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地下结构计算时,发现板单元某个点的弯矩达到了四千多,这种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吗?是否可以将这个点舍去呢?
解决方案:
此处出现过大弯矩是不合理的,产生的原因是有限元分析中的应力集中现象。上部柱子为一维线单元,下部板单元为二维平面单元,内力传递是由线到平面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在设计时,一般将该应力集中区域忽略。如想得到更合理的结果,可调整模型,在柱底部设置主从刚性连接,将柱底节点设为主节点,将柱在板内覆盖区域节点设置为从属节点,这样可以将一点传力,变为平面传力,应力集中情况得到改善。如下为操作示意图。
2.局部杆件,单元局部坐标轴y轴如图所示,加载的整体坐标系X方向(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的风荷载,立柱底部的My显示的是正值。按右手法则,和弯矩图表示的方向相反?
弯矩的表达是根据局部坐标系来的,杆系的局部坐标系,沿着杆件纵向为x轴,根据截面的布置,一般强轴是y轴,弱轴是z轴。然后弯矩的数值的正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们在平面用结构力学算一个梁的弯矩,下部受拉为正。如果放到三维里,判断My的正负,程序的逻辑是先看局部坐标系z轴,z的负向受拉,这个弯矩可以表达为正值(等同于下部受拉),反之弯矩为负值。
3. X方向风荷载工况对应的柱脚反力My方向,和X方向地震作用对应的柱脚反力My的方向是相反的,请问这是为什么?
如下所示:X方向风荷载工况对应的柱脚反力My方向,和X方向地震作用对应的柱脚反力My的方向是相反的,请问这是为什么?
解决方案:
地震工况定义时,在选择振型模态组合时,无论是SRSS还是CQC方法,组合后的内力默认为正值,需在如下对话框中,勾选考虑振型正负号后,方可得到合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