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型联合教研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学段孩子们真实的样子,了解他们想要什么。”
“今天的听课,让我看到了课堂的另一种样子,其中很多举措都是可以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借鉴的。”
“之前,我更关注高中的课标和教学内容,但这次教研结束后,我希望能重新阅读初中的课标和教材。”
——来自英华教师的声音
7大文理学科,14间各具特色的初、高中课堂,百余位初中、高中教师交换听课、共同教研,在梁栋校长、张涛校长以及全体英华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打开不同学段的大门,让英华教师看到不同学段、不同学部学生真实的样子;在首次初高中联合教研中,教师们互相了解、加深理解,达成优解,为初高衔接贯通式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推广打下基础,将“站稳塔尖 贯通培养”的教育内生态核心逐渐付诸实践。
跨学段课堂教学体验
感知不同学段学习者的真实样态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在英华教育从外延发展到深度内涵式发展、从理论框架构建到教育教学深度实践转变的同时,一场立足于“贯通培养”,属于教育者观念、能力与素养的学习浪潮随之而来。
23、24两天,英华初中部、普通高中部的同课型教师交换学部,走进课堂,以听课的方式,感知不同学段学习者的真实样态。
7大学科,14间初中部、普通高中部常态化课堂被打开
等待英华教师前来感知、探索(左滑走进更多课堂)
“民族一步跨千年,跨越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保尔的生活经历和苏俄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怎样的联系?”“家里养过猫的同学,应该对这道题深有感悟。因为猫有两个爱好,一个喜欢往下推东西,一个喜欢使劲扯住重物”……一间间核心问题与生动生活交织的初中、高中常态化课堂,此时此刻有了不同的意义,在同学们通过“核心问题”“自悟单”“议学任务”“小组讨论讲解”专注吸纳知识的同时,前来听课的教师们也在聚精会神的学习,捕捉着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笔记本上细细密密的文字,记录着听课过程中汲取的“技能”、迸发的灵感,以及不同学段课堂教学的异同与困惑。
英华的教师们此时也是专注的学生
在听课过程中不断思考,寻求贯通培养的触点
同课型即时教学研讨
发现不同学段之间的共通与差异
教育改革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学校、教师与学生三向奔赴,不同学段的教育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衔接、全面贯通的“一体化”工程。如何将英华的育人目标在学段、年级层面进行具体化分解,实现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在低学段所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在高学段有所承接并实现进阶,让学生在连贯性的发展目标之下,更好的发现“我”自己,成为摆在教师眼前关键问题。
通过课堂,我们看到不同学部的样态,也看到贯通培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英华综合课程教学中心主任兼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建设
中心主任纪通在教研中对本次活动提出期待
听课结束后,初中、普通高中的教师们围坐在一起,一场联合教研即时展开,授课教师将自己的课堂设计娓娓道来,听课教师将自己一天的感悟、思考与困惑向同学科教师们交流探讨。
今天的听课,让我看到了高中课堂和初中课堂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一堂课的知识量,高中的知识点很密集,倾向于更高维度的思维训练;而初中更倾向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学习方法,为未来深层次学习打基础。
今天我听了初中跟高中的两节化学课,对比下来其实很多化学思想的渗透是相通的,比如说张鑫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结的三个方法,在初中课堂中也会有所涉猎,这就是初、高中课堂共通之处的一个体现。
今天到高中听完课之后,我发现虽然每个学段都有每个学段的特点,但如果我们只坚持每个学段的特点,就会掩盖了整个学段当中人的共性问题。
在教研点评中,英华总校常务副校长、“大教学”工作组组长张涛指出:“初中作为基础教育,要完成两个使命,一个是基础性,一个是预备性。一方面是为每一个学生一生的成长提供最基本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另一方面是为他们走进高中乃至于后面的升学和就业做准备。今天我们打开了初、高中教育教学的这扇门,就是希望给老师们提供一个“互相了解、加深理解,达成优解”的教育交流平台,让教师先看到不同阶段孩子们的样子,然后以每一位学生为本,思考并探索‘贯通培养’的可行性方案,最后帮助我们的孩子获得能力与素养,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打下基础。”
初高衔接贯通培养模式探索
关注每位学子的未来发展轨迹
“课堂要以每一个孩子为本,离课堂越近,离孩子越近,就愈发感到教育责任的重大,付出多少行动研究的精力也都值得!”踏入“二次创业”深水区,我们持续推进英华教育战略规划转型,走教育家办学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聚焦“站稳塔尖、贯穿培养”的内生态发展核心,探索“幼、小、初、高、留”衔接的贯通式培养模式,专注高质量教育教学,构建英华特色K-12教育体系。
未来,如今天一样的跨学段、跨学部联合教研和教学开放日将成为英华教育教学研究的常态。英华教师将通过听课评课、分享感知、经验互鉴等多元方式,探索教学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教研、管理模式等领域的全方位贯通方案,完成“发现+”课程体系之下不同学部、不同学段学业的有机衔接,整体建构具有英华特色的教育教学范式,促进学生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最终帮助他们获得符合时代发展的素养和能力,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我们的初心不曾改变
我们的教育探索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