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至商洛丨系列朗诵展播(十)《指尖上的秦岭》

美体   2025-02-06 17:56   陕西  

指尖上的秦岭

作者:和谷

金米村,位于河谷的一块平地上,脚下有金子,地上有大米,堪称乡村振兴的典范,被誉为秦岭闺秀。以往养在深闺人不识,如今却赫赫有名。
这块风水宝地,已经形成了自动化、高科技、现代化的木耳种植产业链,令人对现代农业科技有了全新的认识。村民富了,村子美了,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体现出乡村振兴持久的力量。
走进村史馆,令我感兴趣的是这个村庄百年的变迁史。从村庄起源、家族姓氏、家谱、地契、土改、合作化、学大寨到分田到户、机械化、科学种田、现代科技农业,串联起一幅中国农村、农业、农民演变的缩影。尤其是犁铧、背篓、蓑衣、油灯、纺车、算盘、碗盆等生产生活用具,无声地诉说着生产关系在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变,而不变的是一代代人对家乡的热爱,对土地的深情,以及勤劳、善良、智慧的心。
现实是从历史走过来的,从而走向未来,就像村前清澈的河水,源远流长。
小木耳,大产业,品种繁多的农副产品,从这里输送到山外的广阔市场,把城乡差别的距离缩小了,好比高铁和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紧随新时代的脚步。
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听名字就是一个古村落。
志书记载,唐贞元年间,老庵寺为南山一大佛寺,庙宇大殿百间,僧徒众多,翻山越岭来此朝山的有周边长安、蓝田、安康一带的香客,常年络绎不绝。柞水营盘、乾佑下梁一带,民国二年还隶属长安县管辖。
时至今日,古寺院已不复存,而老庵寺村却声名鹊起,成为柞水旅游新的网红打卡景点。美观整洁的民居屋舍墙壁上,绘有精致的唐代壁画游乐图,是对往日盛景的追念。农业学大寨时代修建的水库,现已成为灌溉、饮水及观光旅游的人工湖。
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老庵寺村以食用菌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长。香菇深加工,天麻等中药材种植,魔芋及油用牡丹、高山茶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秦岭东南部主峰的牛背梁,是西安和商洛在秦岭山峰的分水岭。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北以秦岭主脊与长安区为界,最高峰2802米,占据长安、柞水、宁陕三县,是西安和陕南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因其山脊像牛背而得名。这头牛,雄健强壮,拉动巍峨的秦岭,日行八万里,壮心不已。
景区峰峦叠嶂,沟谷深邃,河流湍急且清澈见底,自然景色美不胜收。
踏入森林茂密的牛背梁景区,草木翠绿,溪流清幽,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恍若步入仙境,畅快淋漓。这里,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珍稀濒危动物,被称为天然动物园,是国家唯一的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已知区内有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多种。同时,也被称为天然植物园,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多种。
生态秦岭,是中华祖脉,拥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终南山寨距柞水县城约18公里,距西安市42公里,土、野、俗、吉祥,五味杂陈,是一处集居住、观光、体验、养生、养老、度假、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
走进阳坡院子,不同风格的院落屋舍,体现出原生态与现代时尚融合之美。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带着家人或亲朋好友来此逗留几日,一定是一次终生难忘的诗意行旅。
离别终南山寨,不必翻过高高的峰巅,穿越秦岭腹部长长的隧道,即天高地阔,很快就望见了广厦林立的西安城。
有人说因为终南隧道和若干洞穿秦岭的孔,让南方的风吹到北方,北方的风吹入南方,气候为之改变,南北同此凉热。祝福生态秦岭,天下太平,人民康乐。
相关链接:
我行至商洛丨系列朗诵展播(九)《故乡的烙印》
我行至商洛丨系列朗诵展播(八)《九眼荷塘》
我行至商洛丨系列朗诵展播(七)《十里茶香醉乡愁》
我行至商洛丨系列朗诵展播(六)《故事里的酒城》
我行至商洛丨系列朗诵展播(五)《未来邀约的乐土》
我行至商洛丨系列朗诵展播(四)《秦岭的人》
我行至商洛丨系列朗诵展播(三)《我们的父亲山》
我行至商洛丨系列朗诵展播(二)《东龙山双塔记》
我行至商洛丨系列朗诵展播(一)《大四季》
编辑:吴函   责任编辑:田芊
审核:孙黄荣   签发:张永罡

商洛新闻
向全国报道商洛发生的新闻,商洛新闻资讯一网打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