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运营自己的手工WORKSHOP以及网站的朋友SHU叫我为她的103store.cn分享身边能带来「SUBTLE微妙」感受的物品,拖拉两天后我挑选了MAD ET LEN的铸铁精油盒子以及BEAMS JAPAN和ASCEL合作的陶盘。第一次见到MAD ET LEN的盒子和蜡烛是五六年前在香港星街的Kapok。彼时的星街KAPOK男装仍在旧址(去年搬至了原来F.I.L.的位置),选取了大量的小众香味和设计手表钱包器具等,是我心中觉得保持了大众趣味和行前两步的小众前卫的好店。那时候对这个叫Mad Et Len品牌的一个黑珍珠(Dark Pearl)的味道印象深刻,但零花有限,在它和ComfortZone的一款有少许薄荷和香根草混合的味道之间我选了后者,价格相当的情况下,那一刻我确实觉得ComfortZone那款更符合我「点气味蜡烛调剂心情」的意图。不过隔几个月后再访Kapok发现那黑珍珠已告售罄,从此再没见过它。去年8月和11月在洛杉矶,在有代理它的AMERICAN RAG & Cie店内,当时也是想要买一个带回来,最后都要不因为想要的味道(Graphite)已经售罄或是行李已经过重作罢。其实真的要找/真的要带怎么会没有办法?所以说到底是否我觉得它不值得?其实一二月份正值我对物品的价值重新思考,当时的决定是减少衣物的购买,投资使用频率更高的家具/家居用品(详细的思路历程可以留意另外的文章)。经过整个2月的沉淀,我在二手交易平台处理了一些不大穿的旧衣物,当中不乏「喜欢但过去一年都没穿过或只穿了一两次,未来一年的频率估计也一样」的单品,换来了一些预算,订了两张MODERNICA的SHELL CHAIR,但这都是后话了。三月初有个周末实在无事做闲诳,在路口LDMS二楼流连在时装堆里,不少好东西但无心恋战,正想走人,眼角瞟到配饰部的Mad Et Len铁盒,唤起了我的记忆和购买欲,瞻前顾后半小时才选了一个气味走人。但这一次我买单时很淡定,也没有了过去买东西那种享受一瞬肾上腺素激增的刺激感。Mad Et Len 当然没有变过,我喜欢它的手工粗糙感觉,生铁和水晶石、精油三者之间除了有微小缓慢的化学效应外,使用上带给心理的感受更「值钱」,每次揭开铁盒的瞬间,仿佛生铁那「嗡」的一声会让铁盒主体和水晶达至相同震动频率。这盒子定价对我来说不便宜,但考虑到它静摆时的装饰性,使用上的愉悦感以及可见将来会使用的年限,我认为它符合我当下的价值判断。为何这样说,与之对比,我去年12月订了折扣的MMM大衣,原因是11月在DSM LA试穿过,后来翻看家人拍摄照片觉得算是有型,上网搜寻发现官网有折扣于是头脑一热就订了,但上万元的大衣买来后一次也没正式穿过,因为始终觉得不适合以及它的设计对我情况来说更适合「收藏」(但我并无收藏衣服的打算)。贵价而不会穿的衣服会越摆越过时、而且衣柜里外衣(Outer Coat)有大概2-30件有些今年都没穿过,「是否应该放弃、空间有限是否应该扩张储存空间」,种种压力叫我一下子生厌并开始从「如何更合理买衣服」跳出来,看「衣服与其他东西的价值」的对比。衣着打扮无疑很重要,因为社会先敬罗衣后敬人,但多少都有为了迎合他人目光的意味/社交功能在背后。特别作为密切观察者身处潮流旁边,一不小心就沉迷在五光十色之中,但多少的自我满足背后是真切的欢愉而不是因为迎合别人欣赏而来的投射与暗示?家居用品和衣物无疑都一样是购买行为,但背里的动机是有不一样(家居更多就是营建「自我讨好」和「舒适只有自知(而不需别人知道)」)。一天24小时里,是什么东西的使用时长,使用频率更多?是否值得为这些地方投资更多资源(金钱与精力)?只有一定资源只可二选一的情况下,是为一瞬别人赞许目光而买更多的设计师衣服还是买一张十年后都仍跟在身边的设计师椅子?_____________
LUK FOR STH
品名:Mad Et Len / Pot Pourri Cristaux 精油香薰盒
价格:¥2300
购入地:LDMS上海
_____________
单品:FUJI FILM X-Pro 2 + FUJINON XF 35MM/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