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 “愿把青春献高原” ——律师刘燕的陕北法援路

学术   2024-11-01 20:22   山东  




2021年7月,刘燕从聊城出发踏上黄土高原,来到了陕西省清涧县。这一来,她便再也没有离开过。

刘燕,一名来自山东鲁衡律师事务所的优秀律师。2021年,她作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志愿者主动报名前往清涧,志愿者每届为期一年,今年已是她第四次选择继续留在清涧。
刘燕工作安家在山东聊城,志愿服务于陕北清涧,祖籍在河南台前。
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联结起三地跨越空间和时间的血脉亲情,也滋养了刘燕的赤子之心。
离家虽千里之遥,刘燕却总感觉触手可及。“从清涧沿黄河而下,便能到达我的家。”刘燕说,“不管离家多远,喝的都是黄河水,我要用我的微薄之力为法治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希望我的青春能和聊城,和清涧,和这个伟大的时代相互成就。”


刘燕说,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源于她儿时的梦想。
刘燕自初中起便“崇拜”律师这一职业,每每看到电视剧中律师为公平正义慷慨陈词、仗义执言的场景,书本中律师捍卫法律尊严、守护人间正义的动人故事,她的心里就会涌起无限的憧憬。
“那个时候经常梦想自己能站在法庭上辩护。”刘燕说,高考填报志愿,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学专业。2014年,刘燕大学毕业,也正是那一年,她成功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回想起当初备考的经历,刘燕说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她依然记得那些不眠之夜,那些不为人知的压力和痛苦,也清楚地记得每次濒临崩溃又重整行装时,是儿时的梦想在坚定地支撑着她走下去。以至于第二年顺利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时,她高兴得笑了起来,但笑完才发现脸上竟然挂满了泪水。
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刘燕下定决心:“绝不辜负自己多年的努力,更不会辜负律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2019年,刘燕来到鲁衡律师事务所工作。聊城台前两地,地理相接、人文相亲、风俗相近,让刘燕没有丝毫陌生感。刘燕说,到鲁衡律师事务所工作后,是她成长中收获最多的几年。工作上,同事们相互支持帮助,生活上,大家对她也非常关心,再加上她勤学好问,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打磨自己、突破自己,个人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2021年,一个机会来到了刘燕面前——“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开始招募志愿者,志愿者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也就是说,志愿者服务地的条件可能会很艰苦。但是,刘燕依然第一个报了名。
“上大学时我就想参加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但是由于自己当时年纪小、专业素养不足未能成行,这次能为法律援助事业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刘燕说。
由于自身素质过硬,刘燕顺利通过层层选拔,被分配到清涧县开展法律援助。

清涧县地处黄河西岸,黄土高原腹地,是传统的农业县。这里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故乡,这片土地也如路遥的文字一般,在千沟万壑、土地贫瘠的地理环境中蕴含着希望与光芒。

“说实话,起初我想象中清涧县城非常落后,也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刘燕说。如她在日记中所描述的:“2021年7月17日晚,我抵达清涧县。乘车进入县城后,眼前的景象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虽然已经到了晚上9点,但街道两旁灯火通明,人来人往。高楼耸立,明亮的路灯照在干净、宽敞的公路上。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讲述着脱贫攻坚给大西北带来的巨变。”
困难还是摆在了她面前。
“最大的困难便是语言关。” 刘燕说,很多清涧的群众,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方言口音特别重,一段话说完让她一头雾水。刘燕便不厌其烦地向当地同事请教方言的发音,实在记不住就用手机录下来回到住处后反复听。“最初几个月,我还需要当地同事当翻译,现在已经是‘清涧通’了,跟当地群众交流起来毫无障碍。” 刘燕打趣道。
除了语言关,当地的“千沟万壑”也让刘燕“开了眼界”。黄土高原上,有时要翻几道山梁,走几个小时路才能遇到一个村落,而且地势起伏不平,即使开车也很不方便,这让自幼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刘燕难以适应:“有时看着一个村庄就在不远处,但翻越山梁却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即使这样,这几年刘燕依然走遍了清涧的每个村落。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休息日,只要群众需要法律援助,她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清涧县折家坪镇清水湾村村民卢婉琴评价说:“刘燕律师就像一只从山东聊城飞来的燕子,给我们解决了很多法律问题。”
当地一名群众202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因工伤不幸离世,并且衍生出3起民事赔偿案件,申请赔偿的难度很大。由于逝者家属年事已高,文化水平也低,无奈之下申请了法律援助。接到指派后,刘燕第一时间来到这名群众家里,详细了解其家庭状况,后又多次前往内蒙古,查阅相关资料和卷宗。刘燕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为逝者家属争取到150余万元的赔偿款。
看着刘燕一次次不辞辛苦地奔波,家属非常感动,流着泪说:“孩子,你这样帮我,一分钱也不收,我心里过意不去。”刘燕红了眼眶,拉住她的手说:“大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未来的路还很长,您要坚强地生活下去,如果有需要我帮助的,您随时联系我。”

一年,两年,三年,开始第四个年头法援工作的刘燕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触。
“如果说刚来清涧时想的是要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能够胜任这份工作,那么现在想的是要为当地群众做更多实事,解决更多法律方面的困难。”刘燕说,到清涧三年多的时间里,她已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她把这里群众当亲人。
刘燕深知,身为一名律师,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职业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宪法、刑法、民法典……种种法律书籍摆在她的案头。从事律师职业以来,每天的学习她从未间断。
“只有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跟上时代,才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守护法律的正义。”刘燕说。
晚上睡觉前,刘燕喜欢躺在床上复盘一天的工作。“有时灵光乍现,会突然想起案件新的辩护方向或者辩护点,便赶紧爬起来写下来。” 刘燕说。
目前,刘燕已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7件。每一件案子,她都牢牢记在心里,不断总结办案经验,转化成自己的办案思路。“很多法援案件具有共性,往往给人错觉,要防止出现惯性思维,就必须根据客观事实一层层抽丝剥茧,找出每一起案件的特性。”刘燕说。
2021年,肖某因被诈骗,脑子一时糊涂,挪用了单位公款。在得知被骗后,肖某如实向单位领导汇报了其挪用单位资金的事实并及时将资金返还,没有给单位造成进一步的损失。肖某挪用公款触犯了法律,同时他也是一名受害者,被骗的钱款至今未追回。为了凑齐该笔资金,肖某年迈的父母也跟着欠下一大笔外债。
刘燕接到指派后,立即到法院详细查阅相关材料,并发现肖某精神状态非常不好。刘燕询问肖某的家属得知,肖某因该案件极度自责,心情郁结无法开解,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了解清楚情况后,刘燕多次与检察官、法官沟通,最终为肖某争取到了免于刑事处罚的判决。
刘燕主攻刑法方面的法律援助,她所面对的,几乎都是犯罪嫌疑人。“为啥要替犯法的人说话?”——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刘燕说:“通俗一点说,给犯罪嫌疑人做辩护,正是让铁证如山的罪名无法推脱,更是让其不承担莫须有的罪名,该承担的逃不掉,不该承担的不应强加。”

一起案件让刘燕印象深刻:“本是合法债务,债权人在催债过程中与欠款人发生拉扯,欠款人突发心脏病身亡,债权人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债权人走法律渠道维权,就不会酿成悲剧。”
每当遇到这类案件,刘燕都会痛心不已,更加坚定了她做好普法工作的决心。清涧的律师资源较为缺乏,人们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这也是刘燕选择继续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工作之余,为了提高当地群众的法治意识,刘燕与当地司法行政机关携手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让法律知识飞入清涧的每一个角落。
在学校,刘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学法律、如何分清违法行为;在农村,刘燕以真实案例作为素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让乡亲们能够切身感受违法行为的后果和危害;在企业,刘燕将合同管理、劳动者权益保护、自律监管等内容向管理者和职工一一讲授,确保企业合法经营、守法经营……
“燕子姐姐经常给我讲授一些法律知识以及防范电信诈骗技巧,让我受益匪浅。”清涧县幸福嘉苑社区居民黄宏亚说,他在县城开了一家火锅烧烤食材超市,刘燕与清涧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常上门讲课、入户普法,让他感到贴心又暖心。
在清涧县下廿铺镇中心小学的普法宣传中,刘燕深切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她请示鲁衡律所党总支,汇报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党总支随即购买了图书、书包以及大量学习用品捐赠给学校。这一举动,也让当地干部群众感受到了山东律所的温暖。

为有效延伸“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工作,通过刘燕的牵线搭桥,2023年11月,清涧县法律援助中心和鲁衡律师事务所开通了远程视频法律援助平台,用“云援助”架起鲁陕两地法律援助的桥梁。
如今,刘燕还担任着“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陕西团团长一职。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刘燕却乐在其中:“能为志愿行动多做点事,我打心眼里开心。”
离家遥远,刘燕也经常想家:“每当想家了,我就抽空到清涧的黄河岸边看一看。当看到黄河水顺流而下,我就感觉家就在身边。”每年和父母短短几次的相聚,让刘燕时常觉得亏欠,但一想到清涧的老百姓,想到那么多援助案件等着她,她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第四次志愿服务开始一个多月,刘燕已接到了20多起法律援助案件。
“聊城是孔繁森的家乡,我从聊城到清涧,就是要把孔繁森精神带到这里,用专业法律知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刘燕说。
这便是刘燕,她从聊城走来,在黄土高原上绽放着山东青年律师的光彩。


来源:聊城市律师协会

山东省律师协会
山东省律师协会官方公众号,发布行业最新通知公告、工作动态,提供会员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