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父母,当年最希望的,是孩子能成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90后的父母,当年最希望的,是孩子学习优秀,考上名校,有个好前程;今天,父母的希望,已经降低到了只要孩子不被霸凌,身心健康、心智健全即可。
其实,不是父母的期望降低了,而是从报道出来的一件件校园霸凌、一桩桩青少年案件,我们看到不少孩子年纪轻轻,却表现出无趣、冷漠、麻木,甚至残忍...教育怎么了?社会怎么了?孩子怎么办?
教育专家们给出的答案是:内卷时代,孩子普遍缺乏三样东西:求知的欲望、爱的能力、审美的能力。于是,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带孩子旅游、社交、参观艺术展,乃至看心理医生。
感受力,顾名思义,是孩子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它是一种元能力,感受力健全的孩子,才能对身边的东西产生兴趣,从而催生出求知欲。
比如,领孩子去看美术展,缺乏感受力的孩子,往往很难对此感兴趣,即使勉强听家长介绍完一幅画好在哪里,最终孩子知道的,也只是关于这幅画的“知识”,而不是对艺术的兴趣,更不是审美。
以上部分观点,转述自著名出版人、作家蒋一谈老师,这其实也是他耗时多年,为中国孩子创作《植物的诗》《动物的诗》绘本的主要原因。
▲蒋一谈
如果说有一种文体,能用最简短的文字传达最深沉的感情,从而触动人的心灵,那就是诗歌。常有人不屑:读诗有什么用?事实上,诗歌对孩子而言,培养的正是孩子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力。
不过,《植物的诗》《动物的诗》还不同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或现代诗,而是蒋一谈老师经过多年研究,针对AI时代,如何从小培养中国孩子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力,专门创作的一套绘本。
在西方国家,优秀的绘本,是家长培养幼儿感受力最重要的东西,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务之一。蒋一谈老师,是敏感的诗人,又长期研究中国青少年成长,因此,深谙现代孩子缺什么,对这个世界的痛感在哪里,以及从哪里入手培养感受力最合适。
蒋一谈老师还是资深出版人,对出版市场如数家珍。因此,深谙国外优秀绘本在培养中国孩子感知力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植物的诗》《动物的诗》正是从幼儿阅读的生理机制、认知机制和学习机制出发,无论诗歌文本,还是绘图,都做到了孩子能无障碍接受和吸收,在春风化雨中播下美和善的种子。
今天,所有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从而大大降低了对所处的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不远的将来,AI的全面侵袭也许会使孩子的感受力更加被消解。
人的独特性在哪里?一旦失去独特性,和机器竞争的唯一优势都将不在,孩子的未来在哪里?最关键的是,我们又该如何给予孩子这种独特性?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或许是治疗这种重大时代病的良方,蒋一谈老师的诗歌,在这方面下了极深的功夫,值得信赖。
▍延伸阅读
安徒生诞辰219年 | 在他的童话里,儿童看见故事,成人读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