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司参编《建筑工程施工控制技术标准》正式出版

文摘   2024-12-16 15:43   辽宁  

建筑工程施工

控制技术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contro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30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12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施工控制目标与实施、施工过程结构分析、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与施工过程控制、超高层与高耸结构施工控制、大跨度及空间结构施工控制、既有建筑改造施工控制、特殊结构施工控制、施工控制成果资料等,我司参编第五章施工过程结构分析。

参编单位: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高德志

参编章节:第五章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



※ 以下内容来自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金牌讲师何强,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控制技术标准》的学习分享

结构施工力学问题

刚性大跨度钢结构施工过程分析


时变结构模拟计算方法

2.0.7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对永久结构和临时结构力学状态的计算分析,其包括施工全过程结构分析、临时支撑结构分析、结构局部应力分析,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等。

2.0.8  施工全过程结构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步骤建立相应的结构分析模型的分析步,当前分析步以紧邻的前分析步力学状态作为初始状态进行的结构分析。

施工过程结构单元或构件吊装验算

↑滑动浏览↓

9.2.5

大跨度及空间结构进行整体或分片提升、吊装、拼装、滑移、卸载前,应进行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整体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实施过程中,对重要构件强度和整体刚度等应进行现场监测。

分块吊装变形

(max=12mm)

分块吊装应力

( max=31mpa)

提升施工技术

↑滑动浏览↓

9.2.6

大跨度及空间结构采用滑移、顶升、提升等工艺施工时,施工前应验算提升、顶进或牵引不同步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对位移同步性、反力均匀性进行监测。


第一次提升点位布置(荷载:自重+施工荷载2.0kN/㎡)

第一次提升阶段位移(76.96 mm)

第一次提升阶段应力

(198 mpa)

第一次提升竖向约束反力(2910.6 kN)


第二次提升点位布置(荷载:自重+施工荷载2.0kN/㎡)

第二次提升阶段位移

MAX:102.62 mm,满足刚度要求)

第二次提升阶段应力

MAX:199.7 Mpa

第二次提升竖向约束反力(5006.1 kN)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附录A

施工阶段分析

↑滑动浏览↓

9.2.7

临时支承结构拆除,应进行卸载过程分析并选择卸载方案。

9.3.1-7

对网架、网壳和张弦结构,合拢温度应在设计规定范围内,不能在规定温度合拢的应进行计算复核;


合拢前最大应力值60.3Mpa<f=295

(Q345,16-40mm)

合拢前最大变形6.5mm<L/400=56.8mm

(L=22725mm)

结构分段,胎架平面布置,安装顺序


施工模拟目的:

  1. 计算各阶段结构变形,合拢后的最终变形和应力,判断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

  2. 提取最大支撑反力,作为胎架轴压力设计值。

胎架及索张拉

↑滑动浏览↓

  • 钢结构安装之前,第1级张拉

  • 主拱支撑卸载之前,第2级张拉

  • 悬挑支撑卸载之前,第3级张拉

  • 屋面壳板安装之前,第4级张拉

9.1.1

大跨度及空间结构施工前,应对结构的实际初始边界条件进行核查;当与计算模型有偏差时,应修正计算模型并重新进行结构受力分析。

9.1.2

大跨度及空间结构施工控制应包括主体结构和临时支承结构。

9.2.3

对张拉成型的结构进行施工全过程结构分析时,应对初始预应力状态中的预拉力进行模拟分析。

9.2.4

大跨度及空间结构施工全过程分析应计入边界条件、临时支承结构、结构几何非线性对结构体系刚度和索力的影响。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

↑滑动浏览↓

施工分析柱的竖向变形

框架柱和核心筒位移值

  • 钢结构安装之前,第1级张拉

  • 主拱支撑卸载之前,第2级张拉

  • 悬挑支撑卸载之前,第3级张拉

  • 屋面壳板安装之前,第4级张拉

5.2.7

施工全过程结构分析应计入不均匀沉降作用的时间累积效应,可不计入风荷载、温度作用的时间累积效应。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分析,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计入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时间累积效应;

5.4.4

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按设计文件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混凝土的物理与力学性能应考虑龄期的影响,且宜采用实时检测推定值。既有建筑改造的结构材料性能设计指标应根据材料强度的实测值来确定。

8.3.4

核心筒领先外框架混凝土的施工层数,领先高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大于4。


特殊结构施工控制

a)主桁架安装

b)部分楼层剩余构件安装

c)施工完成

11.4.1

当连体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不同时,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控制方法。

11.4.2

连体结构的施工控制应包括:连体结构的施工时间、施工方法、关键构件的应力和控制节点的变形等。

11.4.3

当连接体包括多个楼层时,应将连接体所有楼层的结构应力和变形进行监测。

11.4.4

同一区域连体结构应对称、同标高同步施工。

11.4.5

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所有连接件、支座预埋件等约束构件部位,均应进行实时控制。



更多技术学习请移步迈达斯技术云坊:https://midasit.wolai.com/3PivzbeR8JkLns3vjspqAT

更多midas Gen技术分享请查看:https://space.bilibili.com/407952540/channel/collectiondetail?sid=394552


MIDAS迈达斯官方平台
这里是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的官方微信平台,midas系列软件最新动向,公司最新活动,业界关注热点将汇聚于此。 同时也欢迎全国的midas用户在此与我们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