄弟、派拉蒙影业、索尼影业、传奇影业等好莱坞大电影公司也受邀亮相,和国产片商同场展示它们的新作储备,这跟昔日“好莱虎”的待遇已大不形同。
另外,重映电影也在放量,出现在大银幕上的国产、进口经典片越来越多。
这其中不乏相对成功的案例。比如,宫崎骏动画《哈尔的移动城堡》在五一档卖了1.67亿元,新海诚动画《你的名字》在暑期档卖了1.37亿元,《哈利·波特》系列每周一部上新,其中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映21天票房已近7500万元。
对于重点项目,各地相关部门也都有相应的关注和支持,比如陆川的《749局》后期制作阶段遇到了资金问题,就得到了北京相关文化部门的资金注入。
从上到下,行业内都意识到了走衰的严重性,大家一起积极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