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尽量布置于滑坡的抗滑段,有效利用抗滑段的抗力,尽量减小作用于抗滑桩的下滑力。
2、宜尽量布置于滑面相对准确的部位,有效确保滑坡治理的可靠性。
3、宜尽量布置于滑体厚度较小的部位,从而减小抗滑桩的长度。
4、尽量布置于地质条件较好的部位,提高滑床对抗滑桩的锚固能力。
5、尽量布置于易于施作部位,方便抗滑桩材料的转运、弃渣的运输和安全施工。
6、依据滑坡性质合理布置。对于牵引式滑坡,抗滑桩可布置于被保护对象的前部,有效截断滑坡牵引发展影响被保护对象的可能;对于推移式滑坡,抗滑桩可布置于被保护对象的后部,有效截断滑坡推挤被保护对象可能。
7、布置于与其它工程措施宜于搭配使用的部位,防止工程布置过于分散导致“各个击破”的情况发生,即所谓“集中优势兵力”。
图1 滑坡全貌
图2 民居部位的滑坡前缘剪出口
图3 路基内侧出露的基岩
图4 滑坡工程地质断面图
图5 采用的工程处治地质断面图
3、剪出口附近滑面深度相对较浅,且下伏基岩埋深较小,从而有利于抗滑桩长度的减小。在适当反压防止滑坡越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增大滑坡的抗力,从而进一步减小桩背所受的滑坡推力。
4、剪出口附近布置抗滑桩,有效确保了前部民居的安全。
基于此,经计算此部位桩背的水平推力为523KN/m。在滑坡剪出口部位设置18孔长15m,ф2.5m@5m的抗滑桩。抗滑桩规模较原设计方案减小约47%,工程费用大幅下降。
图6 优化后的工程处治地质断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