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女围城”,内娱困局

文摘   电视剧   2024-09-25 10:41   北京  


因为演“普女”造成观众质疑,不知道田曦薇是烦恼还是暗喜。


《半熟男女》开播后,田曦薇饰演的女主角被介绍为“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普通女孩,路人眼中的路人”,结果直接把#田曦薇演普女 说服力#顶上了热搜。


这些年常见的情况是,各路男、女演员被各种吐槽太“普”,目前相对头部的流量艺人甚至可以说几乎无一逃过“普”的审判;而田曦薇真演了“普女”,却又被吐槽不像。


如此“普女围城”背后,是内娱始终存在的外貌焦虑,以及围绕着外貌问题,形成的某些长期的创作困局。


按照《半熟男女》的故事,田曦薇饰演的何知南其实算不得“普”。


原著小说《这里没有善男信女》里的形容是“她的外貌,说好看是不至于的,但也绝不会有人嫌弃她丑。唯一可圈可点的是颊上两颗梨涡,笑起来温暖甜蜜”。毕竟何知南能在红尘里摔打几个来回,最起码也是“普人”里好看的级别。


问题或许出在造型上。


以田曦薇在95花甜妹里算得颇为出挑的长相,稍微“扮丑”向下兼容本来不成问题,但最终呈现的,只是粉底色号稍显暗沉的妆容,加上几颗雀斑后用评论区的话说“还显得挺可爱”。哪怕拉升一下“普”的标准,还是有点超标了。


其实影视行业并不缺乏美女演“普女”的例子。比如《BJ单身日记》系列,主演蕾妮·齐薇格每部拍摄时都会增肥10公斤左右,以呈现普通女孩的状态;蒋雯丽拍摄《立春》的时候更增肥十五公斤,最终成就金鸡影后桂冠。


而为什么此次《半熟男女》中的“普女”会被质疑?


“这其实要考虑到一个因素,就是在制作爱情剧的时候,行业还是会有偶像剧的强‘造梦’导向的,所以哪怕角色不强调是好看的类型,还是会尽量找外貌突出的,毕竟做剧的也算是眼球经济。”制片人彤彤表示。


“但要求美女‘扮丑’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国内的流量生态下,大部分粉丝都是为了艺人的颜来的,要考虑他们的诉求。哪怕在电影圈,不是为了拿奖,谁愿意扮丑呢?”


“田曦薇敢演‘普女’,是因为她不‘普’。”选角导演文伟表示,市面上其实很少出现外貌普通的角色,“对于大部分艺人来说,角色的人设好不好,是接戏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妆造良好的情况下,俊男靓女的设定也是对艺人的一种加成,也因此不愿意演‘普’。”


“说白了,如果是常年被吐槽‘普’的演员,去演‘普’的角色,想也知道接踵而至的就是公关灾难,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


“围城”内外,透露出的依然是行业里深刻的容貌焦虑。


当下的演艺行业,仍处于一种流量时代的惯性中,无论演技能否得到大众认可,在偶像剧依然占据头部制作主流的行业环境下,外貌依然是艺人最可靠的一张底牌;而可能对此有威胁的,尽可能扼杀在摇篮里也是一种正常的商业操作。


“哪怕是一些实力派演员,如今也会有不少外貌方面的营销,只要涉及到流量运营,保持粉丝的幻想都是基本盘。所谓容貌焦虑,就是这门生意的必然伴生品。”文伟表示。


但另一边,话题场中不断升温的“普男/普女”讨论,意味着艺人和经纪行业用不少资源维持的“外貌”营销,面对着越来越猛的冲击。


文伟表示:“按我个人观察,行业里能出头的艺人,外形条件基本还是优于普通人的。之所以出现‘普’的讨论,一方面是因为‘上镜’问题,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要有适合的妆造,一些明星常年保持的‘半永久’妆造,其实也是为了降低这方面风险。”


“另一方面,‘普’也是目前粉丝论战的一种常见话术,娱乐圈还没被攻击过‘普’的艺人已经不多了,一来二去,让人感觉娱乐圈遍地‘普人’。”


制片人Constance则表示,这其实涉及到行业选角的问题,“好看是多元的,比如女艺人,有的是甜妹,有的是邻家型,但大家要争夺头部古偶资源,那演的基本都是仙女、绝代佳人,很多是直接体现在台词里的,这就会造成观众的认知落差,也很容易被嘲。”


其实此次田曦薇在《半熟男女》中的定位也是如此,出现争议本身是因为选角和演员形象其实存在错位。


那么为什么在选角方面会出现错位?在制片行业,又是如何判断角色外貌的适配问题?


文伟介绍:“这涉及到剧集类型的问题,现实题材其实是好找的,因为人设会更贴地,外貌是什么要求都很清楚,有偏差的话也能靠妆造补一下;但是偶像剧就比较模糊,最怕的就是‘美若天仙’那种,真的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而Constance指出,平台体量较大的偶像剧,外貌往往并非选角考虑的首要元素,“有没有能扛剧的流量,经纪公司的推人能力,和平台的关系如何、之前在平台有没有爆款,对艺人拿下角色都有很大的影响因素。单论外貌的话,行业里又不缺俊男靓女。”


再从演员方面看,“我个人的感觉是,大部分当红艺人对自己的外貌条件都是很自信的,身边团队和线上的粉丝每天捧着,好听点说就是‘红气养人’嘛。而且有机会出演头部项目,无论自己是否合适,艺人和公司基本还是愿意抢资源的。”Constance说。


况且,即使出现在外貌上没能适配角色要求,给艺人包括剧集带来的实际影响也不算大。


“真正能靠外貌‘人捧戏’的有几个?大部分还是要看剧集品质和人物设定,”彤彤认为,“如果剧播得不错,那就是皆大欢喜,艺人也会有‘戏捧人’的红利;播得不理想,问题也不可能全在艺人身上,可能下一部戏就能把口碑救回来。”


但类似的问题频繁出现,难免会影响路人观众对剧集选角的观感。


“之所以很多讨论会聚焦‘普’的话题,其实是一种观众情绪的标签化,或者说是对演员表现的不满,”文伟认为。


“毕竟一些年轻艺人确实是没有角色刻画能力的,甚至缺乏基本的声台形表,却能够掌握不错的资源。而观众最能直观感受到的,就是外形、气质上有偏差,所以才会有‘普’的话题。”


这类话题实则折射的问题是,当下获得资源的演员们,无法完全满足观众的内容需求。



近两年,长视频行业不断推进的To C改革,意在改变长期以来行业里的制作问题。选角的适配性,也是频频被提到的变革方向。


这种变革的实质,是对演员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伟表示:“按照如今的行业发展,前几年那种被疯狂吐槽的妆造问题越来越少了,艺人本身外貌又基本不差,其实这方面的问题并不突出;观众会吐槽的,问题其实往往是演员处理角色出了问题,让人感觉看不下去。”


客观地说,如今观众对演员的要求不算高,并不要有多成熟全面。比如许多艺人能够获得流量,往往只需要在饰演一类角色的时候比较有优势,这也是今年出现不少“赛道主理人”的原因。但哪怕这种“本色演出”的要求,也并非所有艺人都能做到。


“演员的能力要提升,一要满足基本的声台形表,二是能够呈现比较完整的人物,至少也要改善一些五官乱飞、莫名其妙的表演方式,这肯定是接下来的大方向。”


但客观来看,行业短时间内还是很难与流量做切割,尤其是主角的适配问题仍待解决。


彤彤介绍:“之前也有项目尝试过,用相对适配、没多少流量的演员做群像,但问题也很明白,缺乏流量在前期宣传过程中比较吃亏,也很难吸引招商,如果不能靠口碑转化,项目收益非常有限。”


“从平台角度看,至少头部项目的主角还是要保证流量的,而且这也涉及到更多平台的利益相关。所以目前的选角问题,还是会延续一段时间的。”


但长期来看,在掌握行业话语权的平台推动下,更多具有表演专业能力的艺人掌握资源,应该会是未来的趋势。


“影视终究是‘造梦’的艺术。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表演能力,艺人至少应该选择自己适合的赛道,给观众带来沉浸感,在这方面制片方和艺人方还是应该建立清晰的认知。”Constance说。


“外貌是演员的门槛,但演员不能一直站在门槛上。”彤彤认为,演员群体是时候建立外貌之外的更多优势“护城河”,“流量总是速朽的,当谈到一位艺人的时候,可以找到外貌之外的更多优点,那么行业的外貌焦虑也不至于如此突出。”


高口碑还能撬动票房吗?
从《凡人歌》,看懂走到转折处的正午阳光

“恶女”上位,悬疑剧打开新视角

都说音综糊,为何半年30档节目上线?
2024,“古偶灾年”?
电影名导做剧,逻辑变了?
2024,平台剧集工作室的突围
古装剧女主当真要“搞事业”了?

狐厂娱乐观察
娱乐产业深度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