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并没有免疫力之说,也没这个词,在此仍然使用免疫力一词,只是为了帮助读者能更好的理解中医。朋友身体欠佳,时常咳嗽有白痰,行动乏力,苔白。找中医朋友咨询,中医朋友给出的建议是服用参苏饮吧。
说实在的,朋友也懂些中医知识,对中医让其服用参苏饮,很是不解。参苏饮: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我承认我气虚,要不然也不会行动乏力。我也承认我有痰湿,要不然也不会总觉得喉咙上有痰,但我并没外感风寒。另外参苏饮的后面还跟有:症见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头痛等等。这些症状朋友也没有呀。中医朋友说,中医向有“抓主症不必悉具”,“识病机最为根本”的观点。只要病机符合,有其中的表现之一二,就可加减运用该方或成药。朋友将信将疑,回家买了中成药参苏丸试吃。没想到过了几天即来告知中医朋友,感觉咳嗽有痰的症状好了很多呢。最后还着重加了一句:中医的观点经得起检验。中成药参苏丸源自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中将其命名为参苏饮。其主要的功效,一是益气解表,二是理气化痰。是一个中医里扶正的方剂。主要解决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的问题。本方证所指的气虚,主要是虚人肺脾两脏气虚,尤其阳虚内寒之人,更容易感外寒。气虚可导致病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所以方中用到人参益气补气。肺脾气虚导致肺气不降,脾虚不运,水谷精微就像放久了的陈饭,变馊变腐,在体内就形成了痰湿盘踞。而这些痰湿又反过来再次影响气机的升降,人体自我循环运化都不正常,此时再遇外邪,自然只能束手就擒,比如风寒外邪。风寒进入体内将肌表束缚住后,肺气无法宣发出去,所以感觉发冷,咳嗽痰白,肌表发热却没有汗。鼻为肺之窍,故鼻塞。肺脾气虚,清阳不升,于是头痛。此时可用麻黄、苏叶、葛根、前胡等解表药来解表。痰湿盘踞,自然造成胸脘满闷。帮需要用木香、半夏、陈皮等药来行气化痰,共使内外俱和而散邪。邪散了则正气自变强,用现代的医学名词就是能能有效的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体弱多病者的体质。这就是病人朋友虽然没有明显感冒,但有气虚痰湿就可服用参苏丸的理论依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各6克、枳壳、木香、陈皮、甘草、桔梗各4克。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了解了参苏丸的组成,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参苏丸是如何治疗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
人参是这个药方的主药,在药方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病人气虚倦怠无力比较严重,那么在实际应用中需加重人参用量,反过来如果病人气虚不重的,则可以改为人参的小弟党参也可。而紫苏散风寒效佳,且可发汗,故二味合用为主药,并冠名参苏饮。前胡降肺气而清热,为消痰嗽之妙品。葛根甘补生津,辛凉能升清阳,净表邪,解肌热而发汗。二味配合苏叶解表,让体内的热气散出去,除鼻塞,解头痛,发汗止嗽退热等。喉咙里总像有痰咔着不出,可推出二陈汤作代表。半夏茯苓陈皮甘草为除痰名方二陈汤。尤其茯苓之用,复脾之健运,行气利湿,断生痰之源。桔梗配甘草,是古代名医张仲景的排脓痰名方。人体咽喉壁上的顽固老痰遇到这二味,就像遇到强力清洁器,附着的痰涎全被刷下来了。以上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陈皮、甘草,补气虚,解表寒,除痰止嗽。余下来的几味,则共治因肺之气机不降,脾虚不运带来的痰湿问题。
《针刀微创大体解剖临床实战研修班》(←点击查看)
2024年11月23-26日在广东广州举办
一、培训特色:(理论+临床+解剖+实操,每班计4天)
1. 实体解剖: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新鲜标本解剖
2. 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党东旭教授带教
3. 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新鲜尸体解剖,掌握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精髓。
4. 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刀操作,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
5. 提升管理:病源管理技巧,以及针刀病患沟通技巧分享。
二、报名方式:
1. 电话报名:13333717968 李老师
2.微信报名: 1333371796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微信报名:1333371796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