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可分为coincidental及lagged两种方式,除了各bucket延滞率之外,也会观察特定bucket以上的延滞率。
如M2+lagged%及M4+lagged%等指标,以M2+lagged%为例,分母为两个月前应收账款,分子为本月M2(含)以上尚未转呆账的逾期金额。
在消费金融风险管理上,M2及M4是两个重要的观测点,原因是客户可能因为太忙或者忘记造成的账款逾期,但是经过M1催收后依旧落入M2以上,可确认为无力缴款或蓄意拖欠。
简写为wo%,当月转呆账金额/逾期开始月的应收账款。经过年化之后,月转呆账率转换为年损失率。
其定义为:当期转呆账金额-当期呆账回收,亦即为净损概念。就整体风险管理绩效观点来看,呆账后回收亦为以重要一环,所以NCL%与WO%常常一并显示。
多用于贷放型产品,主要来计算期满客户的累积损失率,计算样本为届满总期数后的N期客户。
计算公式为:分母对应的资产第1~(K+N)期的转呆账总金额/已满(K+N)期案件的初贷总金额,K为总期数,N为转呆账所需期数。当然,它也有优缺点的。
优点:能精确计算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实际损失率
缺点:需要经过年化转换才方便解读,且消耗时较长,无法及时修正风险管理方向。
又称拨贷比,是指拨备占总贷款的比例,拨贷率越高,说明该银行的防御坏帐风险能力越强。
计算公式为:拨备余额/贷款总额=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
也称拨备充足率,实际上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帐准备金的使用比例,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为100%。
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良贷款余额。
指呆、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反应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额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指在预估隐含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类,其中后3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计算公式: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100%。
贷款拨备率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是商业银行业资产质量的三个基本指标。
泛指各种维度下的户数、进件、拨款、余额等占有率。常常与核准率及延滞率搭配使用。
催收单位常用的绩效指标,目的是观察前期逾期金额经过催收后仍未缴款,延迟到下一期的几率。
用途:了解各bucket未回收的比率
优点:简单易懂,便于掌握催收绩效
缺点:易受账务回冲及逆选择影响
转列呆账后回收的工作可分别由银行内部及委外催收人员分别管理,依计算的时间范围,呆账回收率又可分别为一下几个类别:
本期呆账回收率=本期呆账回收/本期转呆账金额
本期总呆账回收率=本期呆账回收/前期呆账总余额
本年呆账回收率=本年度呆账总回收金额/本年度平均呆账余额
近12期呆账回收率=近12期呆账回收总金额/近12期平均呆账余额
转呆账后12期回收率=转呆账后12期总回收金额/转呆账后12期平均呆账
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