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Marx的新杂志:NJP No.1,退步回昭和年代,发现东京流行文化如何诞生
文摘
艺术文化
2020-03-19 18:02
早上准备出门,刚好遇上邮局职员上门派件,正是我的NJP杂志到了。家人说最近老看见David Marx的名字,从UNIQLO的杂志LIFEWEAR第二期到最新的POPEYE或UOMO。这位写「How Japanese Saved American Style」分析出「日本人比美国人更懂美国风格」的作者,俨然(反过来)也成为了「比日本人更懂日本流行风景的美国人」。这本NJP杂志是DAVID MARX将其网志 NEOJAPONISME 「返祖」的成果,如他在「给读者信」所言,这十年网络风景一直变化,从从前的网站是不同社群的聚集目的地,变成社交平台集各家所长变成罗马广场各抒己见各争长短。但当文化的影响力变成以阅读数和点赞数来衡量量化,大家都在参加目前紧贴时势晚宴同时偷吃古早粗糙但真切的食物,品牌享受最即时的社交媒体推广便利同时,回归推出建设品牌的书刊杂志。去年十月份在阅读AMETORA之后,我对这位作者深感兴趣并搜寻他的动向,发现他正在Kickstarter上筹款做这本杂志,耗时四个月终于收到了第一期《NJP:Shōwa Tokyo》,David以及多位撰稿人/创作人以「昭和东京」的主题开展做了很多对昭和年代(1926-1989)的流行文化研究,并以「大红」与「黑色」模仿旧时报纸的丝网二色印刷做了整体排版设计。今时今日的东京的城市化/文明进程让所有到访的人都印象深刻,可谓是东西合璧尝试的最佳示范,但在明治维新决定拥抱西化之后到底经历了什么,简单的年号横跨年份数字范围的背后有什么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决定性的故事与瞬间?战前战后的社会风气和心态如何变化?实际都是做文化研究里的不同切面。但题外话,在讨论这些切面【造成了什么】之前,享受它们【是什么】就已经让人感受到足够乐趣。目录页:从食买玩生活内容到政治推进(60年代的学生运动)的讨论,从文学到音乐到电影等文化名人名作品的集结或评论都有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我应该已经与David Marx见了面,年前有品牌邀请我三月去日本参加一个行程,当中的嘉宾有我深感兴趣的穗积和夫以及David Marx,长谷川昭雄等人,与此同时,另一位也看了Ametora的朋友得知David是朋友的朋友,约我中国新年后在日本一起相见,但疫情导致我2月中才能回国,稍后日本也进入大范围传播阶段,我也只可万事停摆。David Marx本科在哈佛大学读亚洲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是以品牌A Bathing Ape切入研究90年代的日本青年街头时尚文化。2000年代他远渡东京庆应义塾大学 (Keio University)读研究生,修市场营销与用户行为研究,在此期间发行过自己的唱片(你没看错)以及为BoF等时尚趋势媒体撰写了大量文章与报道,之后据朋友说现在是娶了日本太太以及在GOOGLE JP工作。就在最近开始可以从UNIQLO拿到的杂志LIFEWEAR的第二期里,大家应该都很难忽视他以及他的新居(由建筑师手嶋保(Tamotsu Teshima)的事务所承接)。他与木下孝浩的缘分,大概是2016年协助制作的POPEYE TAKE IVY 2016特集以及POPEYE 40周年「40年后的西海岸」特集里开始(将来我会问他哈哈),由于他懂英文与日文,并且切实的了解两地文化异同,所以是很好的文化桥梁。木下孝浩年代的POPEYE我刚好都有,找出来了这两本,是DAVID MARX有份参与的。由此说来还有个细节,2019年年初他在纽约男装店THE ARMOURY(Alan See在香港创办,他以及他的职员们全是有型非常的街拍常客)的分享会上(这条片你可在THE ARMOURY的YOUTUBE账号里找到),他有提及AMETORA最近推出了简体中文版,可惜编辑告诉他不能采用台湾的译名「洋风和魂」(他的原话大概是:Western Style,Japanese Spirit,可知他知道这个译名的意思)只能用「原宿牛仔」(HARAJUKU COWBOY),换来在场一阵讪笑。是叫人不舒服的,但我向来懂得调剂自己,分清群体与自身关系,不过简体的出版社是因为什么才改这么弱智的名字我也是真的好奇?或许有人可以告诉我?
昭和年代的东京(分为战前和战后)的社会风貌是社会根基改变以及社会意识开始膨胀带来的结果,通过这条长长的望远镜,顺着它的可视范围,可以感受到作者们的研究脉络与思考,无疑社交平台大家的声音都可以同场展示最多元与公平,紧贴时事的三言两语讨论有它的进步与意义,但认真严肃的文章与有明确态度的意见仍很珍贵而且买少见少。如果你希望支持他们一把,这里还有:http://wordshape.com/nj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