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倪樵:精心识才育才荐才,当好“新时代伯乐”

政务   2024-11-21 09:18   湖北  

在今年九月我校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我校航空航天学院的倪樵教授因获“伯乐奖”受到表彰。

倪樵教授是航空航天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材料力学》基础力学课程负责人。1981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倪樵教授主要从事力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多项国防科研项目,编写三版《材料力学》教材。倪樵教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淡泊名利,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崇高志业,把学生成长成才摆在首要位置。


01

识才有眼,善于发现人才


倪樵教授一心向党,热爱祖国,甘于奉献,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坚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立德为本”。他长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育人理念,通过言传身教,强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正确到认识个人进步、国家发展与世界格局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有机结合,树立正确价值观,使他们成长为勇于担当、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人才。在担任学业导师期间,倪樵教授善于发现学生特长,挖掘学生的潜力。比如:在讲授材料力学课程时,他发现力学09级本科生李明武在工程计算方面能力较强,便指导李明武从事流固耦合管道动力学的研究工作。李明武本科毕业时在力学领域著名期刊JFS、JSV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篇。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倪樵教授通过发现学生特长和优势,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并鼓励他们为国家需求行业、高等教育事业做贡献。


02

躬耕教坛,精于培育栋才



倪樵教授作为本科生《材料力学》课程责任教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倪樵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兴趣,并帮助他们确定科研方向。在科研过程中,倪樵教授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同时注重学生的全过程长周期培养,给予学生关心、鼓励、规划和帮助。他指导毕业的研究生已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物院、中广核、中船719所、三江航天等单位,并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如:2006年毕业的王琳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于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毕业的张紫龙博士现为航天科技某所副所长;2005年毕业的硕士生张强现为航天科技某院空间预研部副部长。


03

立德树人,勤于托举人才



作为《材料力学》课程责任教授,倪樵教授支持和鼓励年轻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MOOC建设等,形成了优秀的教学质量文化。他关爱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长,指导多名青年教师获得校教学竞赛一等奖(王琳、胡莉莉、鄢之、代胡亮等),帮助他们站稳讲台、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在职业规划方面,从青年教师刚进实验室开始,通过日常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优势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想法。王琳在研究生阶段,偏好基础科学研究,倪樵建议他从事输流管道动力学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成为流固耦合管道动力学研究的国际知名学者。在项目申请方面,从选题、文字撰写和申请技巧等多个方面给予青年老师全方位支持。代胡亮回国7年共主持3项国基金项目,从国家青年基金到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每本申请书倪樵都会逐字逐句反复修改。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团队青年人才学术成果斐然:王琳教授获得国家杰青、代胡亮教授获得国家优青、陈伟博士获得博后创新人才计划。 


04

真心诚意,乐于引荐人才


除了对国家级人才用心培养,倪樵教授还注重人才引进。在团队建设方面,倪樵教授依托“输流管动力学与控制”研究主题,在力学系“结构动力学”传统优势方向发挥荐才作用,用诚意打动力学系毕业的学生(王琳、代胡亮、鄢之、张耀等)留校或回母校工作,他们已成长为国家杰青1名(王琳)、国家优青1名(代胡亮)、海外优青1名(张耀)、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鄢之)等。此外,团队成员彭泽瑞副教授从中国科技大学引进后,倪樵教授积极帮助彭泽瑞开展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工作。他鼓励彭泽瑞积极承担省级一流课程《流体力学》建设工作,大力支持彭泽瑞开展流固耦合仿生机器人方面的实验和仿真研究,进一步强化了“力学”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在力学人才培养方面,倪樵教授不断探索创新人才的改革之路,并积极推动国家一流专业和一级学科学位点的高质量建设。他善于“识才”,对党和国家事业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真正做到出于公心、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他精于“育才”,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职责,有着深厚的育人情怀,引导学生守正道、求真理;他勤于“托才”,指导青年人才过好“教学质量关、科研黄金期”,最大限度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造;他乐于“荐才”,具有国际视野,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拘一格。倪樵教授的“识才、育才、托才、荐才”事迹展现了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对教书育人的责任与担当,是当好“新时代伯乐“的一名先进典型。


—END—


供稿|航空航天学院

编辑|万柏言

校对|张文慧子 李佳惠

审核|张发雄 柴菊


华中科技大学人事处
宣传人事人才政策,发布人事人才信息,提供人事人才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