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斜拉桥仅恒载作用下,为什么钢混过渡段区域的弯矩不连续?
如图所示,模型在组合梁与混凝土梁的结合位置存在弯矩突变,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Civil程序给出的内力结果是基于中性轴位置处的,而不是基于偏心处的。无法修改内力输出的位置。而在主控数据中,提供的“修改变截面局部坐标轴进行内力/应力计算”功能,其作用是按单元连线的角度输出内力结果,仅影响内力分量的投影方向,也无法修改内力位置为其它位置。
回到本问题中,在连续梁中,恒载作用下弯矩一般是连续的,而在斜拉桥中,拉索提供了较大的轴向力,而组合梁单元和混凝土梁单元一般情况下其中性轴高度是不一样的,故查看其内力结果可以看到交接位置处三向水平力一致,而弯矩扭矩发生了改变,以My为例,查看两侧单元的中性轴高度,并根据偏心距确定轴力实际作用位置距离底面的高度,从下表可以看出,两侧截面上荷载作用位置一致。
q2:Civil NX模型窗口中的工具条如何隐藏?
Civil NX版本的模型窗口的工具条无法移动,故在使用其它截图工具时会出现遮挡,可以通过在信息窗口处(①处)或者模型窗口的顶部标题栏处(②处)右键,取消勾选“水平工具栏”和“竖向工具栏”2项来对其进行隐藏。
另,NX中提供了新的截图工具,不受工具栏遮挡的影响,且可以被API方式调用,批量输出图形结果。
q3:考虑了加劲肋的板单元应力为什么和预期不符?
同样的板单元模型,均在yz面内布置加劲肋板,下方模型由上方模型旋转板单元90度Beta角得到,在均布压力荷载下,位移结果符合预期,而应力结果在整体坐标系X方向下完全一致,未能体现加劲板的作用。
经测试,板单元在考虑加劲板时不能定义beta角度,如果想转换坐标轴,就在建立单元时确定坐标方向,不要通过Beta角度去旋转局部坐标方向。修改后结果符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