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孙正明等:构建多功能MXene/C气凝胶,用于增强微波吸收和隔热性能

学术   2024-11-28 12:00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研究背景

以5G通讯为代表的新型无线通信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加剧了电磁污染。为此,开发具备“薄、轻、宽、强”特性的高性能微波吸收材料至关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MXene)材料凭借出色的导电性、高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官能团等优势,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微波吸收材料。然而,如何解决MXene材料存在的阻抗不匹配、易堆叠和高密度等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Multifunctional MXene/C Aerogels for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and Thermal Insulation

Fushuo Wu, Peiying Hu, Feiyue Hu, Zhihua Tian, Jingwen Tang, Peigen Zhang*, Long Pan, Michel W. Barsoum, Longzhu Cai, ZhengMing Sun*
Nano-Micro Letters (2023)15: 194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3-01158-7

本文亮点

1. 将二维MXene卷曲成一维纳米纤维,成功抑制MXene片层再堆叠,并构建出轻质多功能MXene/C气凝胶
2. MXene/C气凝胶的最小反射损耗值(RLmin)达到-53.02 dB,有效吸收带宽(EAB)涵盖5.3 GHz,雷达散射截面(RCS)减小值可达12.02 dB m²
3. MXene/C气凝胶成功实现集隔热、传感、微波吸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内容简介

东南大学孙正明教授课题组创新设计了一种轻质多功能的MXene/C气凝胶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二维的MXene材料卷曲成一维纳米纤维,并连接成三维导电网络,巧妙地解决了MXene片层易堆叠的难题。独特的三维导电网络赋予气凝胶极低的密度,良好的阻抗匹配,和优异的损耗能力。MXene/C气凝胶最小反射损耗(RLmin)值在3.8mm时达到-53.02 dB,2.4 mm时的有效吸收带宽(EAB)为5.3 GHz,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减小值达到12.02 dB m²。此外,MXene/C气凝胶还展现出优异的隔热性能,在80 ℃的加热条件下,5mm厚的气凝胶可产生30 ℃以上的温度梯度。这项工作为开发轻质、高效、多功能的MXene基微波吸收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设计方法。

图文导读

I MXene/C气凝胶的制备与形貌、结构表征

本文通过HCl-LiF刻蚀Ti₃AlC₂获得Ti₃C₂Tₓ MXene,并利用四丁基氢氧化铵(TBAOH)对MXene进行表面修饰以改善其在有机溶液中的分散性。将表面修饰后的MXene与聚丙烯腈(PAN)均匀分散在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通过静电纺丝制备MXene/PAN纤维原丝并收集在去离子水中,随后冷冻干燥获得气凝胶。将MXene/PAN气凝胶在250℃氧气中预氧化1 h,然后700℃氩气中退火1h,获得MXene/C气凝胶。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MXene/C气凝胶制备工艺示意图。

如图2a所示,MXene/C气凝胶具有极低的密度(0.02-0.05g/cm³)。利用XRD、Raman、XPS等测试对MXene/C气凝胶的物相结构、化学组成等进行系统表征。XRD图谱(图2b)结果表明将二维MXene纳米片卷曲成一维纳米纤维可以有效抑制MXene片层的堆叠。在Raman光谱图(图2c)中,MC-1气凝胶的D峰和G峰分别位于1344和1572 cm⁻¹,其ID/IG值(1.09)与CNF相似,这表明MXene的引入并没有改变CF的石墨化程度。MXene/C气凝胶的XPS谱图(图2d)显示其主要由C、Ti、O和F元素组成,这与MXene的组分一致。

图2. (a) MXene/C气凝胶放置在樱花上的数字图像;(b) 样品的XRD图谱及局部放大图像;(c) CNF和MC-1气凝胶的拉曼光谱图;(d) MXene和MC-1的XPS光谱。

从图3(a-c)可以看出由于MXene纳米片在纺丝过程中发生卷曲,纤维表面产生明显的褶皱。此外,MXene/C纳米纤维的直径随着MXene含量的增加而减小,MC-3纤维的最小直径在100 nm左右。在HRTEM图像中(图3g),可以观察到宽度为0.24 nm和0.22 nm的清晰晶格条纹,分别对应于MXene (103)和carbon (100)平面。结合元素分布图(图3e和f),进一步表明MXene/C纳米纤维的主要成分是Ti₃C₂Tₓ MXene和碳。此外,纤维中存在着大量异质界面(晶体/非晶态界面)和晶格缺陷(如晶格畸变、不连续晶格条纹和点缺陷)。这些区域的晶格周期性被打乱,导致电荷分布不均匀和空间电荷区域改变,将有助于产生大量的界面极化和电磁损耗。

图3. (a) MC-1,(b) MC-2和 (c) MC-3气凝胶的SEM图像;(d) MC-1气凝胶的TEM图,(e, f) 元素分布图;(g) MC-1气凝胶HRTEM图像。

II 力学性能

如图4a所示,MC-2气凝胶在20%、40%、60%和80%压应变下的抗压应力分别为0.56、1.47、4.41和15.19 kPa。图4c显示了MC-2气凝胶在20%、40%、60%和80%压缩应变下的实时电流响应,电流响应曲线呈现稳定的周期性变化。特别是在60%压应变下循环20次时,电流随应力的完美周期性变化(图4d)表明其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能,进一步证明了其三维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如图4e所示,MC-2气凝胶在0-15.19 kPa的压力范围内线性灵敏度可达73.98 kPa⁻¹,展现出良好的应变传感性能。

图4. (a) 应力-应变曲线;(b) MXene/C纳米纤维对外部应力的响应机理示意图;(c) 不同应变下的电流响应;(d) 电流在应力作用下的同步响应;(e) 线性灵敏度(工作压力范围0-15.19 kPa)。

III 微波吸收性能

图5展示了MXene/C气凝胶的微波吸收性能。与CNFs和纯MXene相比,MXene/C气凝胶表现出优越的微波吸收性能。MC-1气凝胶在8.24 GHz频率下,在2.8 mm处的RLmin=-40.73 dB,在2.70 mm处的EAB为5.28 GHz (7.44 GHz-12.72 GHz),覆盖整个X波段。同样,MC-2气凝胶在9.28 GHz时,在2.3 mm处的RLmin= -51.55 dB,而在2.4 mm处的EAB为4.72 GHz。其中MC-3气凝胶的RLₘᵢₙ值最小,在9.28 GHz时的RLmin值为-53.02 dB,匹配厚度为3.8 mm。如图5g所示,与先前报道的MXene基微波吸收材料相比,MXene/C气凝胶表现出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

图5. MXene/C气凝胶的三维反射损耗图:(a) MC-1,(b) MC-2和 (c) MC-3;MXene/C气凝胶的二维带宽图:(d) MC-1,(e) MC-2和 (f) MC-3;(g) 典型MXene基吸波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对比;MXene/C气凝胶的 (h) Cole-Cole圆和 (i)衰减常数。

IV 电磁吸收机理

图6展示了MXene/C气凝胶的微波吸收机制。具有丰富空隙的三维导电网络,优化了材料的阻抗匹配,并显着延长了微电流的传输路径,增强对电磁波的电导损耗。气凝胶中纳米纤维表面和嵌入的MXene纳米片还可实现对电磁波多重反射损耗。通过将MXene纳米片卷曲成一维纳米纤维,有效抑制MXene纳米片的自堆积。因此,MXene纳米片可更均匀地与碳复合,形成大量的MXene/碳异质结,这将有助于增强界面极化。此外,MXene表面丰富的官能团和纤维中的碳缺陷也有助于产生偶极子极化,实现对电磁波的有效吸收。因此,得益于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组分协同效应,MXene/C气凝胶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

图6. MXene/C气凝胶的微波吸收机理示意图。

V 隔热性能

MC-3气凝胶红外图像(图7 a-k)显示,连续加热30 min过程中其表面温度逐渐升高。30 min后,气凝胶表面与气凝胶热板的温差均大于30 ℃(图7 h),隔热性能优异。此外,热红外图像(图7i)显示,气凝胶的上表面呈现深色并始终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表明其在热红外隐身领域也极具潜力。

图7. (a-g) MC-3气凝胶在30 min内拍摄的热红外图像;(h) 放置在82℃加热板上的气凝胶表面温度变化曲线;(i) MC-3气凝胶放置在手上的热红外图像。


作者简介



吴福硕

本文第一作者

东南大学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
(1)高性能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2)热障涂层材料。



张培根
本文通讯作者
东南大学 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先进陶瓷材料、二维材料、气凝胶热管理材料、电子互连材料可靠性、电磁防护材料等领域。

主要研究成果

在Acta Materialia,Adv Mater,NML,JMS&T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53篇,被引2500余次,H因子29,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与企业合作开发的MAX相衍生低维材料已用于汽车摩擦片,并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科技三等奖;入选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以及江苏省科技副总等人才支持。

Email:zhpeigen@seu.edu.cn



孙正明

本文通讯作者

东南大学 首席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金属、陶瓷、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等在结构、热电转换、储氢、储能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

主要研究成果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历任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院长,现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江苏省材料学会副会长,兼任华润水泥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长期从事纳米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江苏省双创团队及人才等项目。发表SCI论文300多篇(被引9438次,H因子54),授权发明专利30 余项。获中国侨界贡献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等。

Email:zmsun@seu.edu.cn


撰稿:原文作者
编辑:《纳微快报(英文)》编辑部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在Springer Nature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2JCR影响因子为 26.6,学科排名Q1区前5%,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欢迎关注和投稿。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
E-mail: editor@nmlett.org

Tel: 021-34207624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扫描上方小程序码在免费获取英文原文

nanomicroletters
Nano-Micro Letters 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 Springer 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欢迎关注和投稿。
 最新文章