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得走出去看看
可是,渐渐地发现,有时候同一家酒店,订得早,未必会得到便宜,订得晚,也未必需要多掏钱。 不太了解OTA(Online Travel Agency,在线旅游社)平台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但感觉那上面的酒店价格会时常变动,必须择“时”而订,但这个“时”却不容易把握,所以,订酒店也是一种博弈游戏吧,就看自己敢不敢冒点风险了。 知道了订得早也未必会捡到便宜,所以就开始尝试捡漏,临近出发日期的时候再看再找,撞上大运时也还真能找到合适的。 还有一种更大胆的做法是“到了当地,看了酒店后,再决定住哪家”,这是为了有更好的住宿体验感,对价格虽然也会有所考虑,但背后的逻辑是投宿者自己认定的某种性价比及其可以承受的价格极限。 雅加达之行要在雅加达住四晚,但印尼从未去过,所以对雅加达基本上是没啥概念的状态,便从某程上找酒店。 把自己整理的酒店信息给日方后,得到的回复是先订第一晚,其余三晚,到了雅加达之后,看了酒店再订...... 在整理酒店信息的时候,我会备注上酒店的开业年份或重新装修的年份,因为年份越近,那家酒店的住宿体验感往往会越好,年份是自己在选择住处时一定会关注一下的。 第一晚因为是夜里到雅加达,黑灯瞎火的,建议日方选机场附近的喜来登酒店,日方同意,我就先订了。 到雅加达后的第二天,打的前往市中心,看了四家我列出的酒店,日方最后决定在朗廷住一晚,在四季住一晚,第四晚考虑到是次日早上的航班飞新加坡,为了不赶路,决定继续回到机场的喜来登住。 马上就要入住的朗廷是我在开往朗廷的出租车上订的,到了酒店便丝滑入住,不得不让人感叹如今的速度真的不可谓不快。 订酒店时,光在网上看酒店图片以及人们的评论,因为没有实际看到,也没有那种“土地感”,会很难判断是否符合个人的喜好,有时候会判断出错,而到了现场,实际上只要看一下酒店大堂,就大致可以知道这家酒店是否值得入住了。 喜来登、朗廷、四季是风格迥异的三家酒店,天天换酒店,就得天天整理行李挪地方,虽然也会觉得有点麻烦,但能够观察不同的酒店,见识包括不同的人和服务在内的风景,也是挺有意思的...... |
发现“分享”、“赞”和“在看”了吗,戳戳吧!
咖 咖 咖
“谢你赏我一粒咖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