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通报|冰纳米线拉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学术   科学   2024-10-16 16:30   北京  

冰是地球表面最丰富的晶体之一,其力学行为与冰川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密切相关。实验表明,体相冰(即生活中常见的冰)通常发生脆性断裂,其最大应变仅为0.3%。最近,有研究团队合成了直径在纳米尺度的单晶冰纳米线,发现其弹性应变可达11%,接近理论极限值,展示了优异的力学性能。此外,由于冰纳米线外表光滑、内部均匀无缺陷,导致波导损耗极小,因而在光信号传输和光学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为进一步指导相关应用探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仇虎团队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原子尺度对冰纳米线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该成果以“冰纳米线拉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为题发表于《科学通报》
本文研究发现,冰纳米线在拉伸过程中首先发生弹性变形(图1)。其中,温度150 K时,冰纳米线的弹性极限和最大弹性应变分别为0.93 GPa和10.32%。当继续增加应变时,冰纳米线发生了脆性断裂。进一步研究了拉伸及断裂过程的氢键结构(图2)。发现,拉伸过程中氢键长度不断增加,氢键角度几乎不变。断裂后,冰纳米线断裂区域和非断裂区域的氢键结构有着明显差异。例如,非断裂区域的氢键角度先减小随后恢复,而断裂区域的氢键角度不断增大,随后保持稳定。这是由于断裂区域冰发生了融化。
图1  半径为3 nm的冰纳米线在150 K下的拉伸过程。(a) 不同应变下的冰纳米线结构,(i) 初始结构,(ii)弹性应变最大时的结构,(iii) 拉伸断裂后的结构。(b) 应力应变关系,图中点所示应变状态依次对应图(a)中(i)~(iii)的结构。
图2 冰纳米线断裂区域和非断裂区域沿拉伸方向氢键的对比分析。(a) 断裂后的冰纳米线结构。(b) 断裂区域的氢键长度变化。(c) 断裂区域的氢键角度变化。(d) 非断裂区域的氢键长度变化。(e) 非断裂区域的氢键角度变化。
此外本文发现,冰纳米线的弹性极限、最大弹性应变、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性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图3)。与体相冰相比,冰纳米线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这是因为冰纳米线的边缘存在准液体层。随着温度升高,准液体层增加,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冰纳米线的力学性能。
图3 不同温度下冰纳米线的力学性质。(a) 应力应变关系。(b) 弹性极限和最大弹性应变。(c) 杨氏模量。(d) 准液体层占比。
此外,研究发现不同取向的冰纳米线具有不同的失效方式,[0001]取向的力学性能最强(图4)
图4 不同取向冰纳米线的结构和力学性质。(a) 应力应变关系。(b) 弹性极限和最大弹性应变。(c) 不同取向冰纳米线断裂后的结构图,右侧为失效区域放大图。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冰纳米线拉伸过程的微观结构,并探究了温度、应变率和取向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拓展了对冰纳米线结构和力学行为的认识,对于促进其在光学领域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同熙, 仇虎*. 冰纳米线拉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科学通报, 2024, 69(26): 3925–3933

https://doi.org/10.1360/TB-2024-0379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下载全文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投稿请留言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关注科学通报 | 了解科学前沿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进展, 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关注《科学通报》,了解科学前沿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