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
文摘
2024-10-10 17:20
黑龙江
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弱小的红军面对强大的国民党军,处于被包围的不利形势下,主要作战形式是“围剿”——反“围剿”的多次反复。
这就决定了战略上国民党军是进攻的,红军是防御的;国民党军处外线,红军处内线;国民党军企图速决,红军力求持久。因此,红军应该依托根据地的各项有利条件,积极地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战略方针。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分析了内线与外线、持久与速决、进攻与防御的辩证关系,从理论的高度提出并阐述了这条原则。抗日战争开始时,他又批判了速胜论和亡国论,把这一原则作为抗日战争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提出来,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的抗战。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坚持战略上的持久性和防御性与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性和速决性相结合,逐步消耗、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最后转入反攻和进攻。这一原则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对于未来反侵略战争仍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