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 是构成自然界中一切实体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只有了解每种元素本身固有的特性,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它们形成的化合物性质. 封面以元素周期表为背景, 展现出各种元素之间丰富而多元的关联. 元素周期表看起来相对简单, 所有的元素都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排列有序的行和列却反映着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趋势, 已成为化学最基本、最普遍的底层逻辑规律. 详见本期专题.
“土著”还是“移民”? 利用新的巨行星分类方法与相对出现率探索温木星和热木星的起源长期PM1暴露与高血压住院风险增加之间的潜在因果关联编者按
璀璨元素: 中国元素化学快讯
姜雪峰
进展
锂离子电池无钴高镍正极的研究进展
彭展鹏, 刘兆国, 郭少华
无钴高镍层状氧化物材料体系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大研究热点. 但是Li/Ni混排、热稳定性差、相变复杂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 本文从镍酸锂的性质与钴的作用出发, 阐述无钴高镍正极的可行性, 并对主要研究策略与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与总结.评述
金属镁催化高张力三元环系的不对称开环反应
吕佳明, 王林清, 王锐, 杨东旭
综述了近年基于金属镁催化策略的三元环类化合物不对称开环反应研究进展, 讨论了基于不同类型亲核试剂及催化条件下的开环反应途径和方法, 阐述了反应的相关应用, 探讨了部分机理过程, 并进行了相关展望.医用同位素177Lu的辐照生产、分离纯化、螯合标记及临床应用
苗煜杰, 刘川楹, 齐久全, 肖成梁
在众多医用同位素中, 177Lu由于其优异的核化学性质以及诊疗一体化的能力, 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文章围绕177Lu的工业生产、分离纯化、化学螯合以及核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 并对我国正在开发的177Lu生产分离工艺和相应核药物的临床研究及其未来应用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论文
三价超铀元素镅冠醚包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李凯, 王俊人, 代星, 程丽葳, 张海龙, 林健, 王亚星, 王殳凹
报道了Am的冠醚包合物[Am(NO3)2(18-crown-6)]3•[Am(NO3)6](Am-18C6)合成、单晶结构和固体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Am-18C6晶体与Nd-8C晶体具有相同结构, 均属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 非对称单元由 [Am(NO3)6]3−、[Am(NO3)2(18C6)]+和二重无序的[Am(NO3)2(18C6)]+孤立离子对组装而成; Am3+和Nd3+的电子密度变化截然不同, Am3+表现出明显的失去5f电子密度, Am3+的5f电子在向着O−Am配位键中心延展和极化, 而Nd3+并未表现出该特性.评述/ 化学与能源科学
力化学调控自由基聚合
冯浩洋, 邵晓阳, 王振华, 潘翔城
力化学研究物质在机械力作用下的化学和物理变化, 通过机械力反应可制备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材料. 本文回顾了力化学的历史和高分子力化学的发展, 综述了力化学调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并探讨了该领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完全非稠合结构有机光伏受体材料
杨霓, 崔勇, 侯剑辉
具有全非稠合结构的受体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加之相应有机光伏电池的效率也已突破17%, 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综述根据材料中心单元芳香环的数量进行分类, 对已报道的全非稠合电子受体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和总结.论文/ 物理学与天文学
自然弯曲体的动态黏附行为
周罗慧, 魏泽峰, 宋恒旭, 郭早阳, 梁旭东
自然界中许多结构在快速卷曲变形时与环境产生动态黏附, 力学响应与静态黏附不同. 通过高速摄影与理论建模, 本文揭示了其在不同速度下剥离强度的变化, 建立了黏附性能与运动速度及自然曲率间的联系, 为软材料的动态黏附机制和新型黏附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地球与环境科学
人-地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董文杰, 延晓冬, 丑洁明
回顾总结了国内外“人-地系统耦合模型”的研究状况, 认为目前已有的耦合模型存在系统间反馈过程刻画不明确、时空尺度不匹配、极端事件模拟差等难题. 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以中等复杂尺度的地球系统模型和狭义均衡的人类模型为基础, 发展反馈过程多样化、应用扩展化的新模型.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赖氨酸掺杂优化PEDOT:PSS以提升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杨元林, 陈玉梅, 周睿, 陈帮辉, 程婉, 牛连斌, 陈丽佳, 张巧明
本研究通过向PEDOT:PSS原溶液中添加适量碱性赖氨酸添加剂, 适度中和了PEDOT:PSS溶液的酸性, 改善了沉积于其上的钙钛矿薄膜的成膜质量, 提升了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以及器件的长期存储稳定性, 为实现高效且稳定的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阅读本期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